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
摘要:對于一個人來說,語文的學習將伴隨一生。掌握足夠的語文知識可以提升與他人的交流能力,豐富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拓寬學生的見識。而教師應當采取高效且恰當的策略,付出較小的精力與時間取得較好的成效。然而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夠重視學生的感受,學生因被迫接受知識而飽受學習的壓力之苦。然而,在實施課改的今天,教師應當采取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的形式,致力于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力創高效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前言:
在高效的課堂時間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受用終身的知識,拓寬自己的眼界,還可以和教師進行思想交流,鍛煉自主思考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個性。然后在當下的課堂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教室在講臺上講得唇干舌燥,而學生在臺下聽得昏昏欲睡,知識沒有得到有效得傳遞。在這樣的教學時間中,學生并沒有取得一定程度的成效。高效的教學課堂應該是教師進行一定程度的引導,以學生的思考為核心開展。那么,我們該如何建立高效的課堂呢?針對該問題,我做出了以下思考。
一、以學生為核心開展課堂
小學生沒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在認知上明顯不足,所以他們在接受教師講述的知識時會顯得吃力。假如在教師的課堂時間里,學生積極參與,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知識儲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且他們樂于在課堂上跟進教師的進度,也在情感上愿意和教師親近。那么,這樣的課堂是高效的。
對于一位教師來說,語文課的成功不僅取決于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還和教師的思辨能力有一定的關系。教師在上課中使用的語言不同于平常,應當是更具邏輯性,更具科學性。教師在表達的過程中應當飽含感情,用優美動聽的語言去授課,能夠極大程度得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充分展示教學用語的美感作用。
二、把握課堂的關鍵點——學生和教材
教材是課堂學習的必要工具,也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依據所在。學生,是接受知識的主體。這兩個方面是教師必須要注意的。對于教材,教師應當在課前進行充分的預習,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并且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預想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在課堂上,教師應當積極得做出創新性嘗試,從學生的反饋中總結教學經驗,并應用到下一次的課堂預習中。除此之外,教師應當抽出課外時間和學生進行相處,了解學生的優點和不足。這是因為,學生不可能在每一個領域都有所建樹,他們身上或多或少會有不足。
例如,有的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強,學習積極性也高,有的同學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弱。因此,教師想要提高課堂的效率,就應該關注個體的差異,設計出各類別的學生能夠理解接受的教學方案,讓每一位學生能夠投入課堂的教學內容,融入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發自內心得喜歡語文課堂,這將助于教師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三、將語文學習和情景結合
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將原本抽象的概念闡述得更為晦澀,學生難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當面對這種問題,教師應當積極去面對,靈活應用多媒體設備和生動的語言輔助教學,協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可以穿插一些幽默的語句,或者講述包含概念的有趣的小故事,協助學生融入情景中去。
當然也可以營造良性的競爭氛圍,比如可以開展“概念理解我來說”活動,鼓勵每一位學生上臺表達自己對此的看法。在這樣良性競爭的氛圍中,學生自然而然的會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同時,學生為了在競爭中取得較好的名次,會更加主動得理解概念,這就激發了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情景教學的實施有助于拓寬教材的內容,協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而結合學生學習內容和實際情況創設課堂實踐情境,可以讓學生主動表達以及在此過程中,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一定的提升。
四、在教學手段上進行創新
教師在上課時離不開板書的書寫,而僅僅是通過板書的書寫不能有效得將知識傳達給學生。學生會陷入被動學習的處境,感覺枯燥乏味,難以集中精力認真聆聽并接受教師的教誨,學習的效率自然得不到提升。隨著多媒體設備的普及,教師可以一改板書這種缺乏樂趣的教學方式,利用先進的多媒體設備,播放生動有趣的內容,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
例如,在講《虎門銷煙》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有關的影視作品片段,在課堂中向大家生動得展現,從而能夠協助學生理解當時的情景。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得到充分得利用,自然在接受文字內容的時候會更加順暢。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更加牢固得掌握課本知識,提升學習的效率。
五、注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隨時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更要認真聽取學生的課堂反饋,應當注重學生的課堂體驗。通過對于學生知識需要的理解,合理安排好教學的計劃和內容,協助學生能夠高效得理解課堂所講述的知識。課堂中,學生對于同一問題的反饋是多種多樣的,這就要求教師對于教學內容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在課堂上應對學生提出的多元的問題,然后指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促進高效學習的課堂。
例如,在學習《三顧茅廬》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如果劉備三顧茅廬沒有成功,那么劉備下一步的計劃是什么?”學生的回復一定是多元化的,因為無論是課本教材,還是《三國演義》原著以及學生日常生活中,學生都很少思考過這樣的問題,這樣結合事件背景和發展設置課堂提問,這也體現了學生對于問題的充分思考。教師可以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然后引導學生進入下一步的思考,在交流過程中,予以合理的評價,重視學生個體之間的差別,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總結:
總而言之,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應當注重提高課堂的效率,協助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教師應當注重改革創新,注意把握教材講述的方式,用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創造輕松愉快但不失效率的課堂,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并勇敢得表達自己的想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達到雙贏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陸美界.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求知導刊,2020,(2):50-51.
[2]王雷.探究有效教學,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學周刊,2020,14(14):149-150.
[3]孟娜.小學語文高年級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新通信,2020,22(10):203.
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雪山完全小學 ?678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