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貧困大學生是高校學生范圍中特殊的群體,也是國家教育的重點關注對象,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對貧困大學生展開就業指導工作,從理論與實踐雙重角度,積極探索出解決貧困大學生實際問題,以及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一種新教育途徑。
關鍵詞: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思想政治教育
貧困大學生是高校教育的特殊群體,這部分群體優異家庭經濟困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貧困”。導致貧困大學生在漫長求學道路上這種“貧困”感給上學與就業帶來了困擾。對此,貧困大學生更加迫切需要工作,對工作的心理更加強烈。貧困大學生所獲得的職業選擇和就業信息來自于高校,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顯得非常重要。
一、重視高校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一項長期教育實踐工作,其貫穿并影響貧困大學生整個求學生活實踐中,高校對這部分群體擔任著無比重要的責任與義務,全程教育應給予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經驗疏導到幫助樹立價值觀念,切實圍繞貧困大學生思想理念與道德修養兩方面展開教育教學工作。在實際工作中,德育教育工作者應采取針對性教育方法,即按照不同教育對象的情況、特殊原因與行為表現等,先梳理教育思路然后通過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深化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明確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規劃目標
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落腳點,為其教育展開指明了方向。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規劃目標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深入貫徹黨與國家的高校大學生教育教學指導方針與政策,立足于教育現狀與實際國情,建設以思想指導為基礎,樹立理想信念的教育核心,切實幫助貧困大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育人工作目標。在思想政治全程教育過程中,“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不能變,提升高校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地位,采取實效性、針對性的原則,幫助貧困生樹立正確就業觀與擇業觀,從而能從思想觀念上改變貧困大學生的“貧困”,才能保證其在工作崗位上充滿自信的施展才華,實現人生價值。
三、堅持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則
教育原則指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全程,其也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各項工作始終按照既定的教育計劃與規劃進行。就業指導貧困大學生群體,應堅持疏導與引導相互補充、愛護與尊重相結合的教育原則,采取針對性、普遍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精神鼓勵與實際幫助等工作步驟,積極展開思想政治教育指導工作。
四、改善貧困大學生就業環境
貧困大學生是高校教育工作對象中的特殊群體,同時其也處于相對弱勢地位,從國家教育、社會人才需求和高校教育角度重視貧困大學生的學習與就業問題非常必要,采取積極健康的教育方法為貧困大學生創造優良的成長環境。例如:完善社會用人機制,擴大企業人才規范力度,通過機制改革促進公平競爭環境的營造,降低招聘門檻,積極踐行貧困大學生職業教育,為貧困大學生提供職業選擇或崗位工作選擇渠道,提升貧困大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道德素養等,為廣大貧困生群體提供一個公平合理的崗位就業機會。
五、擴展貧困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高校可以憑借專業優勢性,協同建立貧困大學生職業崗位網絡化技術平臺,通過強化高校內部網絡空間建設,提升高校對貧困大學生的關注度。立足于大學生思想動態、心理特征與生活訴求,建立相適應的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內部網絡系統,面向校內貧困生群體,搭建外部企業與社會就業資源,鼓勵貧困大學生群體使用網絡終端進行在線交流與溝通活動,通過資源共享,滿足不同主體的崗位與人才需求,為構建健康網絡環境奠定基礎。例如:網站設計勤工儉學或助學活動的界面,通過活動形式,減少其生活學習經濟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貫穿貧困大學生的勤工儉學中,圍繞資助教育目的,充分結合助學與教育雙重方面,全面提升素質教育與職業教育水平,通過健全和增強他們的人格品質,滿足就業需求。
六、明確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
按照實際工作原則,立足于貧困大學生特點與高校教育發展現狀,制定總體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終圍繞教育原則,切實強化貧困大學生的就業觀與理想信念,幫助貧困學生樹立自強不息、自信自立、自尊自愛的心理,并通過崗位實習或假期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指導貧困大學生提升各項技能,以及心理適應與抗挫折心態,使得貧困大學生即使面臨著經濟困難,也能通過頑強的意志、端正的態度、積極地就業意識參與到社會實踐中。
結語
總之,貧困大學生“貧困”不僅取決于外在經濟基礎,而且也表現在內在心理自卑與精神無助。對此,高校應積極展開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要強調傳統就業指導中心的經驗總結,還要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勢性,通過正確、先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與實踐指導原則,幫助廣大貧困大學生投入到社會實踐中,使得貧困大學生蝴蝶一種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與思想追求,保持樂觀情緒,正確、理性、科學地看待事物與工作學習,秉承從工作中尋找快樂的原則,切實拜托貧困的束縛,豐富內心與精神,進而使得貧困大學生能夠從內外兼修上實現個體的完全“脫貧”。
參考文獻
[1]郭曉冉.當前我國大學生擇業觀教育研宄[D].電子科技大學,2017.
[2]胡沿林.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長江大學,2017.
[3]金文斌. 人文關懷視野下大學生健康社會心態的培育[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4.
[4]殷成潔. 論心理咨詢和高職德育互動機制的構建[J]. 教育與職業, 2013.
作者簡介:方毅,男,1983.01,鞍山師范學院招生就業指導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