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英
摘 要:化學是我國高中階段教育課程體系的基礎學科,是一門富有活力的自然科學,其教育教學的目標在于向學生傳授基礎化學知識、方法與技能,同時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科學精神與綜合素養。與此同時,高中化學教育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實現必須要建立在高質量化學教學活動的基礎之上,由此可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將以問題為驅動力、以實驗探究為主、發揮多媒體作用三個方面出發,分析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和科學策略。
關鍵詞: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策略
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要從落后的觀念、行為和方法中解脫出來,改善學生被動接受、機械記憶的學習的方式,促進學生的主體性、探究性學習,不斷調整教學的結構、體系和策略,以提高化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促使學生獲得知識、情感與能力的全方面發展。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和新課程標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必須要不斷思考與探索,充分樹立起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總結各種有益的教學經驗,并基于化學學科的特性和學習情況,來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與優化,從而全面提高高中化學教學的質量,更好地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一、以問題為驅動力,突出化學主干知識
問題是課堂教學中的基礎元素,同時也是基礎和主干知識的基本載體,問題的提出可以有效檢驗學生對知識理解程度,并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必須要將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驅動力,結合化學主干知識和學生認知結構來精心設計問題內容,保證問題難易程度適中且符合學生認知結構,并選擇適當時機向學生進行提問,從而發揮出問題的驅動作用,觸發學生求知與探究的欲望,促使學生展開主動地學習與深入的探究。
例如,在講授《化學鍵與化學反應》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的目標是讓學生們學習如何判斷離子鍵和共價鍵,為了突出化學主干知識,筆者將本節課程的內容進行整理,然后再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問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們主動探究。問題如下:氯化氫分子是怎樣形成的?氯化鈉是怎樣形成的?什么是離子化合物?什么是共價化合物?為什么通常狀況下氮氣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問題提出后,學生們立即對問題展開思考,經過學生們的思考與分析,學生們最終得出答案。這樣一來,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筆者通過以問題為驅動力,突出了化學的主干知識。
二、以實驗探究為主,體現化學學科特點
化學學科是一門以實踐操作為主的自然科學,實踐性是化學學科的基本特點,所以實驗探究教學是高中化學教學中不可缺少和替代的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當以實驗探究為教學的主線,積極地組織和開展形式各樣實驗活動,包括探究性實驗、生活實驗、家庭實驗、趣味實驗等等,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實驗的空間和機會,促使學生完整地參與和經歷整個實驗過程,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聯系,從中更好地體會化學的本質與特點。
例如,在講授《化學反應的快慢和限度》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通過實驗認識化學反應的速率和化學反應的限度,為了體現學科特點,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筆者為學生們開展了實驗探究活動。首先,筆者對本節課程的理論知識進行簡單的介紹,讓學生們熟悉本節課程的內容,然后,筆者再為學生們提供實驗時間,讓學生們通過實驗設計對本節課程的內容進行探索。這樣一來,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筆者通過以實驗探究為主,體現了化學學科的特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發揮多媒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如今社會已經進入到了信息化的發展時期,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由此促進了教學的改革、創新與優化。所以,高中化學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進而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設備來輔助教學,將抽象的知識以圖像、動畫或者短片等形式呈現出來,發揮出多媒體的積極作用,創設出直觀形象的課堂教學情境,讓知識變得更加生動鮮活,帶給學生多樣化的外部感官刺激,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進而促進課堂實效的提升。
例如,在講授《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了解原子結構、元素性質及該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間關系,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筆者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上課后,筆者直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展示了元素周期表,并將元素周期表中的各項關系進行分析。這樣一來,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筆者通過發揮多媒體作用,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教學質量的提升是教育教學過程中所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和目標,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與保障。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當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斷運用以問題為驅動力、以實驗探究為主、發揮多媒體作用等新的教學方法,從而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要求,有效促進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吳小霞.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探討[J].甘肅教育,2019(10):66.
[2]楊東平.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教學策略[J].南昌高專學報,2011,26(02):134-13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