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藝華
摘 要:高中數學課中適當添加一些數學史內容,可以讓高中生對數學知識加強理解,其中涉及到對定理的解析以及公式的演算等。教師要注重數學史在數學課中的合理滲透,將數學史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促進高中數學課達到更加高效的目標。本文分析數學史在高中數學課中的合理滲透,希望對提升高中數學課的實際效率是有一定幫助的。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數學史
前言:高中數學課中要想做到讓高中生在之前學習的基礎上,有進一步的提升和進步,需要教師加強對高中生數學素養的培育,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需要注重方法能力方面的強化,對任何知識展開學習,學以致用都是最終的目的,高中生對學科發展有所了解,體會到學科魅力,這樣對學科才會產生更強的學習動力,高中數學課中對數學史展開利用,要注重對其中的文化內涵展開挖掘,讓高中生可以學習到一些珍貴的品質和態度。
一、改善課堂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高中生承受著非常沉重的學習壓力,對高中數學課也有一定的焦慮。高中數學課作為高考的主科,占據的分值非常大[1]。同時知識的難度非常高,對高中生造成一定的挑戰。為了讓高中生不會因為壓力,對高中數學課產生厭惡,教師要讓高中數學課的氛圍盡量不是非常緊張和沉重。在數學史中,有很多是名人趣事,結合課程知識,適當插入一些名人故事,讓高中生的思維可以短暫放松,從而有繼續學習的動力。
比如學習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這部分知識是比較抽象的。為了便于高中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并激發高中生的興趣,教師可以為高中生插入數學小故事。在瑞士曾經有一名雅谷伯努利,是非常著名的數學家,在死后他的墓碑上,被后人刻上一條對數螺線圖像,在碑文上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句話其實是有著雙重含義的,一方面是意味著,對數螺線的性質是不變的,一方面也代表著這位數學家對數學的熱愛。這種小故事可以讓高中生對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也讓高中數學課的氛圍得到合理的營造,讓高中生保持對數學的興趣。
二、滲透知識發展教育,啟發學生創造力
高中數學課中有著大量難以理解的公式、定義以及定理,高中生對這些知識的演算過程進行了解之后,可以讓高中生對知識內涵有深入理解,并將這些知識深入到問題中。高中生可以在數學史中,感受到知識創造的整個過程,并啟發高中生的數學思維。這要比單純對公式展開教學要更加有意義,讓高中生對知識發展有明確認知。對數學史進行適當滲透,可以讓高中生的思維得到啟發[2]。展開對知識的獨立思考,然后形成自主探索的能力以及欲望。
比如高中生非常熟悉的一個數學家阿基米德,除了撬動地球這個非常著名的故事,還有很多其他的故事。在整個數學史上,最早提出誤差限度的圓周率,這個成就也是阿基米德完成的。圓周率在數學史上,直到今天也是人們一直在追求精確的目標。而阿基米德運用窮舉法,對圓的面積進行了證明,然后通過求出圓周長為底邊,以及以圓半徑為高的等邊三角形面積。其實關于圓周率,還有很多不同求法,古時候對圓周率展開計算,運用的是割圓法。我國古代的數學家就是運用這樣的方法,對圓周率進行了求解,劉徽借助正3072邊形,對圓周率進行求解,最終得到了五位精度。
三、感受前人的精神,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
在數學領域,每一個取得研究成果的科學家,都是要經過千辛萬苦,才能總結出真理。在數學家的身上,有著非常可貴的意志力,有著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因此對數學史進行了解,也可以讓高中生體會到這些數學家身上不斷追求真理的精神,若是數學家認定了一個數學問題,就會全身心去追求,探索其中的真理和奧秘。而高中生在實際的學習中,面臨著沉重的壓力[3]。尤其是對數學學習總是會遇到阻礙,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為高中生分享一些數學史的知識,對高中生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一方面可以讓高中生獲取短暫的輕松時間,另外也是鼓勵高中生不斷努力,給予高中生精神上的支持。
比如之前所說,圓周率一直都是數學領域研究的重點內容,魯道夫用正263邊形,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的35位,這其中需要大量的計算,經歷的挫折是難以想象的,而后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數學家,將這35位數稱之為魯道夫數,在魯道夫的墓碑上進行銘刻。而我國的數學家陳景潤,在走路的時候都是在不斷思考數學的問題,甚至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基本上將自己所有的生命都投入到數學研究中。華羅庚在清華任職期間,每天只保持五個小時左右的休息時間,在熄燈后依舊在腦海中做題,在碰到難題的情況下,也要起身看書。這些故事都是可以給高中生增加學習的動力。
四、數學史料促進高中生自主學習
高中數學課中對數學史展開滲透,教師要注重體現高中生的主體性。對數學公式以及定理展開講解時,可以為高中生提前布置問題,高中生可以查找相關的資料進行預習,了解相關數學史,提升數學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將數學史作為一種促進自學的資源,幫助高中生掌握數學自學的本領,提升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能力。
結論:總之,高中數學課中適當開展數學史的滲透,有助于改善高中數學課的氛圍以及效率,并讓高中生對數學形成濃厚興趣,提升對高中數學課的自學能力。教師要積極掌握高中數學課中對數學史展開應用的策略。
參考文獻
[1]王衛勤.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研究——二倍角的三角函數(第二課時)教學簡錄與思考[J].數學之友,2018(06):10-11.
[2]孫雨琴,婁慧敏,朱哲.HPM視角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特點初探——基于“橢圓的定義”的同課異構教學案例分析[J].中學數學月刊,2018(11):45-48.
[3]賈洪濤.優化高中課堂教學設計,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以“雙曲線的幾何性質”一課為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