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敏


【摘要】目的:探究規范化護理對顱內動脈瘤血管介入栓塞術后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70例顱內動脈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經影像學方法診斷被證實為顱內動脈瘤,入組后,將70例患者分配為使用常規護理方法的對照組和使用規范化護理的觀察組,分別使用常規護理、規范化護理,并在護理后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使用規范化護理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5.71%;而使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20%,相比之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其次,觀察組患者的軀體角色、心理健康、社會功能、軀體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也更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將規范化護理應用于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后的護理工作中有較高的護理針對性,對提升其預后生活質量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規范化護理;顱內動脈瘤;血管內介入栓塞術;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525(2020)05-0-01
引言
本次對照實驗,探究了這一護理措施在血管內介入栓塞術中的實際應用情況,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70例顱內動脈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符合顱內動脈瘤診斷標準,同時已于我院接受血管內介入栓塞術治療。同時,經對患者的分析來看,除本身顱內動脈瘤外,未合并有其他慢性類病癥、精神類病史、肝腎功能障礙等情況,家屬同意患者入組參與實驗,且我院倫理委員會也已同意。入組后將患者分配為了使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和使用規范化護理的觀察組,每組35例患者。70例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例數分別為39例、21例,年齡介于41~63歲,平均年齡(52.36±2.04)歲,對比來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于對照組中使用常規護理方法,護理人員應嚴格按照相關操作標準實施健康宣教、出院指導、心理護理等工作。
觀察組則在以上基礎上實施規范化護理。(1)病情觀察:顱內動脈瘤本身便屬于重癥腦血管疾病,病灶位置特殊,風險性極高,在進行規范化護理時,應根據患者血管內介入栓塞術后的具體情況制定護理規劃,同時,應密切關注其病情變化情況,做好24h延續性護理。且應定時觀察患者感覺、瞳孔、意識狀態等情況,詢問患者是否頭痛,頭痛情況如何[1]。此外,還應記錄患者小便的性狀、顏色和量,囑咐其適當增加飲水量。(2)下肢護理:患者因其病情嚴重程度的不同,在術后可能會有部分患者處于意識不清的昏迷狀態,因此一般需長期臥床,然而在其臥床的過程中,身體活動量大大降低,便可能會影響其血流動力,并可能會發生凝結現象,這一問題在下肢的體現更為明顯。當下在對患者實施規范化護理時,應密切關注患者下肢膚色、色溫,明確是否存在皮膚發干、肢體麻木、體溫下降等情況,若已經出現此類情況,便有較大的幾率會出現下降深靜脈血栓,對此,應使用動脈壓迫止血器控制血流,并進行包扎,然后可適當協助患者進行被動性的下肢鍛煉,如踝泵運動、腳背按摩等。(3)并發癥預防:患者在術后的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如常見下肢穿刺點滲血、腦血管痙攣、瘤體破裂出血、腦梗死等,尤其是在術后24h,是并發癥高發階段,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其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尤其是平均動脈壓、心率、血糖等,并適當使用藥物進行并發癥預防[2]。此外,護理人員應在患者出現并發癥時及時按照既定禁忌預案實施針對性的處理。
1.3 觀察指標
本次實驗的觀察指標以并發癥發生率及生活質量評分為準。
1.4 統計學處理
實驗過程中的統計學處理工具選擇SPSS21.0,觀察指標分別使用(%)、(分)表示,結果使用x2或t檢驗,以(P<0.05)表示數據間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使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統計學意義顯著,(P<0.05)。
2.2
觀察組患者軀體角色、心理健康、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統計學意義明顯,(P<0.05)。
3 討論
近年來腦血管疾病發生率較高,與其他普通類疾病相比,腦血管疾病風險性更高,具有一定的致殘率、致死率[3]。顱內動脈瘤是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多發于40~60歲的女性群體,在該病癥的影響下,瘤體有破裂的風險,進而可能會危及神經系統,臨床上對于該病癥可使用血管內介入栓塞術治療,但在術后患者也會面臨著風險隱患,必須要配合以針對性較強的護理干預方法。規范化護理是當下較為常見的一種護理方法,更加注重護理操作的規范性,相信將其應用于顱內動脈瘤血管內介入栓塞術后的臨床護理中有極高的應用價值。本次實驗中,觀察組應用于規范化護理,據表1、表2來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將規范化護理應用于顱內動脈瘤血管內介入栓塞術護理工作中有極高的應用價值,適宜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蘇優勒,張占普,竇長武,朝博,黃平,李昊. 血管內介入栓塞與開顱手術夾閉治療破裂顱內動脈瘤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 疑難病雜志,2019,18(05):455-458+463.
[2]劉莎娜,喻珍子,吳星星,談紅麗. 血管內介入栓塞術治療顱內動脈瘤護理體會[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16):148-149.
[3]朱園園,徐園華,陳淑娟. 聚焦護理模式對血管內介入栓塞術治療顱內動脈瘤患者疾病不確定感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0):12-14.
作者單位: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四川德陽? 6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