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娜
摘 要:作業是教學活動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課堂知識理解程度的檢查與鞏固。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作業設計來鞏固學生知識,從學生完成作業情況中得知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并利用教學評價鼓勵學生創新作業解題思路。本文探討了在高中化學中如何有效進行作業設計與評價,皆為幫助更多教師提高作業有效性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有效作業;作業設計與評價
前言:有效作業是新課改實施后被眾多教師追求的創新作業設計方法,它能夠以學科知識為基礎,減少作業量的同時,實施分層作業設計策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需求,可以有效提高學生作業參與度。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課堂教學內容,有目的設計作業,鞏固學生課堂知識,并通過評價學生解題思路和過程,鼓勵學生創新作業內容,進而提高學生作業參與度。
一、高中化學作業的設計
(一)轉變思想,提高作業質量
設計高中化學作業時,教師需要摒棄傳統教學弊端,減少作業量,將設計重心放在檢查課堂知識上,進而提高作業質量。因此,需要教師根據課堂教學重點有效設計作業內容,力求學生完成作業過程中可以鞏固課堂知識,加強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并提升學生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教師可以設計綜合性較強的作業題,讓學生解答每一道作業題時,都能有所收獲,達到舉一反三的作業效果。例如,學習完《物質的分類》,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作業題“請同學們應用所學知識,對NaCl、Na2SO4、NH4Cl、(NH4)2SO4四種物質進行分類。”首先,學生解答此題過程中會聯想到鈉鹽、氯化物、硫酸鹽和銨鹽,并通過化學反應現象進行區分以及找到各自的特點,比如其中一個分類就是NaCl、Na2SO4屬于鈉鹽,它們的特點就是焰色反應均是黃色,并都有鈉離子,這樣的作業設計能夠起到檢驗學生基礎知識目的。其次,教師在講解作業時,針對這道作業題,可以向學生提問“找出一種可以鑒別這四種物質的試劑”,引發學生從作業題展開探究,分析并區別兩種陽離子Na+、NH4+、兩種陰離子Cl-、SO42-的化學性質,從焰色反應、生成物氣味、顏色等方面進行分析。這樣的作業設計能夠起到檢驗學生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目的,也能夠達到作業題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
(二)因材施教,分層設計作業
新課改要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個體差異,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空間。因此,在設計高中化學作業時,教師需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材施教,采用分層設計作業來調整作業差異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在作業環節得到練習獲得收獲[1]。
分層設計作業的好處就是可以由簡到難,為不同層次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需求,即可以讓基礎層次學生在作業過程中鞏固課堂知識,也可以為中高層次學生提供探究機會,滿足他們對知識拓展的訴求。例如,學習完《化學能與熱能》,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作業題:
作業題:下列反應混合產生的熱量等于57.3kJ的是()
A.1mol/L的稀HCl溶液與1mol/L稀NaOH溶液
B.1mol/L的稀H2SO4溶液與1mol/L的稀Ba(OH)2溶液
C.1L1mol/L的稀HCl溶液與2L1mol/L的稀NaOH溶液
D.1L1mol/L的稀H2SO4溶液與1L1mol/L的稀Ba(OH)2溶液
作業探究:錯誤選項主要錯在了哪里?
通過設計上述作業題,教師可以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完成“作業題”,這是對基礎層次學生基礎知識的檢查,學生可以根據“中和熱”的定義判斷出正確答案是C,而中高層次學生可以試著完成“作業探究”,可以分析選項A和B無法確定H+和OH-以及H2O的物質量,所以就無法判斷中和熱釋放的熱量,而選項D生成H2O是2mol同時還會有BaSO4沉淀。這樣設計作業題不僅可以檢查基礎學生對中和熱知識的定義,也能滿足中高層次學生探究更多化學知識以及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而加深對中和熱定義的理解,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在完成作業題過程中得到更多收獲。
二、高中化學作業的評價
(一)及時溝通,開展過程教學評價
傳統作業評價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溝通,多是參考學生作業題正確情況,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以及完成作業態度進行評價。而新課改要求教師評價學生作業時,需要注重評價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對學生作業解題思路和方法進行評價,鼓勵學生對作業題進行創新思考,從多個角度探究解題方法[2]。
開展過程教學評價,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在溝通中得知學生解題思路以及探析解題答案的方法,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并根據學生知識薄弱處,做出正確的指導,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識。
(二)重視反饋,開展多方教學評價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師生、生生互助學習環境。因此,教師進行作業評價時,可以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在學生自評中,學生可以重新對作業完成情況進行回顧;在學生互評中,學生可以通過評價他人作業情況,進一步鞏固科學知識;在教師評判中,可以強化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
開展多方教學評價,教師需收集學生反饋意見,重視學生作業完成感受,這樣才能根據學生反饋對作業設計內容進行調整,進而滿足不同學生學習需求,讓學生有最佳的作業體驗。
總結:總之,作業是高中化學教師檢查學生課堂知識理解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重點和學生課堂表現,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作業內容,不僅要提高作業質量,還要為不同層次學生設計適應的作業題。同時,還要與學生及時溝通,了解學生完成作業過程,收集學生反饋意見,這樣才有利于教師開展教學評價,不斷調整作業內容,讓學生在作業環節收獲更多知識,減輕學生作業負擔。
參考文獻
[1]楊雪.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3):245.
[2]袁麗慧.基于不同課堂模式的高中化學作業設計與評價[J].名師在線,2019(1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