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國生
摘要:在教育改革快速深化的過程中,教育部門對目前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對于小學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目標來說,學生的認知和實質是前提。在此基礎之上,教師還需要發展學生的文學審美修養,提升學生的閱讀才能。語文教師需要以閱讀教學為重點,靈活運用不同的現代化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以此來構建高效課堂、精彩課堂和開放式課堂。
關鍵詞:教學目標;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
在推進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時,語文這門課程備受關注。語文有助于學生積累豐富的學習經驗,提升學生的自主認知能力。教師需要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依據,了解這一綜合教育教學環節的改進要求。在新課改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成為的學科教學的重心,但是應試教育仍然存在許多的歷史遺留因素。有的教師過于注重對學生學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學生文學素養以及學習事業和開闊直接被教師所跳過。這一點嚴重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初衷,同時也偏離了課堂教學的主干道。
一、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一)無視小組合作閱讀模式
小組合作閱讀模式主要以教師指導、學生合作為重點以及核心。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分析學生的能動性,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教師直接跳過了學生合作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板塊。學生的閱讀和能力停滯不前,閱讀經驗較少,同時閱讀流程過于簡單。學生無法從中獲得更多的收獲,個人的印象比較淺顯,難以形成完整的認知。因此,知識的活學活用能力相對較差。很少有教師會結合課堂教學氣氛,通過合作閱讀模式的有效落實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自主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個人的閱讀效率和學習質量不斷下降,學生的記憶能力也受到了間接的影響。
(二)教學模式單一落后
要想提升學生的吸引力,促進課堂教學的豐富化以及多元化發展。教師需要注重多種教育模式的靈活應用以及分析,擺脫傳統藝術教育的束縛。但是有的教師仍然按照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來開展教學活動,課堂教學比較單調且枯燥。難以真正的綻放出新的活力以及生機,學生也變得比較消極和沉悶。教師沒有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無視對閱讀教學的投入以及支持。很少有學生能夠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最終導致課堂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三)無視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
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于學生實現高效閱讀,同時在學習其他知識板塊時,學生也變得非常的主動和高效。教師需要關注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進而確保對癥下藥。但是有的教師教育經驗較少,沒有根據學情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生閱讀習慣比較差,并且出現了許多的行為問題和思維偏差。很少有學生能夠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之中主動梳理自己的思維框架和結構,出現了諸多的思維混亂。難以實現順暢的閱讀,學習能力和閱讀和水平持續下降。
二、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意義
長期應試教育備受詬病,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之下,許多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開始也將教學重心放在閱讀教學中。結合已有的教育教學經驗,主動融入不同形式的閱讀教學活動,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學生對不同信息材料的分析以及研究非常重要,這一點要求教師有意識、有目的的轉化學生的思想以及情感,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和閱讀收獲。大量的閱讀訓練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學生也能夠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之中不斷發展個人的人文素養,真正實現“要我學”向“我要學”的順利過渡。另外,閱讀教學的涵蓋面比較廣,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有助于學生主動分析和解決問題。在與外界進行交流及互動時,學生的自主溝通以及表達能力較強,能夠構建良好的社交關系。
三、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設立小組合作運動模式
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教師需要關注小組合作閱讀教學模式的有效設立和落實。了解目前的課堂教學現狀,積極調動課堂氛圍。小學生非常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許多的學習困惑。比如在講解人教版部編本四年級上冊語文《題西林壁》時,教師需要關注教育經驗的有效總結以及分析,在恰當的時間段積極開展閱讀活動以及討論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及質量,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學生也能夠在不斷回憶以及反思的過程中強化個人的知識記憶,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這一點有助于實現教學相長,學生的綜合思維素養發展非常迅速。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時,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的調動。
(二)采取多模式教學
教師需要關注多數教育教學模式的分析以及研究,了解課堂教學的內容及形式,避免一言堂和灌輸式的教學。將現代化教學理念融入其中,以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學習、互動學習為依據,積極打造開放課堂。這一點有助于順利實現最終的教育教學目標。閱讀課堂中的教育教學環節和教育要求比較復雜及多元,教師對學生的恰當引導非常關鍵。比如在講解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貓》時,為了讓整個課堂變得更加富有活力以及生機,教師需要主動融入更多的新鮮血液。以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活動為依據,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鼓勵學生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效遷移。其中閱讀任務的合理設置最為關鍵,這一點有助于學生的小組討論變得更加的一致和統一。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非常關鍵的影響,教師需要在此前提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
在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正確閱讀習慣的培養以及樹立。鼓勵學生實現自主閱讀和自由閱讀,規避學生不良的思考方法以及閱讀方式。教師需要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確保學生能夠實現科學高效的文本閱讀,鼓勵學生靈活運用多種閱讀模式以及閱讀策略。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摘抄優美的經典文段,培養學生良好的積累能力以及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理順個人的思路,實現高效閱讀和個性化的閱讀。
結語
作為現代化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能力的培養以及閱讀教學活動的創新不容忽略。教師需要抓住這門課程教學的重點,提升學生的文化涵養以及知識底蘊。發展學生的文學素養,了解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經驗。通過通力合作來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而高效達成教學目標,教育教學活動也得以順利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申向華.如何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簡析[J].新作文.教研,2020(1):0127-0127.
[2] 王鑫穎.如何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初探[J].新課程(小學),2017,000(00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