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紹霞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教師為了跟進新課程改革的腳步,開始創新教學模式,探索如何創建高效的教學課堂。在本文中,筆者在教學中依據新課改的要求,加強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嘗試與探索,從導入環節、結合實際生活、引導學生體會、教授學生學習方法這四個方面入手,不斷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策略;探索;
引言: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也給歷史課程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為歷史教學翻開了新的篇章。為了促進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對于歷史教師來說,我們要潛心鉆研,結合教材內容,探索高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巧妙運用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新課導入環節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直接關乎著一堂課的教學質量。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導入環節的運用,精心設計,巧妙導入,以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類比導入是一個很好的導入方法,通過對比和比較的方式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接觸新知識的同時,舊知識得到相應的鞏固。例如,在教授“新航路的開辟”這一教學內容時,這一教學內容主要講述的是西方國家航路的開辟過程。這時教師可以引入“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內容,讓學生進行回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入一張圖片導入新課,圖片的主要內容就是哥倫布、麥哲倫、迪亞士等人航海的時間與路線,讓學生通過圖片對新航路開辟有了基礎的認識,更加真實地反應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對即將學生的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有機融合生活素材,培養學生思辨能力
歷史是一門實用性與社會性較強的學科,其與日常學生息息相關,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我們首先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引起學生的重視。歷史是真實的,是對前人生活的重現,包括前人大量的生活經歷與認識閱歷,都值得大家通過學習歷史來獲取這些知識。以史為鑒、古為今用。高中歷史教師需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就需要去挖掘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之間的聯系,從而發現生活中可用的歷史教學資源,并將其與歷史教學內容進行有機融合,讓學生充分認識歷史知識的真實性與社會性,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授“百家爭鳴與儒家思想”這一內容時,雖然大家對孔子是比較熟悉的,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生活化的素材,現在全球都有孔子學院,都在學習儒家思想,引導學生思考為何孔子相對于其他思想家有什么不同,孔子為何能成為如今全球信仰的人物,從而找到孔子能成為偉大思想家與教育家的原因,進一步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三、引導學生用心體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更加看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也都是圍繞如何提高學生考試分數為目的而展開的教學活動,導致學生不能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意義與樂趣所在,變成了“死讀書”。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用心感悟,用心體會,體驗到歷史的真諦,加強學生心靈和心路歷程的融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教授“辛亥革命”這一內容時,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對中國當時的社會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探索。可以通過以下具有層次性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用心體會歷史。分析辛亥革命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爆發的?三民主義與辛亥革命有什么關系?辛亥革命的成果有什么,對當時的社會有什么意義?通過這些層層遞進的問題,不斷加深學生對辛亥革命的認識。
四、重視學生學法指導,力爭做到活學歷史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為了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教師應做好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主要有備課與授課這兩部分組成,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提高這兩個環節教學效率的提高。如注意備課時兼顧學法,授課時滲透學法,讓學生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由此進行延伸,使得學生能夠活學歷史。高中歷史教師在備課時要結合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兼顧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需求,找到兩者的共同之處,然后進行備課的精心設計。在教授課程的環節時,教師要注意把分析具體歷史問題的方法教授給學生。從備課時的精心設計,引導學生全面理解課程內容的社會環境、階級狀況等,為后面的授課環節做好準備。使得學生能運用之前掌握的知識來進行歷史問題的解決,達到掌握概念在分析歷史的目的,有效避免生搬硬套,能夠活學歷史。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應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要求,不斷探索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方法,可以從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出發,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方法。此外,不斷進行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改革,結合學生學習情況與學習能力來進行創新改革,達到不斷深化、不斷完善的教學效果,以打造高效的歷史教學課堂,促進高中歷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久華.高中歷史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8(13):152-152.
[2]潘風.高中歷史教學中價值教育的核心目標及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18(5):1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