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技不斷進步以及時代不斷發展,中國的傳統媒體格局已經完全被打破,全新的融媒體時代正式到來。當前階段,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網絡語言迅速流行,并且成為了人們在網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分析和探究編輯記者該如何正確應用網絡語言,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編輯記者;網絡語言;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2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8-0138-02
一、引言
融媒體大環境下,各類媒體“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都想在這一個既充滿機遇、又面臨諸多挑戰的新時代媒體市場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1]當前隨著網絡現代化發展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網絡語言悄然興起。與傳統平面媒介所廣泛應用的語言形式不同,網絡語言往往以形象、生動、簡明的形式獲得了廣大網友的好評和偏愛,并且迅速蔓延、擴散、流行于網絡以及各種媒體報道方式中。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不斷合作、不斷融合的情況下,編輯記者在日常采編工作各環節中,已經逐步開始應用和推廣網絡語言。但平心而論,作為一種新興語言,網絡語言中仍存在許多不符合我國語言規范、不文明的用語等內容以及其他元素。鑒于此,如何有效甄別并合理、規范地使用網絡語言,已成為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編輯記者必須認真思考的一個工作難題。
二、融媒體時代編輯記者正確使用網絡語言的重要意義
隨著全新的各類媒介技術的迅速發展壯大,逐漸改變了媒體的運營模式和編采理念。當前階段,我國許多媒體已經從過去的單一介質逐漸轉型升級為能夠容納多種媒體介質的新媒體模式,隨著這種變化的不斷深入和延展,融媒體時代也正式到來。融媒體是一種能夠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種媒介載體,通過技術整合和創新改進,將電視、報紙、廣播等既存有共同之處又存在互補之處的不同媒體有效整合,最終全面實現互通、互融的一種全新媒體形式。[2]融媒體不僅具有電視、報紙以及廣播等傳統主流媒體的諸多優勢,而且還能夠全面實現對這些不同類別媒體間的綜合、改進和創新,具有先進的理念和策略。
如今,網絡技術不斷進步,使網絡語言的數量以及使用頻率在近年來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網絡語言憑借其生動簡明并且流行性極強的特點被人們廣泛關注和使用。針對當前階段的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在融媒體的大環境下,編輯記者在日常采編工作中逐漸開始應用和選取一些較為流行并且傳播度高的網絡語言。雖然網絡語言具有較快的傳播速度和一定話題性、流行性,但在使用和甄別的過程中,編輯記者必須具有較高的分辨能力以及整合能力,才可以正確、規范地在媒體工作中合理使用好這種新式語言。
三、分析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網絡語言的具體運用現狀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由于網絡技術越來越發達,網絡人群在日常上網過程中對網絡語言的使用以及傳播變得更加輕松、簡單,網絡語言也漸漸地被人們理解和接受,這無疑是一種必然的現象。受這種環境影響,編輯記者在日常的新聞采編以及其他媒體工作中逐漸借助和采用一些網絡語言來進行各類報道。但是網絡語言具有不規范性和不確定性,現階段一些網絡語言中違反漢字規范的措辭以及用語數量在不斷增加,這些不規范詞語以及用語中相當一部分都語義不夠明確,并且雙關性極強,容易產生各種歧義,導致詞不達意的現象比比皆是,這就給新聞報道以及其他媒體工作帶來了諸多不利的影響。[3]除此之外,一部分人運用不文明的網絡語言進行媒體報道,導致一些較為低俗、庸俗、爛俗的網絡語言在網上被網民迅速傳播,這種狀況不但嚴重影響了媒體形象,還影響了所有受眾在觀看新聞以及其他網絡內容時的心情和感受。
據筆者了解,我國一些主流媒體的相關報紙中對這種情況進行了報道和刊載,并且直觀地展示和羅列了一些不文明的網絡用語。新聞媒體相關部門的管理人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針對這類現象的不斷發生,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都應當必須杜絕出現低俗的網絡語言,媒體應當發揮應有的積極引導作用,正確運用好語言文字,營造一個良好的媒體語言環境。”除此之外,許多專家和學者也針對不文明網絡語言專門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并且提出一定要將編輯記者的職業與道德手冊再度細化,明確低俗語言的范疇、內容以及運用標準,確保媒體從業人員堅守底線,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當前階段打造健康網絡語言環境的工作中。[4]
四、當前階段媒體編輯記者正確使用網絡語言的兩大策略
(一)全面深化對網絡語言的正確認識
當前階段,編輯記者想要正確把關和合理應用網絡語言,首先就要全面深化對網絡語言的正確認識和正確理解。一方面,編輯記者必須充分接受和理解網絡語言所具有的積極意義和積極作用??陀^而言,這種全新的語言形態在近年來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飛速的發展以及數量巨大的擁躉,主要優勢就在于網絡語言擁有形象化、詼諧化、簡練化、流傳性強等特點。經過時間的滌蕩,許多具有正能量且創新性的網絡語言得到了廣泛傳播并且被網民認可和接受。另一方面,網絡語言也會給整個網絡世界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一些含義不明、表述不明的網絡語言必然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流,而且大量使用不規范的網絡語言進行交流以及媒體新聞寫作,必然會在某種程度上歪曲語言文字所具備的真正含義。鑒于此,編輯記者必須正確、全面地認識網絡語言,才可以理性地、有甄別地使用網絡語言。編輯記者應當倡導文明用語、遵循語言規范,通過規范地應用網絡語充分發揮媒體傳播的優秀表率和示范作用。
(二)運用謹慎嚴格的網絡語言選用策略
編輯記者在當前階段中網絡語言的選擇上,應當在選擇過程中保持謹慎嚴格。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原有的漢語文學體系中并不存在一些能夠較為精準表達網絡語言的具體詞匯。鑒于此,編輯記者在網絡語言的選擇以及應用應當主動吸收和選取一些語義比較明確、語句簡短且凝練、并無雙關性或者其他歧義的語言,這樣的應用方式無疑能夠全面提高媒體報道的新穎度和準確度,使報道更加貼近受眾的日常生活。[5]
舉例說明:網絡中比較流行的一些詞匯、短句,如“粉絲”“潛規則”“點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具有一定的準確度、時尚性以及不可替代性,倘若運用其他詞語來替代,效果必然差強人意,甚至可能會連一些基本的概念都無法形容出來。此外,編輯記者在應用網絡語言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在寫作以及應用的具體形式上應當與原來的漢語文學體系有所承接,并且盡量保持一致的含義。在應用總體原則上,應采用漢字表達方式,在寫作過程中不隨意變換以及更改文字或者變動整體構架,避免所表達的含義被誤解??偠灾谡麄€選取以及應用過程中,應當做到“慎之又慎,考慮充分”,這樣才能確保編輯記者在日常工作中能夠完美地駕馭這些網絡語言,將采編工作的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五、結語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編輯記者正確應用網絡語言之路可謂“任重而道遠”,編輯記者必須調整思路,與時俱進,通過科學、合理的選取策略和應用理念,既要對網絡語言的意義有正確認識和理解,又要能夠精準鑒別、合理選擇,發揮出網絡語言的優勢和價值,提升媒體報道的豐富性與可讀性。
參考文獻:
[1] 陳婕.關于對編輯記者的素質要求的思考[J].電視指南,2017(17):134-135.
[2] 黃麗瓊.編輯記者應如何正確看待和利用新媒體[J].西部廣播電視,2017(15):56-57.
[3] 雷偉.新媒體背景下提高編輯記者技術素養研究[J].中國文藝家,2017(9):111-112.
[4] 孟娟娟.增強新媒體編輯記者能力的幾點思考[J].新聞窗,2018(04):29-30.
[5] 潘樹楠.探討融媒體時代編輯記者如何使用網絡語言[J].傳播力研究,2018,2(13):219.
作者簡介:孫燕(1980—),女,吉林延吉人,本科,主任編輯,研究方向:廣播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