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張洋 牛敏杰
摘 要:由于時政新聞具有嚴肅性特征,所以通過傳統的電視媒體等方式傳播新聞,已經無法有效地吸引觀眾的目光。新媒體時代的來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媒體利用互聯網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有線和無線網絡以及手電、電能等客戶端,為用戶提供多樣的媒體信息和傳播形式。本文根據新媒體和時政新聞的概念,闡述新媒體的優勢,并提出新媒體時代下時政新聞的創新發展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時政新聞;創新點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7-0162-02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底,我國網民數量高達8.5億左右,其中使用手機、平板移動端的網民為7.2億左右,占據了總網民數的95%。同時,人們習慣使用微信、微博等了解時政新聞。如今,傳統的電視和紙質媒介傳播新聞的方式已經不具備優勢。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必須充分利用電視媒體的優勢,對現有的新聞傳播內容和形式進行升級和優化,實現全面的創新和改革,在堅守舊陣地的同時,拓展新的發展領域。本文研究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時政新聞的創新策略,有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二、新媒體和時政新聞的概念
新媒體是一種新興的產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正在逐漸取代傳統媒體。傳統媒體主要包括報紙雜志、電視新聞等,而新媒體主要是通過手機社交APP、網絡平臺等,其傳播形式和內容都是全新的,給傳統行業的改革和升級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時政新聞則是國家政治生活中最近或正在發生的政治事實報道,是由政治關系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決定的。和其他娛樂新聞和社會新聞相比,其具有嚴肅性和真實性的特征。
三、新媒體的特征和優勢
新媒體時代具有很多特征,其中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數字化、網絡化、互動化和實時化。隨著移動媒體的迅速發展,互聯網的最大優勢就是能夠傳播和共享世界上的所有信息,傳播速度非常快。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共享和傳播,完全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可以使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通過互聯網瞬間成為新的媒體信息。人們可以通過新媒體信息全面了解當前時代下的各種新事件和問題,隨時通過各種方式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這就是新媒體時代的特征。[1]
在過去,人們往往通過傳統電視媒體接收時政新聞,是新聞和信息的被動接收者。而在新媒體時代下,用戶觀看時政新聞從被動轉換成了主動,可以通過手機、電能隨時隨地觀看新聞、比賽和直播等,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愛好,在網絡平臺上發表自己的觀點,與其他用戶進行實時的互動、交流問題。新媒體使每個用戶都可以成為新聞的傳播者。隨著科學技術的革新,新媒體的實時傳播成為了可能,不再拘泥于傳統媒體的復雜剪輯和制作,新媒體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實時的轉發和傳播,這是傳統媒體無法做到的。
近些年來,各種網站、手機APP都能通過視頻、聲音的方式,時刻傳播信息,從而縮短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用戶通過微博、微信等各種媒體傳播方式,成為了新聞和信息的發布者,可以自由地闡述和表達自身觀點,所有的傳播形式和內容都能被自己掌控,可以自由地發布和傳播自己關注的新聞和信息。此外,傳播形式的多樣化、個性特征的突顯,導致用戶的個人隱私安全受到威脅,網絡上負面信息內容的傳播,提升了網絡環境治理的難度,也對用戶信息選擇的能力和方式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
四、新媒體時代下時政新聞創新發展策略
(一)改變傳播形式和風格
市區級的時政新聞應該適當改變傳播形式和風格。可以改變傳統的用嚴肅的官方語氣和形式表達信息的方式,堅持平民化、利用地方語言走進觀眾的視野。同時,新聞報道應該多采用故事背景的表述方式,盡量減少對專業術語的運用,抓住新聞的細節要點,對新聞內容的評價也應當減少。目前,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是我國電視時政新聞的典范,無論是在表達方式上,還是在傳播形式上,都具有創新點,深受廣大人民群眾青睞。《新聞聯播》主持人語言樸實、內容充滿正能量、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還增加了基層街頭采訪項目,節目中時常會出現這樣的聲音:“你現有的生活幸福嗎?”通過這樣接近平民生活的新聞采訪,不僅可以吸引觀眾的目光,還使采訪內容充滿了積極向上的力量。[2]
(二)善于挖掘電視語言內容,突顯細致化優勢
對電視新聞而言,畫面表達是一大優勢,應利用其精致、沖擊力強等特點,提升電視新聞的新穎性,也促進電視新聞傳播速度提升。因此,市區級電視時政新聞在采訪和拍攝領導人物時,不應該刻意地拍攝人物,而是捕捉生活中更多的有趣的鏡頭和事物,去吸引觀眾的眼球。例如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拍攝習近平總書記到各地考察的新聞,在拍攝過程中,不僅僅有習近平總書記的鏡頭,在走進農家的過程中,鏡頭還會切換到父老鄉親熱情鼓掌的場景,不僅有慈祥的老人,還有光著腳丫的小孩子,這些畫面生動形象,改變了傳統時政新聞的拍攝手法。正是這些貼近人們生活的場景,在觀眾的心里和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觀眾在電視面前感受到了中央領導對人們的關懷,這才是時政新聞的主要意義所在。[3]另外,通過利用航拍、搖臂等拍攝方式,都可以為觀眾打造出全新的視聽效果。
(三)利用新媒體平臺,增加競爭優勢
2016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新聞座談會上提出,隨著我國信息技術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黨中央的新聞報道形式和內容必須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創新內容和傳播形式,進而提升新聞傳播內容的有效性。同時,要適應差異化傳播的趨勢,加快形成輿論的新局面,不斷推進融合發展,主要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傳播力量。長期以來,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都通過微博、微信、QQ等途徑全面地報道中央領導的時政活動軌跡。湖南電視臺、江蘇衛視、浙江衛視等除了自身地區的新聞頻道外,還打造了旗下的互聯網平臺,及時發布記者在現場第一時間收集到的新聞信息,跟蹤報道新聞的最新情況。[4]通過這樣的方式,人們更能引起對時政新聞的重視,這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對我國青少年而言,通過時政新聞了解社會和國家的整體格局,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三觀。
(四)集中傳播向分化傳播發展
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通常情況下都是在固定時間播放時政新聞,電視上分為早間新聞、午間新聞、晚間新聞。而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所有的新聞都不再受時間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單個推送新聞,這種方式在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上比較常見。傳統集中的新聞傳播方式使觀眾感到厭倦,甚至對新聞失去觀看的興趣。而分化傳播新聞的方式,可以引起觀眾的興趣,吸引他們的眼球,使他們集中精力輕松地掌握時政新聞。這種方式更加符合人們的日常生活規律和工作方式,容易得到廣大觀眾青睞。[5]
五、結語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時政報道應該借助互聯網的技術、渠道,在報道形式和內容上不斷革新和突破,進而提升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為觀眾帶來具有亮點的新聞信息,在新媒體時代提升時政新聞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張豫.融媒體時代電視時政新聞提升吸引力研究[J].記者搖籃,2019(10):95-96.
[2] 鄒正.電視時政新聞在新媒體時代的發展策略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8(01):19.
[3] 李元電.淺談新媒體時代下的電視時政新聞創新點[J].電視指南,2017(12):57.
[4] 王志宏.電視時政新聞在新媒體時代的發展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7,8(09):202.
[5] 秦浩華.淺談新媒體時代下的電視時政新聞創新點[J].視聽,2016(04):91-92.
作者簡介:張毅(1984—),男,山東青州人,研究生,碩士,研究方向:軍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