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燕
【摘 ? ?要】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培養學生樂學好問的學習態度。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注重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和課堂學習內容的提問能力。本文旨在探討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提問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067
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任何階段的學生都應該針對自己不懂的知識點提問,不管是向教師提問還是向同學提問,都是一種認真負責、專注執著的學習態度。提問能力的培養要從小學生開始,只有學生主動地將自己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向教師傾訴,教師才能夠及時地發現學生學習上的短板。在培養學生數學提問能力的時候,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要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樂于提出問題。
一、利用趣味導入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要讓學生學會針對自己學到的不同的知識提出自己的問題,前提就是要讓學生對所學的特定的知識內容充滿興趣,學生才有較高的學習參與度和積極性。也就是說,學生對數學知識充滿興趣,對教師的數學提問也能夠主動思考以及主動與教師溝通交流自己學不懂的地方,學生的提問能力才會慢慢地培養起來。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開展之初,利用趣味導入法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在課前與學生進行一些趣味計算小比賽,將本堂課要教的知識融入課堂導入的趣味小游戲中去,那么學生就會對教師在正式上課時所教的計算內容充滿興趣,才會更加專注地學習數學知識,不斷地針對自己在數學學習中不能理解的地方進行學習。針對自己感興趣的數學知識,通過課堂提問訓練能夠更全面地彌補學生學習上的不足。教師的趣味教學還可以是富有趣味性的動畫視頻或者音頻。比如許多動畫片非常具有教育意義,有的動畫片甚至將數學計算也融入其中,對于小學生來說有很強的學習價值。那么教師可以借鑒這些動畫視頻給學生制作針對特定知識的趣味課堂導入,讓學生觀看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義的動畫片,從中學到數學知識,針對自己不懂的內容也能夠主動提問。最重要的是趣味導入生動有趣,能夠讓數學課堂教學富有活力和新鮮感。
二、創設問題情境促進學生積極思考
在數學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只依靠教師的課堂講解和板書,而缺乏對所學知識的情景創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是無法很好地培養起來的。也就是說,模式單一的課堂講解教學,不能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只有在特定的情景教學中,學生才能夠開動大腦,發揮較強的思維想象力,將數學知識與其他知識相關聯起來。在此過程中學生還能夠積極思考自己認為有疑問的地方,并參與課堂討論。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看成是問題情境中的人,去思考和解決這一問題。此外,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趣味問題,比如數學計算的技巧問題,鼓勵學生針對教師所講解的方式方法提出疑問,對于教師講解有不對的或不恰當的地方,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勇敢地提出來。
三、營造相對開放包容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提問
小學生在面對教師的時候,多數學生對教師具有一定的敬畏感,迫于教師的威嚴,許多學生并不敢將自己學不懂的知識內容向教師請教或訴說。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與教師溝通交流,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疑問或想法,這個前提是要創設一個開放包容的數學課堂教學形式。即使是學生針對再簡單、再基礎的知識內容進行提問,教師也應該有充足的耐心和責任心。針對每一個學生的提問,教師都應該以嚴謹負責的態度去回應學生。只有教師先做到和藹可親、開放包容,才能給學生的主動提問、積極思考提供一個渠道。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給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無論是對教師自己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講解的疑惑點或是講解的失誤,還是學生自己在家庭作業、課后練習等過程中遇到的數學疑問,都要給予學生一個暢所欲言的平臺,讓學生看到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態度是平和的,學生才敢將自己的疑問和想法說出來,才敢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提問。比如教師可以在班集體的教學過程中,建立一個提問獎勵制度,并針對學生的提問內容進行耐心、細致的解答,那么學生的提問興趣才能被很好地激發出來,對于數學所學知識的提問能力和提問激情才能長久地保持下去。總之,教師對學生的提問態度和回答問題的耐心程度以及回答的負責任程度都是影響學生提問積極性的重要因素。
四、重視學生的提問并給予耐心的指導和回答
在小學生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的知識點對于教師來說是相對簡單的,但是對于學生來說是他們初次接觸到的難度較高的知識內容,因此,許多學生難免會出現理解和運用方面的問題。比如數學公式的理解和解決數學應用題這兩方面在高年級學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學習難點。如果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是不耐煩的,或者對學生簡單的基礎的學習問題,沒有采取細致的講解和回答,而是只給學生講大概,或者直接給學生講答案,那么學生的提問積極性就不會很高。與此同時,教師如果對學生缺乏耐心,那么學生在第一次問過教師問題之后,就不愿意再向教師提問。所以教師在面對小學生的數學教學中,想要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就要對學生有一個耐心負責任的態度。比如教師在解答學生疑慮的時候,要有充足的耐心去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針對學生不懂的知識點教師不要直接給學生說答案,而是通過與之相關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以及之前所學到的解題技巧,將學生引入到解決數學問題的思路上去。這樣一來,不僅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數學問題,還能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提問感受。如此長期堅持,長久的、耐心的解答學生疑慮,能夠較好地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總而言之,針對小學生的數學提問能力培養,教師的教學態度很重要,學生是否敢于向教師提出疑慮和問題、是否能保持對數學提問的積極性,關鍵是要依靠教師對學生實行的激勵政策和激勵方法。教師要有高度負責的教學態度和充足的耐心,為學生解決他們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能夠保持這種提問積極性,敢于直面學習中的困惑,努力尋找解決的方法。在長期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趣味導入和耐心細致的講解,能一點一滴地培養起學生提問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寧冬梅.也談小學數學趣味教學[J].讀書文摘,2016(33).
[2]王雙.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智慧的缺失[J].課程教育研究,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