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英
摘 要:伴隨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教育部提出的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要求高中化學教師從深度學習角度重新審視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改變學習方式,進一步推動化學課程改革的實施。其中化學元素化合物相關知識作為高中化學重要教學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化學學科素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對促進深度學習的高中化學元素化合物教學策略以及具體應用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深度學習;高中化學;元素化合物;教學策略
在高中化學課程中,元素化合物相關知識可以說是化學教學的主線,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化學知識,也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形成化學觀念,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掌握化學學科的學習方法。雖然我國提高了對高中歷史學科的重視程度,但是很多教師在講解元素化合物時教學方法陳舊,導致學生在學習時依然是機械記憶或用類比方法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使得學生很難掌握好知識,影響化學整體學習,也影響教師教學效率。
一、促進深度學習的高中化學元素化合物教學策略
(一)明確深度學習教學目標
深度學習就是學生在理解知識基礎上,在現有知識點之間建立聯系,將新知識融入到原有知識中,并對知識進行遷移,形成一種問題解決。深度學習強調的是培養高級思維能力,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做出及時評價,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調動學生的參與度。深度學習可以說是充分體現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1]。
(二)創設真實有效的問題情境
在高中化學元素化合物的教學中,可以通過設置情境、提出問題、開展活動三方面促進深度學習。通過構建真實的情境,啟發學生化學思維,引發學生提出元素化合物知識相關的問題,而后運用多樣化的學習活動,進一步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在開展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組織和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通過思考、交流、合作、探究、反思等進一步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三)建立多元化反饋評價方式
有效的反饋評價方式,可以很好的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元素化合物。在元素化合物的教學中教師運用持續性、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調節學習方式。同時,也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對教師教學過程進行監督,使得教師能夠把握好教學進度,促進深度學習[2]。
二、促進深度學習的高中化學元素化合物教學具體應用方法
下文主要以魯科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3節硫的轉化為例,具體分析了促進深度學習的高中化學元素化合物教學具體應用方法。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進入化學課前,高中化學教師可以利用情境,引入《宮鎖珠簾》中,晴川制備硫酸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觀看此情節,引發學生從化學角度分析歷史。教師引導學生對此情節交流討論,并告知學生電視劇中的制備方法存在科學性錯誤,主要是由于蠟燭燃燒的熱量太低無法實現膽礬和綠礬的加熱。通過情境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后引出新課。
(二)課中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度探究
進入新課后,教師可以對相關知識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總結問題。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化學歷史,德萊貝爾發明了燃燒硫磺和硝石制備硫酸的方法,啟發學生思考慮,并向學生提出問題:“硫磺具有什么性質”并讓學生寫出方程式。學生在思考后會達到“還原性”。接著再利用硫酸工業發展史,讓學生在對比、分析、討論中,進一步理解硫酸工業生產原理,充分讓學生深刻體會科技發展進步的過程[3]。
接著,教師利用課前準備好的三只試管,分別加入少量硫粉和水、少量硫粉和酒精、少量硫粉和二硫化碳,并同時加入等量物質,讓學生觀察試管內的溶解情況。并提出問題,“自然界中的含硫物質有哪些?又有哪些含硫物質可以轉化為二氧化硫?”讓學生在小組內開展討論,通過觀察后總結硫單質的物理性質并分析其化學性質。而后,教師分別加入金屬鐵、氧氣,進行下一步實驗,經過實驗后,不難發現,硫單質與金屬等物質反應時主要體現的是氧化性,而與氧氣等物質反應時是還原性,通過分析、總結后,幫助學生進一步探究化學知識,有效促進了化學元素化合物的深度學習。
(三)課堂評價與反饋
在元素化合物學習后,教師與學生一同總結,學生在學習后掌握了哪些知識,哪些方面有不足,先由教師點評,然后讓學生在自身學習知識框架下,完成自評與學生之間的互評,在此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結構的強化。同時教師利用活動表現評價表記錄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以此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教學活動中。最后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布置作業,開拓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思維。
結語:總之,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重點,需要高中化學教師提高重視程度,通過有效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促進化學深度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盧曉平.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三元素化合物復習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23(09):100-101.
[2]劉瑾.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9,34(14):123-124.
[3]林立豪,施建梁.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7,23(45):15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