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孝東
摘 要:對于高校治理視域下加強宣傳思想工作的對策研究,本文主要從意識形態、思想政治、新聞宣傳、校園文化建設幾方面展開分析,并發揮出凝聚人心、引領思想、塑造形象、傳承文化等作用,以此來推進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高校治理;宣傳思想工作;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5-0019-02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黨建工作研究項目“新思想引領高校主流輿論陣地建設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2018JKDJ035)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做好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網絡工作、教育工作、思政課工作、黨建工作等召開多次會議研究部署,并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從思想理念、制度機制、政策支持等方面全方位塑造了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新業態,取得了嶄新成績[1]。因此,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事而新,是做好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方法論。
一、完善意識形態工作治理——凝聚人心
(一)完善意識形態工作制度
意識形態工作具有極端重要性,要堅持和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持和完善學校黨委抓意識形態工作述職評議制度、黨委定期開展校園意識形態領域動態分析研判制度;堅持和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針對全年的風險點制定強有力的防護措施和方案;堅持和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考核制度,對出現意識形態風險的單位和部門一把手實施問責。
(二)守住守好意識形態陣地
嚴格按照“誰主辦、誰負責;誰審批、誰監督”的原則,加強各類意識形態陣地建設與管理。健全校園網絡監管制度,充分發揮網絡的意識形態傳播功能。加強對人文社科類線上、線下課堂、論壇、講座、報告會、研討會等的管理。落實領導干部聽課制度,黨委書記、校長,各學院書記、院長主講“第一課”制度。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學術交流合作項目等的管理。
(三)加強校園輿情監控引導
加強對重大思想理論問題的辨析引導,旗幟鮮明地批駁錯誤思潮和觀點,及時有效處理意識形態領域問題,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加強網絡管理隊伍、網絡輿情信息員隊伍、網絡評論員隊伍建設,做大做強網上正面思想輿論,提高網上議題設置能力和輿論引導水平。加大對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建設風清氣朗的網絡空間。堅持人防、技防相結合,建立健全輿情監控機制,提升分析研判規范化水平。
(四)加強互聯網群組管理
對所轄單位和師生員工個人開設的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特別是微信群、QQ群等)進行全面排查,嚴格管理,認真組織師生員工學習中央網信辦頒布的《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明確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嚴禁發表違反法律法規的言論,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對一些因專項工作設置的微信群、QQ群等,如工作結束,要及時解散。對管理松散的個別群主要及時采取必要措施,防患于未然。
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治理——引領思想
(一)加強理論武裝和思想領航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進一步推進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化、規范化,進一步健全學習情況考核和定期通報制度,強化監督檢查,嚴格考核評比。著眼日常學習,做好“學習強國”的學習平臺推廣應用工作,加大學習強國的投稿力度,大力宣傳并在學校推廣使用學習強國的好經驗、好做法,對學習強國中的學習標兵和先進基層黨組織予以表彰獎勵。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堅持落實黨委常委會“第一議題”的學習制度。創新學習方式和載體,推動學習培訓常態化。
(二)扎實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意見》,充分發揮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推進“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專業思政”建設。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大學講師團建設,完善管理運行機制,完善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隊伍建設。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評價體系,組織開展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項檢查。加強輿論引導與科普宣傳,及時宣傳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的典型經驗和先進事跡,舉辦抗疫先進事跡報告會、表彰會。持續深化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師生走進基層,走進群眾。
(三)健全三全育人體系
制定“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建設方案,深化“三全育人”體系建設。堅持數量與質量并重,加強專職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隊伍建設。提升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水平,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與青年學生使命擔當”精品思政課程建設。深化“課程思政”改革創新,打造學生思政社區和本科生書院,統籌推動“十大”育人體系建設。
(四)強化師德師風建設
全面落實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要求,完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以及違規行為查處制度,并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月和教師節表彰獎勵活動,深入挖掘優秀教師典型,總結凝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開展多層次的優秀教師選樹、表彰和宣傳活動,激勵教師爭做“四有”好老師。如需進一步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要認真組織教職工學習《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制定和完善師德師風負面清單及師德師風失范行為處理辦法等相關規章制度。教育并引導教師為人師表要樹立的行為世范,以及保持良好的教師形象。
(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并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道德養成作為思政課重要內容,以愛國主義故事、先進典型事跡、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和黨員干部等鮮活素材充實思政課案例庫。激發全體師生愛黨愛國的巨大熱情,讓愛國主義精神牢牢扎根。
三、完善新聞宣傳工作治理——塑造形象
(一)打造新媒體育人共同體
加大對涉及的微信公眾平臺的管理,組建新媒體聯盟,對有學校標識的微信公眾平臺和微博等加強管理。完善公眾信息平臺管理辦法,加大網絡輿論引導力度,依托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加強正面宣傳和熱點引導,實現“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浸潤滲透。創新理論傳播思路,優化理論傳播路徑,結合時代特點創新開展理論武裝工作,持續加強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欄目建設,不斷推出深受師生喜愛的互聯網作品。精心組織豐富多彩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普及化活動,并加大對大學生理論學習型社團組織的扶持,鼓勵引導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微電影、微視頻、音樂、攝影等原創網絡文化作品的創作,唱響網上好聲音,傳播網絡正能量,豐富優質的網絡文化內容。
(二)做大做實重大主題宣傳
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打好主動仗,唱響主旋律。做好重大節點、重大事件的宣傳引導。圍繞加強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防疫抗疫、思政育人、服務地方衛生事業發展、新校區建設等重點工作并精心組織策劃新聞報道。瞄準基層,貼近師生,集中宣傳一批好做法、好經驗、好典型,講好大學故事。強化專題策劃和深度報道,堅持打造精品校報;繼續強化網站管理,切實加強和規范學校各二級網站建設;豐富和完善視頻新聞;建設高質量校園新媒體平臺;開展年度十大新聞評選工作。持續推進校園媒體融合發展,鼓勵優質內容的產出,加大優質視頻的生產,不斷提升各媒體平臺的影響力、引導力、聚合力。
(三)加大對外宣傳力度
加強對外宣傳能力建設,主動對接媒體需求,著力提升在重要媒體上的宣傳頻次與質量。完善對外宣傳工作機制,拓寬新聞線索征集渠道,進一步明確新聞發布紀律及責任。加強對宣傳委員、通訊員及學生記者的業務培訓,重點提高挖掘、策劃、采寫新聞的能力。加強對新聞點選題、策劃、編發等的能力,構建黨委宣傳部門統籌引領,各單位各部門各有側重齊力宣傳的大宣傳格局。
四、完善校園文化建設治理——傳承文化
(一)弘揚核心價值觀
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心入腦是鑄魂工程[2],要以“七一”、國慶、憲法日、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等為契機,切實加強革命傳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圍繞教風學風、學術誠信、服務社會等主題,廣泛開展學習宣傳和道德實踐活動。進一步提升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的儀式感和參與感。深入開展模范、榜樣宣傳。創建一批具有示范性的教師團隊、學生團隊、師德標兵。
(二)傳播傳統文化
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傳承優秀傳統節日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例如,可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普及傳唱校歌。學校也要做好相關節日等的宣傳紀念活動,繼續辦好“人文素質大講壇”。
(三)構建文化品牌體系
要以創建全省文明校園,乃至全國文明校園為抓手,推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打造文化活動精品,開展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扶持一批反映學校精神和師生價值追求的文化活動品牌,打造文化建設的新平臺、新亮點。堅持“一院一品”,催生更多高層次、有內涵的二級學院精品文化,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健康、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并對相關文化品牌活動予以扶持,推進學校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參考文獻:
[1]林小波.“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學習習近平關于宣傳思想和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J].黨的文獻,2016(5).
[2]王娟娟,曲建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6(4).
(責任編輯: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