劉冬梅
【摘? ? 要】初中生開始正式學習歷史,對于沒有系統性學習歷史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學習難度。情境教學法是近年來歷史教學中漸漸被推廣使用的一種新式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對于幫助學生深入地學習初中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情境教學? 初中歷史? 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6.183
近代著名歷史學者郭沫若曾經說過:“一個民族只有了解自己的過去,才能腳踏實地走向未來。”學習歷史不僅僅是了解歷史,以史為鑒,也是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的有效途徑。但由于歷史是人類幾千年的文明發展積淀而成的,擁有巨大的知識量,學習起來十分枯燥。而初中生思想不夠成熟,并被當下的現代文化影響,難以站在古代背景下理解歷史事件的發生及其產生的結果。情境教學法是在新課改要求下應運而生的一種教學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利用各種方式給學生塑造一個特定情境,學生通過情境中發生的事情,感知其中傳遞的情感以及人文因素等。從現有階段的反饋來看,情境教學在歷史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基于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著重分析初中歷史教學現狀、運用情境教學的意義以及如何在歷史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三個方面。
一、初中歷史教學現狀
(一)落后的教學方法
歷史是對人類文明的記錄,并不是只存在于書籍文獻中,而是早已滲透進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我們平時用的成語、俗語等都是歷史留下的痕跡。很多初中生之前雖然沒有刻意去了解歷史,也一定接觸過歷史,可能是從家長的口中得知,也可能是從故事書、影視劇、比賽等方面進行了解。但很多初中歷史的教學課堂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單向給學生傳遞知識,學生只負責接收信息,不參與教學,也不進行反饋。這種落后的方式不僅造成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浮于表面,還會讓課堂氣氛過于沉悶,消磨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
(二)歷史教學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初中階段的學習相較于小學階段是跨越性的,增加了很多學習科目,并且提高了學習難度。歷史作為一門偏向記憶的課程,在很多人眼中依靠死記硬背就可以完成學習,因此,很多人都不重視歷史的學習。學習歷史僅通過背誦記憶,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且記憶并不牢固,很容易出現記憶錯誤的問題。一旦到了學習后期,大量的歷史事件、時間節點涌向學生,就會使學生不知所措。
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的意義
初中歷史是一門關系到學生未來升學的必修科目,并且也是一座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學習歷史,不僅是在幫助學生了解過去,提高自身文化素養,也是在傳承中國文化,為學生打開其他世界。而想要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就需要讓學生置身于歷史之中。情境教學區別于傳統的“灌輸式”講課,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態創造學習情境,學生能夠從情境中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并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利于學生梳理課堂知識。這種方式還可以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加積極投入到歷史的學習中。同時,有助于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三、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方式
(一)通過豐富的課堂活動補充背景
歷史存在必然性以及偶然性,這兩者并不沖突,但對于社會經驗不足、認知不全面的學生來說,學習難度大大增加。而豐富的課堂活動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松,增加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入一些課本上沒有的內容,比如名人軼事、背景小故事等內容,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歷史人物的性格以及時代背景,從而在歷史的學習過程中厘清邏輯,真正明白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和影響,提高學習效率。教師還可以設計歷史故事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比如讓學生扮演某個歷史人物,或者就某一事件進行辯論,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當時人物的想法以及行為。
(二)利用多媒體展開情境教學
多媒體在教育領域的普及對于教師來說是非常便利的。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獲得更多的教學資源,并把這些知識分享給學生。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設計情境教學,展示課程有關的圖片、視頻等,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比如教學中國近代史部分時,教師可以尋找一些能夠展現當時人民生活狀態以及有關戰爭的圖片,將學生帶入到那個時代,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還可以利用網絡電視媒體中熱播的影視作品等來進行情境教學,針對其中涉及的歷史人物與事件進行解讀,分析其與真實歷史的重合或者相駁部分,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以辯證的眼光了解真實的歷史,另一方面則是讓課堂緊隨時代的變化,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三)設置問題,將學生帶入情境
把商店的標識牌拿下來,從外表看,商店和其他房子幾乎沒有區別,路人很難注意到商店的位置,學習歷史也是一樣,歷史是一門神秘且知識豐富的學科,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把知識直接鋪開來講,歷史在學生眼中會失去其特點,學習過程也會變得單一、乏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帶入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自己進入歷史的大門。而帶入情境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提出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提高學習積極性。比如,在講明朝中后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在課堂提出問題,如:如果你是明代蘇州人,你會如何賺取收益?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尋找答案,讓學生以自己的視角來解讀歷史,在找到答案后,教師加以引導,幫助學生完善答案。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的體驗感更加強烈,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
另外,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得出的答案也相對不同,這個道理也適用于歷史學習。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要鼓勵學生放開自己,將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說出來。還可以經常組織小組進行情境活動,讓小組成員之間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并相互交流。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分享,不僅讓情境的內容更加豐富,結構更加完整,也增加了學生對歷史的認知面。
總而言之,初中歷史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對于教師來說,情境教學法是一個創新的教學模式。通過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營造一些便于學生直觀體驗的情境,可以為歷史課堂注入活力,引導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歷史事件,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