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麗蘋
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與優化,現下教育越來越注重綜合培養學生能力與素養。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是促使學生掌握法制意識,樹立良好道德觀念的重要教學內容。通過主題情境探究教學方法,能夠有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為高效教學課堂的構建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結合相關教學經驗,探究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主題情境探究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主題情境
前言
主題情境教學法,指的是教學在實際教學課堂上,結合實際案例與教學知識,將教學知識與內容通過直觀化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通過主題情境教學法,能將教學知識與內容以具體的案例呈現出來,通過具體案例的分析,能夠促使學生深度理解與掌握相應的知識。對于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主要可以通過情境演繹、情境再現、情境推理等多種方式開展與進行,促使學生在相應的情境中,全面掌握相應的教學知識。
一、主題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核心
(一)理論體系完善
對于主題情境教學法,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過大量的探索與實踐得出。從提出到發展至今,情境教學法已經足夠完善,在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中應用這種教學方法十分可行。對于情境教學法的提出,主要教學目的是幫助學者理解哲學思想,促使更多的人接受與認同自身學說,通過具體的生活案例展開闡述,從而讓更多的民眾接受相應的理念。在經過長期的探索下,相應的方法逐漸被應用到教育領域,并形成一種完整的教育方式。通過現實生活案例的有機結合,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教學知識,促使學生結合現實生活體會與感受相應的教學知識,能夠加深學生理解與感悟,促使學生對相關知識有一個更加全面與深刻的認知。
(二)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打破
傳統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已經不再適合現下教學的發展,無法滿足現下學生學習的需求。情境教學法,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打破,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
二、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應用情境教學法的策略
(一)應用主題情境教學法實現課堂導入
良好的課堂導入時構建高效教學課堂的一半。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依照教材照本宣科,很難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求知欲望。為優化這一教學狀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情境教學法實現課堂導入,結合教學內容,通過相應的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實例,有機融入教學知識,向學生提問一些問題,促使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思考與探究所學知識,將學生思維與注意力吸引到教學課堂上,此次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例如:以“我們有精神”這一課教學為例,主要教學目標是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日常生活中珍視自己的儀態、儀表,愿意做一個有精神的小學生;讓學生能夠在公眾場合及生活中保持外貌整潔有精神,指導良好的精神面貌的表現會產生良好的自我認同感。為實現巧妙的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呈現兩張照片,一個打扮整潔,有精神;一個邋遢,不顧形象,向學生提問:同學們更愿意和哪一個做朋友?通過這樣一個問題,導入教學知識,通過教學知識的傳授促使學生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二)應用主題情境教學法開展教學課堂
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思維處于感性認知階段,對于事物與知識的理解不夠透徹,為更好地促使學生理解相關知識,教師可以應用情境教學法,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結合實際生活案例進行分析,促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理解的更加透徹。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相關內容,應用教學工具,為學生創設一個感興趣的情境,促使學生在相應的情境中學習與掌握教學知識。
例如:以“家人的愛”這一課教學為例,主要教學目標是促使學生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體會家人對自己無私的愛,讓學生懂得家人對自己疼是愛,嚴也是愛,以及引導學生應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感激與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讓愛住我家》,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個嬰兒成長的歷程,通過諸多生活事件,讓學生看到與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為更好地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從學生家長那里得到的學生小時候照片,以此通過一些難忘的瞬間,引導學生回憶,促使學生產生感恩情懷。
(三)開展討論活動
對于主題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最為重要的就是引導學生討論與交流,通過討論與交流,能夠促使學生分析與探究案例,從而實現案例分析的升華。為此,在實際教學中,為實現學生思維之間的碰撞,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對學生進行劃分,促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與交流相應的教學知識。在小學內部的討論與交流中,學生能夠更加全面與多樣地看待案例,還可以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提高學生團隊寫作能力。
例如:以“網絡改變世界”這一課教學為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網絡改變了世界什么?通過這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讓各個小組自主歸納與總結,并展開討論與交流。讓學生歸納與總結出網絡正面影響與負面影響,促使學生在討論中全面認識到網絡的好處與弊端,以此培養學生辯證性思維。在討論之后,選出一個小組代表上臺發表演講,比較哪個小組總結的更加全面,對問題分析的更加透徹,以此升華學生的理解與感悟,促使學生對相關知識掌握的更加全面與透徹,從而實現學生思維的提升。
總結
總而言之,主題情境教學法能夠加深學生理解與掌握,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實現課堂靈活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結合具體案例,剖析相關知識,加深學生感悟與理解;開展討論活動,促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理解的更加透徹。
參考文獻:
[1]嚴衛林. 《道德與法治》主題情境教學的"四條主線"[J]. 教學與管理, 2018, No.737(16):68-70.
[2]黃冠華. 主題情境教學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芻探[J]. 成才之路, 2020, 000(013):27-28.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河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