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與社會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小學數學不僅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改進傳統應試教學的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運用數形結合思想將抽象的知識點直觀的展現到學生面前,進而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本文對此進行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形結合;教學;應用探析
小學對于學生來說不僅是他們成長與學習的關鍵階段,也是培養學生將自身的具體意識轉變成抽象思維的關鍵時機。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數學知識點與數形思想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不但可以讓學生清晰地了解“數”與“形”之間的關系,還可以通過將數學中抽象的知識點,運用圖形的方式直觀地展現到學生面前,以此鍛煉學生空間思維、抽象思維的發展,進而有效提高學生數形思想結合的有效利用,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知識,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
一、數形結合思想的概述
數形結合思想就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將數學知識里的“數”與“形”有效地進行轉化,把數學教材中略為抽象的知識點,運用圖形直觀地展現到學生面前,通過觀察轉化而來的幾何圖形分析蘊含的數學知識點,進而幫助學生加深對本課知識內容的理解,并能有效地利用此類方法解決數學問題。數形結合思想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幾何圖形,分析數量與圖形之間的轉化關系,將復雜抽象的知識點變得更加的簡單易懂,不僅能正確地表達出數學知識的具體含義,還能幫助學生解決許多復雜的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邏輯思想,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進而有效促進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
二、小學數學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探析
(一)通過數形結合思想,有效培養學生自身的數學思維
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仍受到應試傳統教學到的影響,傳統教學的教學理念為教師是教學的主體,通過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將教材中的知識點源源不斷地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之中。但這種單一性的教學方法,只會抑制學生創新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發展,學生不能運用自己的思維去思考數量之間的關系,被動式的教學還會讓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厭煩的心理,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也無法充分調動出來,最終只會降低課堂教學效率,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1]。為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將數形結合思想充分地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之內,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通過將數與形有機結合到一起,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數量與圖形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了解更加明朗起來。教師可以通過出示幾何圖形,讓學生觀察、分析其變化的特點,幫助學生摸清解題的具體思慮,在分析、解析中培養學生養成一個主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好習慣,進而有效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還要注意當學生在進行數學計算的過程中,正好是學生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相互碰撞的關鍵時期,教師此時更要積極地引導幫助學生,進而提高學生運用數形結合思維的運用能力,加深學生對本課知識的記憶,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學習人教版《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教師可運用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將數形結合思想有效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此方式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大森林中的小兔子很喜歡烤胡蘿卜蛋糕,它的朋友小豬來找它玩,它應該怎樣分配蛋糕讓自己與小豬都能吃到一樣大小的蛋糕呢?”教師此時在黑板上運用粉筆畫一個圓形的蛋糕,有學生回答:“將蛋糕平均的分為兩份。”教師:“同學們,我們將蛋糕平均的分為兩份,兩份中的一份我們叫它為二分之一。”接下來,教師繼續提問:“今天小兔子又烤了蛋糕,小豬與小獅子去它家做客,蛋糕應該怎么分呢?每個小動物分到多少呢?”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得出結論為:“三分之一。”教師此時要給予相應的表揚,以此來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之后,教師根據以上內容繼續向學生提出關于分數的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數形結合思想去分析問題,此方式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通過幾何圖形來解決問題,有效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通過數形結合思想,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數學學科是由大量數學公式組成的,教師為了增強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就會忽略掉教學中的具體過程,通常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鞏固他們的記憶。此方式雖然加強了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但學生很難靈運用所學到的公式,一遇到比較難的問題時學生就會馬上退縮,這種教學方式只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不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2]。因此,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就要將數形結合思想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不斷培養學生自身的數形結合能力,通過讓學生掌握將“數”轉化為圖形的模式,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讓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公式是怎樣推導、演化出來的,不僅能加強學生自身的記憶,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學習《平行四邊形的認識》這一課,教師可在黑板上畫正方形、長方形來幫助學生了解新課平行四邊形,教師讓每名學生都準備一個平行四邊形的紙片,通過剪切與平移的方式將平行四邊形進行剪切,拼湊成一個新的圖案再讓學生進行思考,學生經過平移將平行四邊形變成了長方形,以此便可以推出公式為:“底乘以高”。此教學不僅能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還能增強學生的數形結合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通過數形結合思想,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
隨著學生年紀的不斷增長,學習能力也在不斷提升,自身的認知方面也會隨著年齡不斷提高。認知能力慢慢從感官認知逐漸轉化成表面認知,最終形成學生自我的主觀意識[3]。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時刻掌握學生的變化規律,通過運用數形結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讓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引導學生發散他們的思維,使他們的思維變得更加靈活,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例如,在學習《圓錐的體積》這一課時,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圓錐體積,教師就可以運用數形結合來開展教學活動,以此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進而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教師通過創設情境用多媒體播放鄉村的稻谷堆,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看圖片中的稻谷堆是什么形狀的?”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結果:“是圓錐形”教師:“有沒有同學知道谷堆的體積呢?”所有學生都表現得很好奇,教師此時就可以引出本課主題“圓錐的體積”。教師通過運用手中圓柱與圓錐的教具,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兩者之間低與高是相同的。接下來,教師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將圓錐模型的水倒入圓柱模型中,倒幾次才能倒滿的實驗,經過多次實驗最終驗證為等底等高的圓柱是圓錐的3倍。通過此方式推導出了圓錐體積公式,加深了學生對本課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結論:
綜上所述,數形結合思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空間思維,在教學中可以不斷加深學生的理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 陳昊. 巧用數形結合 助力數學教學——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科幻畫報, 2019, 000(008):P.145-145.
[2] 周小靖. 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與應用探析[J]. 新課程(教育學術), 2019, 000(004):31.
[3] 徐式淼. 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3):108-108.
作者簡介:姓名:李辛政,1966年2月,籍貫:甘肅省禮縣,性別:男,最高學歷:中專,職稱:中小學一級教師,職務:小學數學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郵編:742211,畢業院校:甘肅省禮縣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