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在我國文化體系中占有極高的地位,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行,中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越來越重視對傳統文化的滲透,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能力,還可以提升其文化內涵,對學生后續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而本文則是就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為議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措施
引言:現階段來講,中學語文教師逐漸認識到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會有意無意的將傳統文化知識傳遞給學生,以此來增強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這對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有很大的幫助,近年來,傳統文化也逐漸成為教師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這不管是對學生語文能力還是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拓展學生個人文化的積累
對于中學生而言,其已經具備一定的語文基礎,因此,通過教師的教學工作學生多少對教材內容都有個大致的理解,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將傳統文化滲透其中,可以加強學生對文章的整體印象,對其知識結構的構建有很大幫助,同時,也可以不斷提升學生個人文化的積累。比如教師在講解李白寫給王昌齡的詩作時,首先要對題目進行拆解,之后向學生介紹王昌齡的相關歷史背景,并將漢代的管制制度闡述給學生,這樣就可以加深學生對左遷的理解,學生也明白左遷所具備的貶職的意義,這樣一來,學生不但拓展了課外知識,還可以促進其對文學的積累。
2.豐富教學內容
從當前中學語文教材中不難發現,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點是極為繁雜的,尤其是在涉及古詩文時,當中很多詞語都有不同的意義,這樣的話,學生很容易將知識點混淆,并且學習興趣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1],最重要的是學生很難從根本上理解有關內容,這將會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可是如果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將傳統文化融入進來,則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更多古詩文中的歷史背景,掌握更多的文化風俗,這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對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豐富教學內容有很大的幫助。
3.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從某層面來講,在中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滲透傳統文化,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使其受到更多的文化熏陶。與此同時,學生也能夠從教材中認識到什么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高尚情懷,這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極大的幫助,另外,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學科內容中,可以將古人的形象更加立體的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學習更多古人的風姿,了解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從而促進其語文學科素養的提升。
二、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產生的問題
一方面來講,教師對傳統文化教育的認識不足,實際的中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不能夠做好正確的引導工作,同時也不能夠結合教學內容將有關的傳統文化知識滲透給學生,加上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基礎也較為薄弱,就更加難以推動有關工作的順利展開。現階段來看,中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往往更加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點的講授,反而忽略了將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工作中,這對學生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形式較為單一,并且有關工作也大都流于形式,雖然現如今的中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加強了對傳統文化的滲透程度,但是在滲透的過程中卻沒有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況以及學生的實際狀況,這樣不僅耗時耗力,還會影響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情緒,對課堂效率的提升并無實際幫助。
三、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分析
1.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課前預習中
對于中學生而言,有效的課前預習是非常重要的,對其學習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可以將傳統文化滲透其中,以此來加強學生的預習效果,提高整體的課堂教學效率[2]。
2.與傳統節日結合,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將傳統文化有效的滲透到教學內容中,教師需要結合一些傳統節日,以此來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相信這可以吸引更多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自主自發的投入到有關教學活動中。比如,教師在講解《記承天寺夜游》時,就可以將中秋節融入進來,歷來中秋節都是一家人團員的日子,家人聚在一起賞月、吃月餅,可是作者此時卻孤身一人呆在寺廟中,由此學生一定能夠感受到作者的孤寂、悲涼之情。在講到《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重陽節,讓學生能夠更加理解詩文的含義,同時也可以促進其對我國傳統節日的認識。利用這樣的方式來滲透傳統文化,不僅是對教學內容的豐富,還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其知識面變得更廣。
3.革新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率
中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所運用的教學方法是可以直接影響最終的教學質量的,為此,在新時期背景下,教師要對其教學模式進行革新[3],這樣才可以發揮出學生的主動性,同時,要對整體的教學方案進行調整,以此來迎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利用當代的教學工具來展開教學工作,例如通過一些小視頻的制作來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在此基礎上,還可以讓學生自編一些美德小品,并且能夠分小組將其演繹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加強課堂的互動性,還可以讓學生在實際演繹的過程中對人物角色有更深層的了解,從而將我國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當然,這對活躍課堂氣氛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中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滲透傳統文化,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基于此,教師要重視起有關工作,學會革新教學模式,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課前預習中,這樣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付會改.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探討[J].學周刊,2018(25):50-51.
[2]張本福.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措施探討[J].學周刊,2019(15):66.
[3]韓景龍.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探討[J].學周刊,2019(27):28.
作者簡介:寇力文,1974年4月生,男,漢族,甘肅景泰人,現在景泰縣第四中學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