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莉
摘 要:高中生物學概念抽象、不直觀、專業性強,在課堂教學中,常發現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本質屬性,本文以兩個案例說明“問題串”教學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學中的應用,并提出了問題設置應考慮的一些因素。
關鍵詞:“問題串”;教學;生物學概念
“問題串”是指在一定的學習范圍或主題內,圍繞一定目標或某一中心問題,按照一定邏輯精心設計的一組彼此關聯的多個問題。課堂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串“,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思考,不斷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優化整合教材內容,使課堂教學更簡捷高效。
生物學科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在其知識體系中存在著大量專業性概念,生物學概念是人們對生物及其生理現象本質屬性的認識,其抽象、不直觀、專業性強。在課堂教學中,常發現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生物學概念。為此筆者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學中進行了“問題串”教學的嘗試,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問題,幫助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系統精確地理解概念,取得了一些效果。
【案例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1節中“減數分裂“這一教學內容,很多教師都采用與”有絲分裂“進行比較來教學,而學生多不能理解精原細胞為什么既可以進行有絲分裂,又可以進行減數分裂。在要求學生閱讀課文中有關減數分裂概念的內容后,我是這樣設計“問題串”幫助學生理解這個問題的:
1、課文中說“減數分裂是特殊方式的有絲分裂”,它特殊在哪里呢?
(目標答案: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
2、什么細胞可以進行減數分裂?
(目標答案:原始的生殖細胞。)
3、人體中哪些細胞屬于原始的生殖細胞?
(學生繼續閱讀課文,形成目標答案:精原細胞。)
4、這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細胞,那你們認為原始的雌性生殖細胞叫什么呢?
(目標答案:卵原細胞。)
讓學生翻閱課本P19印證答案的正確性,獲得小小的成就感。
5、精原細胞存在于人體的什么部位?
(目標答案:睪丸的曲細精管中。)
6、減數分裂后產生什么細胞?
(目標答案:成熟的生殖細胞。)
7、人體中哪些細胞屬于成熟的生殖細胞?
(目標答案:精子、卵細胞。)
8、為什么“每個精(卵)原細胞中的染色體數與體細胞的相同”?
(目標答案:因為它們也是體細胞中的一種。)
待學生回答出來后,引導學生復習受精卵細胞通過有絲分裂、分化可產生各種體細胞,精(卵)原細胞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并形成板書。
9、一個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只能產生4個精子,而成熟男性一次排精的數量有多少?
(目標答案:很多,以億為單位計數。)
10、有的男性甚至到了90多歲還有排精能力,你們認為曲細精管中能貯存下那么多的的精原細胞嗎?
(目標答案:不可能。)
11、那么怎么產生更多的精原細胞?
(目標答案:精原細胞有絲分裂。)
接下來就可以進行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比較教學。
學生在這些問題串的引導下,會認真研讀理解減數分裂的概念,理解什么細胞可以進行減數分裂,為什么精(卵)原細胞的染色體數與體細胞相同,為什么精(卵)原細胞既可以進行有絲分裂又可以進行減數分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案例2】針對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第3節關于“DNA的結構”這個概念的教學,我設計了如下的問題串:
1、D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什么?
(目標答案:脫氧核糖核苷酸。)
2、脫氧(核糖)核苷酸的組成元素?
(目標答案:CHONP。)
3、脫氧核苷酸的三個組成部分?
(目標答案:一分子含氮的堿基、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
4、為什么脫氧核糖叫五碳糖?
(目標答案:因為它含有五個碳。)
5、課本P28圖2-8中,脫氧核苷酸的五個碳的剛好在五圓環上嗎?
(目標答案:有一個碳不在。)
6、所以脫氧核苷酸的結構簡圖怎么畫?
(目標答案:磷酸基和五圓環之間的化學鍵有一個拐點,這就是5號碳原子所在地。)
7、脫氧核苷酸有幾種?它們之間的有什么區別?
(目標答案:四種,它們的堿基不同。)
8、一個DNA分子由幾個脫氧核苷酸連接而成?怎么連?你能畫出來嗎?
(目標答案:幾十個至上億個。下一個脫氧核苷酸的磷酸基與上一個脫氧核苷酸的脫氧核糖的3號碳原子相連。)
9、一條多核苷酸鏈上有幾個游離的磷酸基?課本P28圖2-9中哪一個是?
(目標答案:一個,最上面一個磷酸基。)
對沒有有機化學基礎的學生來說,看懂課本的脫氧核苷酸結構圖難度是較大的,在以上問題串的引導下,學生看懂了結構簡圖,從元素組成到基本單位,再從脫氧核苷酸單鏈到DNA空間結構,層層深入地理解了“DNA結構”這個概念的含義。
概念教學,難就難在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而課文往往用比較簡捷、高度概括的語言對概念進行的描述,學生閱讀時很難看到簡單描述背后隱含的一些復雜內涵,這時老師就應該設置一系列的問題,幫助學生去理清這些內涵,應用“問題串”教學進行概念教學的效果好不好,關鍵在于問題的設置合不合理,筆者認為,設置問題時以下這些因素是應該考慮的:
一、問題設置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把握好問題的難度。過于簡單的問題會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不能引起思考的興趣,問題過難會使學生感到力不從心而失去探索思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問題的目標應有明確的指向性而且簡捷明了。問什么,要求學生答什么,都要明確。語言模糊的問題會使學生感到茫然,搞不清題意。問題內容太寬的話學生抓不到回答的重點,也很難從提問中看出教師的問題設計意圖,回答的針對性、側重點就會出偏差。
三、問題設置要邏輯性。使前一個問題作為后一個問題的基礎和前提,后一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的發展、繼續、補充或分解、提示,這樣每一個問題都成為學生思維的階梯,許多問題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深入系統地探究所要學習的內容。
四、課堂上還要注意抓住學生的生成性問題,靈活變更和添加問題,這些生成性問題是對核心問題的細化和延伸,能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思考。
參考文獻
[1]吳學錄.以問題串為載體實施化學有效教學[J].教學月刊:中學版(杭州),2010(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