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短視頻成為了當下最受歡迎的一種傳播方式。短視頻的出現和發展為城市形象宣傳推廣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通過短視頻講好城市故事、傳播城市聲音。本文以自媒體“二更更長沙”為例,分析新媒體語境下短視頻的發展與長沙城市形象宣傳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新媒體;短視頻;城市形象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8-0208-02
長沙是長江中游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三湘四水碧波蕩漾,浩浩湘江孕育了長沙獨特的城市文化。2010年長沙成為了中國(大陸)國際形象最佳城市,近年來長沙城市形象不斷提升,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新媒體語境下短視頻的快速發展為長沙城市形象的宣傳增添了動力,本文以“二更更長沙”系列視頻為例,分析新媒體語境下短視頻與城市形象傳播。
一、短視頻
短視頻是一種可以在社交媒體上實時共享和無縫銜接的新型視頻,其時效性、便捷性和強互動性能夠滿足新媒體時代用戶的多元需求,實現蓬勃發展。[1]本文以“二更更長沙”(簡稱“更長沙”)系列短視頻為研究對象,這些帶有明顯長沙城市印記的視頻深受觀眾的喜愛,最高觀看量達10萬+,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和短視頻井噴式爆發的環境中,獲得了觀眾的認可和不錯的口碑,對研究短視頻與長沙城市形象宣傳有一定參考價值。
二、城市形象
20世紀60年代,美國學者凱文·林奇首次提出了“城市形象”的概念,他把城市空間的“意象”看作由“道路、邊界、區域、城節點、標志物”5種元素構成,以此揭示城市空間的本質。根據澳大利亞學者麥奎爾的說法,21世紀的現代城市空間是媒體和物理建筑的綜合體,“媒體城市”的概念在圖書《媒體城市》中被提出。[2]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大眾傳媒為城市形象的宣傳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城市形象是體現城市溫度的“體溫計”,良好的城市形象體現了城市的競爭軟實力,有利于推動城市經濟發展和促進社會整體發展。新媒體語境下,短視頻的發展對城市形象的宣傳意義重大。
三、“更長沙”系列短視頻傳播城市形象的特點
(一)角度:見微知著,講述平凡城市故事
城市普通市民作為城市形象構建與宣傳的重要參與者,在城市形象宣傳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新媒體嶄露頭角的階段,城市形象的宣傳大多以政府宣傳部門制作的城市形象宣傳片為基礎?!案L沙”系列短視頻中沒有宏大的場景和詳盡的解說,所展現的城市人物大多是當地的普通百姓,但他們見證著城市發展的軌跡,也感受著歷史文化的變遷。“更長沙”系列視頻把鏡頭聚焦在普通長沙市民身上,記錄他們在長沙的日常生活。通過一個人與一座城的關系、一群人與時代的關系,展現出獨特的城市溫度。
“更長沙”系列視頻在講述主人公故事時大多采用采訪的形式,將主人公第一人稱的講述與相應的畫面結合,增添了親切感與趣味性。幾乎所有的主人公都是用長沙方言自述,一方面體現了其長沙人的身份,另一方面展現了長沙的城市氛圍,更能夠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展現人性之美。例如在《水風井小食記》中,老板葉萍在繁華的蔡鍔北路開了37年的長沙特色傳統小吃店,在飲食行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仍能獨占一方,為了回饋顧客,十多年來價格不漲,店子雖小但生意火爆,是蔡鍔北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她一直堅持著“弘揚傳統,堅守底線,用心盡力,服務大眾”的信念,正如片尾的一句話主題“曲不散市井悲歡至今,食難斷瀟湘有味人有情”。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講述平凡的城市故事,展現長沙特色的同時更顯人情味。
(二)廣度:談古論今,喚醒長沙城市記憶
歷史文化是城市形象最鮮明的身份印記,長沙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經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有“屈賈之鄉”“瀟湘洙泗”之稱,具有湘繡、長沙彈詞、長沙窯銅官陶瓷燒制技藝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岳麓書院、馬王堆漢墓、天心閣古城墻等歷史古跡,作為敘事資源和素材?!案L沙”系列視頻抓住了長沙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特點,關注點側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通過講述現代傳承人在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堅守初心的故事,體現長沙人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和對自身文化的高度自信。例如《彈道唱情》的主人公,長沙彈詞傳承者王志敏,在沒有學習長沙彈詞之前他是漁鼓藝人,在偶然的機會下他接觸了長沙彈詞,對長沙彈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潛心求學,通過自己的努力為長沙彈詞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夢想是不斷傳播長沙彈詞這個文化遺產,為長沙彈詞支撐一片新的天地。王志敏身上體現出的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保護,體現了長沙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
長沙擁有“經世致用、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美好星城的建設者不僅有長沙本地人,還有很多外來者?!案L沙”系列視頻以“外來者”的視角,為詮釋長沙城市形象找到了新的方向。例如《愛無國界》中德國吳正榮夫婦17年前因為一個助學項目來到長沙,最初他們在湖南省殘聯教聾啞孩子交流、學習,之后他們開了一家面包店,為聾啞人提供工作和學習的機會,用自己的積蓄資助54個孩子讀書,在長沙他們找到了家的感覺,感受到了愛與歸屬感?!案L沙”系列短視頻從“外來者”的角度,分享一個城市帶給人們的感動,減少了陌生感和距離感。
(三)深度:潛移默化,深度詮釋城市精神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輻射力和凝聚力的表征。”以往的城市形象宣傳片大多將城市發展前景和未來展望融入影像敘事,展現的部分大多都是從宏觀角度出發,而“影像文本對城市形象的傳播更重要的是在人類情感上產生共鳴,獲得更多的認同感”。[3]“更長沙”系列視頻將小人物與大時代緊密聯系在一起,講述一個人與一座城的故事,通過講述個人成長經歷和個人奮斗故事,體現長沙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城市精神。比如“更長沙”于2017年11月推出的《冬之味——一碗龜羊湯》,講述的是嘯天龜羊湯第四代傳人范波創業的故事。視頻呈現了他為了制作出美味的龜羊湯,在挑選食材、準備調料、熬制高湯等環節親力親為、踏踏實實做菜的樣子。雖然創業艱難,但他始終堅守初心,體現了長沙人“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的性格特點。把個人夢想與城市和時代的龐大背景相結合,有利于體現時代精神和深化城市精神。
四、短視頻與城市形象宣傳的融合契機
(一)明確定位,滿足文化需求
碎片化傳播語境為短視頻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案鞘小毕盗卸桃曨l的短時長滿足了用戶碎片化、快節奏使用需求?!案L沙”系列短視頻定位精準,將精品化、專業化的短視頻作為宣傳長沙城市形象的一種方式。獨特而精致的短視頻為打造“網紅城市”增添了動力,同時“草根化”“平民化”成為“更長沙”系列短視頻的發展趨勢,人文類短視頻成為最受歡迎的類型。比如《老人與船》講述了老船長王芳德制作傳統古木船的故事。老人曾經是一名船長,駕船經驗豐富,用7年時間打造了15艘船模,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記錄了曾經的江上漁樵歲月。從主人公的敘述中,可以看到匠人精神,看到老船長對昔日崢嶸歲月的懷念,從而引發人們思考。從“更長沙”系列短視頻的成功吸收精華,就是要緊緊抓住文化需求,明確自身發展定位,從短視頻中體現城市文化價值與內涵。
(二)打造品牌,發揮傳播效應
“更城市”系列短視頻的片頭都是以城市名稱為主題的Logo開場,片名出現之前常常是“多組鏡頭的快速剪輯,迅速交代清楚短視頻主人公的生活背景和短視頻的敘事主題,隨后出現的標題一般具有簡潔性、趣味性、新穎性”。比如《新生》題目蘊含的深層含義,“新生”意味著全新的開始,也意味著新生命的到來,既點明敘事主題,又能夠引起人們的觀看興趣?!缎律分v述了便利店老板阿英與幾個乳腺癌患者一起抗癌的故事,對阿英來說,抗癌成功,開始新的生活是一種“新生”,對病友段小芳來說,小女兒的誕生是一種“新生”,女兒的出生使她擁有更加積極的抗癌態度,視頻背后體現的人文關懷與社會關注使主題得到升華?!案L沙”系列短視頻在風格和節奏、內容和形式上的統一有利于形成品牌效應,最大限度地發揮新媒體的傳播效應。
“更長沙”系列短片非常注重用戶的感官體驗,因此在鏡頭的運用上,大多采用近景和特寫等小景別鏡頭,畫面質感較好,影像風格統一,使人們一看就知道這是“更城市”系列短片的風格。近景和特寫的運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更城市”系列短片的宗旨——“發現身邊不知道的美”。
(三)深度挖掘,體現本土特色
“相對于其他城市形象展示方式,影像文本對城市形象的構建更加全面、立體、多元,影像傳播成為當前城市形象傳播的重要媒介平臺?!薄案L沙”系列短視頻不僅借助影像來體現本土文化,更突出塑造受到本土文化熏陶和深刻影響所形成的城市人物性格。將視頻內容與本土特色相結合,創造獨特的“文化磁場”,有利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推廣,推動城市化進程,為城市形象制作出一張耀眼的名片。
新媒體語境下短視頻的制作要發現城市文化特色,深入了解和挖掘城市內涵,烘托城市文化氛圍,體現城市文化底蘊,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面出發,尋找體現城市特色與主題的切入點,為城市形象的宣傳打好基礎,提升城市形象宣傳的影響力。
五、結語
新媒體語境下短視頻與長沙城市形象宣傳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城市形象傳播的多元化,體現了新媒體語境下城市形象新的表達方式,以及實現更多資源的有效整合。從一個小的切入點來體現城市形象,有利于增強受眾對城市形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擴大城市文化傳播范圍,形成城市文化品牌影響。因此,我們應最大限度地發揮新媒體的優勢,采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本土文化新的活力,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內涵,為城市形象宣傳尋找新的切入點,為城市形象宣傳增添不竭的動力。
參考文獻:
[1] 郭瑾.發現視頻營銷——視頻營銷的機遇[J].新營銷,2012(5):70-71.
[2] 叔翼健.新媒體時代城市形象的建構路徑[J].新聞愛好者,2018(10):72-76.
[3] 王冬冬.城市形象影像文本建構中的城市精神提煉[J].社會科學研究,2013(03):109-113.
作者簡介:周虹君(1997—),女,甘肅張掖人,本科,學士,研究方向:戲劇影視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