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錦
摘 要: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全球化不斷加強,社會對跨文化交際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國家需要更多理解異域文化的人才。在此背景下,高中英語教育也應該有新的變革,在教學過程中,僅僅向學生傳授英語語言技能是不夠的,還需加強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讓學生認識到文化的多元性。本文通過分析目前高中英語教學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要求,進而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措施。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英語教學;文化意識;培養方法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我國英語教育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仍然不能滿足世界發展逐漸多元化的要求。高中是我國人才培養的關鍵時期,在該階段,學生學習英語不僅僅是滿足考試需要,更重要的是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因此,學生在掌握基本的語言形式外,還要學會靈活運用,要學會用英語進行社會交際,可以將自己的思想用英語準確表達出來。要實現這一目的,學生僅掌握基礎的英語詞匯與語法是不夠的,還必須對英語所承載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具備較強的文化意識。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學生文化意識培養要求
(1)重視學生英語文化培養
語言是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語言的意義在于傳播文化。忽略文化而片面強調語言的意義是一種不正確的做法。在我國高中英語教學中,應該緊隨時代發展,重視培養學生的英語文化。首先,在日常教學中,要向學生詳細介紹英語及英語國家的歷史淵源、發展過程等,通過文化層面讓學生明白英語的重要程度。其次,要找出中西方文化中的平衡點,既可以把一些難以理解的語句通過比較簡單的方式教給學生,又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最后,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探索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喜歡英語,逐步提高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
(2)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英語成績,還應該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英語聽說讀寫各方面都取得進步。要鼓勵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談,糾正學生在實踐中的錯誤,從而加深印象,提高學生的英語總體水平。此外,還應該成立英語興趣小組,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英語比賽,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了解英語所蘊含的文化,進而明白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交流時能夠準確運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行多樣性學習。最終,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身得到全面發展。
二、新課改下高中英語中西文化結合教學問題
(1)過度追求考試成績,忽視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雖然英語教學方式進行了改革,但在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依然比較差落后,只重視考試成績,將考取高分作為教學目標。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多聽多寫多練,通過高強度的聽力訓練及考試來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對學生參加高考有所幫助,但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采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方法強迫學生記單詞、背句子,不能讓學生真正對英語產生興趣。此外,這種教學方式也會導致許多學生在高中結束以后,對于最基本的英語對話都不能進行準確的表達,只會聽和寫,卻不會真正說英語,很顯然,這對于學生以后的溝通交流有許多不利之處。
(2)重視語言知識教學,輕視文化教學
在我國的高中英語教學中,大多數教師的專業性仍然不強,不能達到跨文化交流的標準,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也不能充分運用有關英語知識。教師的教學方法會存在一些差異,但都有一個共性,即偏重語言知識教學而忽視文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講述單詞、句子、語法等知識,對英語的發展過程及其文化背景不做詳細介紹甚至忽略該部分內容。經過長期的學習,學生雖然可以通過背誦記憶所學知識,但并不能很好地運用知識,由于不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含義,對英語文化沒有足夠的認識,所以不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如此一來,導致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涯里不能熟練使用英語這門工具提高自身能力,由于不了解西方文化以及中西文化的差異,因而在與外國友人交流時會發生答非所問、詞不達意的現象,這樣既讓雙方尷尬,也打擊了學生英語學習自信心,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更加不利。
三、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有效方法
(1)利用教材材料滲透跨文化意識
如今的高中英語教材將科學、歷史、文化等知識融合在一起,極大地豐富了教材內容。課文內容涉及范圍廣,語言、科技、體育、音樂、節日、文化等知識都包含在內,而且課文的信息量比較大,可以將中西文化差異生動的表現出來,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教材中的英語地道又真實,把學生原本不熟悉的文化滲透在其中。學生要對教材的內容有更深的理解,不但要有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還需要對相關國家的風俗、習慣、文化等有所了解。學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閱讀材料,系統了解西方國家的社會歷史、文化環境等,在此基礎上,對英語國家或者其他國家的社會現狀及問題進行初步的了解。只有將豐富的教材材料充分利用起來,才會實現情景化、語境化學習,使學生的文化鑒賞能力得到提高,與此同時加深對本國文化的認識,可以在跨文化對比時更加準確認識到外國文化與本國文化的特點及彼此的區別,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2)在口語訓練中貫穿文化意識
口語交際中的語言形式雖然簡單,但其中也包含許多跨文化的因素。對學生來說,發音和拼寫都不是最難的,真正難的是如何在生活中運用較為恰當的語言進行交流。比如,在漢語中,“發福”代表身體健康,所以中國人也會用該詞稱贊對方,但在西方人看來,這代表體質下降,是一種不好的現象。因此,就不能站在中國文化的角度上與他們交流。可見,在進行口語訓練時,不但要讓學生規范使用交際用語,而且應該為學生傳授有關文化背景知識,讓學生可以結合時間、地點及文化背景等因素,采用恰當的語言進行交流。
(3)解決語法中的難題,逐步培養學生文化意識
不同語言的語法體系也各有其特點,文化背景不同,表達語言的方式也不同。中國人思維注重直覺與具象,強調整體,而西方人則比較重視理性與邏輯,強調個體。在漢語中,句子可以沒有主語,但英語句子必須有主語,即使沒有具體的主語,也要用“it”來代替。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了解中西思維差異及文化差異,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英語語法,減少在英語應用上的錯誤。
(4)充分利用多種媒體
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為學生提供學習文化的機會,電影、錄音、訪談、歌曲、照片等都可以被當做教學資源。比如,觀看《冰雪奇緣》(Frozen)、《奇跡男孩》(Wonder)等英文版的電影視頻,不但可以讓學生體會地道的英語,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能讓學生對其他國家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等方面有足夠的了解與認識;通過閱讀英美文學作品、雜志、報紙等,可以讓學生積累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社會風俗等知識。
(5)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因此課堂上的教學內容不能滿足學生日常交流的需要。要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就要鼓勵學生在課堂外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在上完一堂課后要求學生利用網絡或者圖書等資源查閱與本堂課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在下堂課開始之前,讓學生做一個有關文化的演講,彼此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文化知識。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交流活動之中,還能讓學生了解到課堂以外的語言文化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有利于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形成。
結束語:綜上所述,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不能脫離文化而獨立存在的。在高中英語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英語教師應該跟隨時代發展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自身情況,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講授英語單詞、句子、語法等知識,更要為學生講述英語語言背后的文化知識,讓學生在文化的熏陶下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通過了解有關文化背景知識,可以在生活中準確運用英語,把英語作為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種工具,逐步培養自身的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許國華,張姣.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8,32(12):115-119.
[2]王泉.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27):14-14.
[3]鄭春丹.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J].中國農村教育,2019,292(0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