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穎
摘 要:人類已進入信息化時代,教育領域也因為信息技術的引入而不斷發(fā)展變革。教育信息化已經(jīng)成為當今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命題,高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轉變觀念,主動探索新技術、新手段,將教育信息化和高中語文教學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推進高中語文教學改革。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變化
百度百科中說,“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的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過程。其技術特點是數(shù)字化、網(wǎng)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基本特征是開放、共享、交互、協(xié)作。”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李克東說:“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是指課堂教學中把信息技術、信息方法、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課程內(nèi)容有機的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的一種新型方式。”也就是說,借助電腦、網(wǎng)絡以及多媒體等來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信息化和現(xiàn)代化。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教師“把握信息時代的新特點,積極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建設開放、多樣、有序的語文課程體系”,引導教師思考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的走向,助力語文課程的變革和發(fā)展。
現(xiàn)如今,“教育信息化”這個概念對很多老師來說并不陌生,但對“教育信息化”的理解、運用仍存在不少誤區(qū),如把“教育信息化”的內(nèi)涵、外延狹義化;或過度使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忽略了傳統(tǒng)課堂技術手段,以展示替代引導、講解、思考,喧賓奪主,本末倒置;還有部分語文老師,尤其是年齡偏大的群體,不愿意主動接受新生事物,認為語文是閱讀與鑒賞的課程,傳統(tǒng)的講解分析手段勝于現(xiàn)代的教育技術手段,再加上運用不熟練等原因,不愿意主動使用信息技術。所以,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深入思考教育信息化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接下來,我就結合教學實踐來談談教育信息化給我的語文教學帶來的變化。
1.拓寬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的時間主要是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學習的空間也基本局限于教室。教育信息化打破了這一束縛。借助信息化手段,學生學習、師生交流不再拘于課堂和教室,學習時間變得自由而靈活,空間變得開放而博大,有助于實現(xiàn)師生、生生之間超時空的交流。
開學伊始,我會在授課班級建立QQ群和微信群。利用這兩個群,拓寬語文知識傳播的渠道。堅持每周末和節(jié)假日、假期推送語文知識訊息,如成語小故事、古代文化常識、時評文等。有時,針對課堂知識的難點和重點,我還會錄制微課進行推送。假期,還通過這兩個群給學生搭建交流閱讀心得、展示閱讀成果的平臺,讓語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延伸開去,從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延伸了學習的寬度和廣度
在教學中,我采取了“精讀+泛讀”“課內(nèi)+課外”的學習模式。每個單元,我和學生一起精讀兩篇課文,泛讀三到四篇課文。泛讀的材料除了教材上的,我還和學生按主題、題材、寫作風格等角度從網(wǎng)絡平臺進行選擇。以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單元小說為例,本單元由《林黛玉進賈府》、《祝福》、《老人與海》三篇課文組成,我和學生在課堂上一起精讀了前兩課,泛讀了第三課,又通過QQ群給學生推薦了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的片段,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苦惱》,海明威的短篇小說《沒有被斗敗的人》,并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將任務成果展示在QQ群內(nèi),同學們共同評選出若干優(yōu)秀作品,再由我推送到家長群以及我的朋友圈中。就這樣,信息化手段既加深了學生對教材文本的理解,將文本內(nèi)容多角度、多視角的展開,提升了課堂的有效性,又為學生打開了另一扇門,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將課堂容量從有限變成無限,學生的視野不斷開闊,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延伸。
3.提升了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教育信息化下的語文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認知主體作用,變傳統(tǒng)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把語文學習變?yōu)閹熒餐献鳌⑻骄俊⒎窒淼倪^程。以學習《再別康橋》為例,在學習準備階段,我先通過QQ群發(fā)送預習作業(y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網(wǎng)絡資源完成相關任務。如,我讓一個組負責整理作家作品的相關信息;另一個組搜集和文本內(nèi)容有關的圖片,制成本課的PPT或flash學習資源包;第三個小組負責選擇背景音樂,做好配樂詩朗誦準備;第四個小組負責挑選徐志摩其他的詩作兩篇以及專家對本詩的解析一篇,發(fā)布在班級QQ群中。我又選擇了名家誦讀的視頻推送到班級群中作為后續(xù)指導。然后,在班里舉辦了一次詩歌朗誦會,并制作成微視頻推送到班級群和家長群中,引起了極大反響。所以,有效的、恰當?shù)倪\用信息技術,能使枯燥的、“滿堂灌”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利于學生知識能力的提高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使課堂更好的實現(xiàn)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深化課堂教學的改革。
綜上所述,教育信息化能夠助力建構開放、多樣、有序的高中語文課程,有利于師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推動教育變革。我們要積極主動地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致力于教育信息化下的語文教學改革,用全新的視角認識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
[2]李克東《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與方法》(《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3]布魯納《認識結構學習理論》
[4]王大鵬《信息化視域下高中語文教學信息化模式的探究》(《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03)
[5]王海波《網(wǎng)絡信息化形式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探索》(《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