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本文針對欠發達的佛坪縣持續脫貧面臨的瓶頸,提出了在產業發展方面打造“國有企業+黨組織+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農戶+N”佛坪產業扶貧模式、推廣“產業脫貧+全域旅游”模式、構建健康扶貧五重保障、多措并舉推動扶志扶智等經驗做法,為欠發達地區精準脫貧提供了有效路徑。
關鍵詞:脫貧攻堅;精準幫扶;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智志雙扶
一、佛坪縣脫貧攻堅工作現狀
佛坪地處中國自然地理之南北分界線的秦嶺南麓腹地,位于陜西省漢中市東北部,東接安康市寧陜、石泉,北臨周至和太白,西南連洋縣。自然稟賦優良,野生中藥材儲量豐富,特色林產品富集,生態旅游資源優越,為全縣精準脫貧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佛坪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重點縣,也是陜西省43個國家連片特困地區縣之一。佛坪屬于山區小縣,經濟總量小,重大項目落地少;產業項目普遍規模小、轉型慢、效益低,缺乏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產業鏈短,附加值低;自然災害頻發,基礎設施因災損毀嚴重;因病、缺技術是致貧的主要根源。
針對不同致貧原因,佛坪采取具有針對性地精準幫扶政策,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改變貧困農戶的住房條件,通過產業發展、旅游帶動、生態扶貧、轉移就業等增加收入,通過教育扶貧解決貧困家庭學生上學難問題,通過醫療扶貧解決因病致貧問題,通過社會保障托底解決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問題,全面提升脫貧成效。
二、佛坪縣高質量持續脫貧還面臨的瓶頸
(一)早期脫貧戶易出現錯退現象
2014年、2015年的扶貧政策與2016年后的扶貧政策相比,在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幫扶措施、幫扶力度等方面存在差距,以至于早期脫貧戶中容易出現錯退現象。調研中發現,部分早期脫貧戶不清楚自己當過貧困戶,不知道自己得到過什么幫助,也不清楚自己如何脫貧,村里有關早期脫貧戶的資料較少,這意味著早期的扶貧政策執行中存在一定問題。此外,部分早期脫貧戶反映自己當時沒有幫扶責任人,幫扶措施較為單一且扶持力度不大,以至于收入來源單一且不穩定,容易出現返貧現象和錯退現象。
(二)移民搬遷遺留問題影響貧困退出
佛坪移民搬遷包括庫區移民搬遷、陜南移民搬遷和易地扶貧搬遷,移民搬遷政策實施后,仍存在部分農戶住舊房空新房、老人住舊房兒子住新房、失地后續生活無保障等現象。調研中發現,31.25%的受訪農戶有2處住房,這些農戶基本上為移民搬遷農戶,由于種地飼養方便、生活成本低、習慣原有生活等原因居住在舊房的較多,而舊房多為土木結構或土坯房,存在漏風漏雨、墻體開裂等問題,有的甚至處于自然災害多發區,生命財產時刻受到威脅。新房為磚混結構,但多被閑置或由兒子住。雖然有2套住房,可被認定為有安全住房,但實際上老人居住在有安全問題的舊房中,未實現住房安全保障。還有部分搬遷戶表示搬遷后失去土地,后續產業發展較為困難,收入來源單一且收入較少,脆弱性較高,易發生返貧現象,這將影響其貧困退出。
(三)貧困戶和非貧困戶、早期脫貧戶與晚期脫貧戶存在矛盾
現有扶貧政策導致不同類型農戶之間存在矛盾,一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與非建檔立卡貧困戶之間的矛盾。調研中發現有40戶非建檔立卡戶認為自己沒有被評為建檔立卡戶不合理,占比為12.7%,給出的理由多為建檔立卡戶識別不精準,評定程序不公平,自己家存在困難,比自己條件好的家庭都被評定為貧困戶。經核實多數是因為看到扶貧政策這么好,自家未享受到而感到不公平,但這種心理也將影響其對扶貧工作的認可度。二是早期脫貧戶和晚期脫貧戶的之間矛盾。早期扶貧政策沒有那么精準,扶持力度也較小,早期脫貧戶因為自己未享受到現有的扶貧政策感到不公平,在被調查時夸大自己的困難,否認自己曾經得到的扶持,甚至部分表示不認可幫扶措施和幫扶效果,這將影響其對扶貧政策的認可度和調查人員對其貧困退出的判斷。
(四)扶貧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
佛坪扶貧政策較為完善,實施效果較為明顯,但部分政策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未達到理想效果。一是受訪農戶對政策理解不夠。在調查中發現,部分受訪農戶只知道自己是搬遷移民,但分不清楚自己是庫區搬遷移民、陜南搬遷移民還是易地搬遷移民;部分受訪農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低保戶,一些知道自己是低保戶的也不知道自己被評為低保戶的原因;多數受訪農戶只知道基本醫療保險,不知還有大病補充醫療保險、民政醫療救助和政府補充醫療救助,不了解慢性病和大病的報銷種類和報銷程序,存在患病卻不知道怎么去看的現象。二是早期脫貧戶檔案資料不完備。部分受訪的早期脫貧戶,不清楚自己的建檔立卡時間和脫貧時間,也不了解自己的致貧原因和得到的幫扶措施,在核對收入時存在隱瞞收入的現象,村里缺少相關資料,以至于影響評估的準確度。
三、佛坪縣脫貧攻堅經驗總結
(一)打造“國有企業+黨組織+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農戶+N”佛坪產業扶貧模式
佛坪掛牌成立了佛坪縣產業扶貧開發有限公司,結合本縣區域優勢、資源稟賦和產業特點,打造“國有企業+黨組織+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農戶+N”佛坪產業扶貧模式。著力打造“黨建+脫貧攻堅”機制,持續加大村集體經濟產業項目扶持力度,2020年落實44個村集體經濟產業項目117個8919.7萬元,占全縣產業扶貧資金的94.8%,實現了2014年以來有發展能力的225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發展全覆蓋,構建了“鎮有示范基地,村有合作組織,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發展格局,既壯大了村域集體經濟,同時也為貧困戶開創了一條增收之路。
貧困戶通過“合約托管”和“主體帶動”兩種扶持方式加盟各新型經營主體。在資金扶持方面,產業發展資金來源為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扶持資金分貧困戶產業發展補助和經營主體補助兩個部分。為了增強貧困戶發展產業抗風險能力,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產業推行“助農保”農業生產綜合保險全覆蓋,政府為每戶購買保額為1萬元的農業保險,有效降低了產業發展風險。
(二)推廣“產業脫貧+全域旅游”模式
佛坪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和西成客專開通機遇,以休閑、度假、養生等旅游產品為主,加快構建“一軸兩翼三環四區”全域旅游格局,沙窩至熊貓谷環線建成,30個景觀節點及配套設施完成主體,秦嶺四寶主題旅游區、“十八谷”項目有序推進,熊貓谷創建4A級景區通過初驗。在推廣全域旅游的同時,積極引導扶持有條件的貧困村發展休閑農業、生態園藝業、休閑漁業等特色產業,大力扶持農民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農家樂、農家賓館、采摘、垂釣等休閑旅游項目。目前,建成19個旅游扶貧重點村,輻射帶動15個村成為產業培育型、環境改善型的旅游配套服務村,拉動全縣近萬人參與到旅游服務行業助力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通過整合、捆綁各類項目資金,加大村內的道路、水電、綠化、亮化等旅游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拓寬旅游資源覆蓋面,不斷增強“旅游造血”功能,使旅游發展成為經濟增收的新亮點。
(三)構建健康扶貧五重保障
圍繞健康扶貧“減存量、控增量”,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進行免費體檢,對所有貧困人口實行家庭醫生簽約管理服務,簽約1270戶2886人,貧困人口簽約率100%。在基本醫療+大病醫療保險+民政醫療救助三重保障的基礎上,縣財政出資12.99萬元,為所有貧困人口購買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同時設立健康扶貧專項基金,構成健康扶貧“五道保障防線”。 建成貧困人口縣醫院、鎮衛生院“一單式”即時結算和縣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一站式”結算經辦中心,實現“一站式”結算。慢性病報銷擴展至16種,對因病致貧戶做到“一人一方、一戶一箱”。
(四)多措并舉推動扶志扶智
充分發揮44個駐村工作隊作用,構建“六位一體”的扶志扶智工作體系,大力實施“六個一”工程,即建強一個文化陣地、懸掛一批宣傳標語、開展一輪思想教育、組建一個自治組織、組織一輪技能培訓和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構建了全方位全領域全社會扶志扶智工作大局。開展“明理、感恩、自強”主體教育活動,大力弘揚“誠、孝、儉、勤、善、禮”文明新風,將村史館、鄉村大舞臺、鄉賢工作室、脫貧致富紅黃榜作為精神文明建設重要陣地,培樹一批脫貧民星、帶富民星;涌現出余儉、王坤等甘灑熱血、忘我為民的脫貧一線干部。
參考文獻:
[1]關信平,論現階段我國貧困的復雜性及反貧困行動的長期性[J].社會科學輯刊,2018(1):17-24.
[2]吳桂蘭,欠發達地區脫貧攻堅問題的思考——以畢節試驗區為例[J].農民致富之友,2018(21):201-202.
[3]中共亳州市委黨校科研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欠發達地區脫貧攻堅工程探賾——以安徽省亳州市為例[N].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7(7):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