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亮
摘 要:審美教育在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屬于一種素質教育和情感教育,符合當下新課程改革對教育教學領域所提出的要求,側重于學生在參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活動環節中的心靈感悟和知識的內容,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審美教育的主要載體是教材內容,主要的方式為教師的引導和滲透,規劃的主要目標就是鍛煉學生的審美能力,促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的參與收獲審美體驗,進而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審美教育
引言:不同于初中語文教學,高中生面臨著更大的升學壓力,應試教育的語文教學方式根深蒂固。新課程改革在高中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就語文閱讀和語文寫作這兩個方面來看,閱讀和寫作是高考的必考題型深受師生的重視,學生的正常閱讀行為和寫作目的就會受到考試的影響。殊不知,閱讀和寫作的意義不完全在于高考,更多的是去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強化學生的文學素養。本文首先分析了審美教育的具體作用,其次闡明了審美教育的教學途徑。
一、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審美教育的作用
1、促進學生審美意識的提升
高中語文教材中所出現的文學名著大都為教育家精心挑選的,對于學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教育功能和影響力,這些文學名著不僅能夠反映當代的歷史現狀和社會背景,還能夠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著呈現出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特色與內涵,所以教師在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能夠進一步發揮文學名著本身所附帶的教育功能和影響力,一方面學生能夠通過文學名著對當代的社會背景和歷史現狀有一個充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夠感悟到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內涵,提升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素養。而文化素養中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又是較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文學名著與審美教育之間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關系。
2、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上文已經表述過審美教育屬于一種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中學生的理解能力是較為重要的一個教育目標,尤其在語文學科,學科素養以及素質教育都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如果學生在閱讀文學名著的過程中無法領悟和理解文學名著的內涵,那么長此以往避免不了學生會失去閱讀興趣,而審美教育的開展,能夠促進學生對作者情感、思想的深度理解,一方面保證學生對文學名著的透徹認知,另一方面自身的理解能力在審美教育環節中也得到了提升。
二、審美教育在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策略
1、設計導語激發審美興趣
文學名著閱讀與普通的文章閱讀教學環節存在著差異,教師在設計課前導入環節的過程中應重視差異性的區分,在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設計導語實現學生審美興趣的激發,以達到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目的。
例如:在魯迅的《拿來主義》閱讀教學中,首先教師可給予學生一部分的時間去誦讀整篇文章,隨后教師可提出教學問題“魯迅所要闡述的是拿來主義,那么為什么文章中的前半部分所寫的是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分析送去主義和閉關主義的實際意義”,可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展開小組討論,討論環節中學生能夠以教材略讀的方式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開展合作探究,最后經過討論發言后教師進行課堂總結:“送去主義的本質屬于一種賣國行為且這中賣國行為有來無往,魯迅所要揭示的是當時國民黨的叛國行為、所針對的是當時賣國媚外的反動局面和御用文人”。本篇文學名著結合了文化遺產問題與歷史背景,充分的闡明了送去之后還需拿來的觀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環節中要想實現學生審美興趣的激發,需要從背景導語、問題導語以及總結導語三個方面分層次的開展,此外本篇文學名著也詮釋了歷史背景和文化遺產問題,所以教師也可以通過深化我國文化遺產問題增強學生對拿來主義中心思想的感悟,以審美興趣提升的目標促使學生愛國意識的增強,繼而滿足素質教育對學科教育教學提出的要求。
2、啟發與品析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的提升需要結合文學名著所呈現出來的情感美,側重學生對文章語言的品析和鑒賞,并不一定要做到字字斟酌,但是一定要做到重點段落語言的深度品析與感悟,主張通過品析作者內心的情感起伏來深化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從而潛移默化的使學生審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司馬遷所著的《屈原列傳》閱讀教學中,首先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進行教材背景的詮釋,介紹司馬遷、《史記》、屈原、《離騷》。其次與學生共同閱讀文章分段感知品析文章四個部分所闡述的內容,將屈原由見人到見疏、屈原被放逐、屈原投江自盡、以及屈原死后的影響四個部分分開品析,隨后與學生共同品析屈原與漁夫對話,感悟與鑒賞兩種不同的人生格局和政治取向。最后分析屈原列傳的寫作特色,從寫法、語言表述和選材等多個角度展開全文品析。在整個閱讀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結合其中的一個部分,將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的發表自己對文章某一個部分的看法,也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混合以促進學生的理解程度,結合《屈原列傳》的四個部分借助網絡資源以大屏幕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文章審析程度的提升。
三、結束語
實際上高中語文文學名著的閱讀教學略帶著枯燥性,學習興趣、審美能力以及賞析能力等都是學生在學習文學名著環節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但是審美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久性的工程,教師還應在實際的教學中秉承持續教育持續引導的觀念,側重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養成一種能力或者一種素質。
參考文獻
[1]萬吉存.審美教育在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教育觀察,2019,8(25):80+83.
[2]任莉.語文核心素養觀照下高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8.
[3]汪美霞.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問題與策略研究[D].寧波大學,2018.
[4]管兵.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分析[J].學周刊,2018(1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