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龍朋
摘 要:閱讀在任何一個時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通過閱讀不僅能夠增加學生語文知識的儲備量,還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陶冶情操,使得學生語文學習能力不斷地進行提升。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推進,高中時期的語文教學需要注重對整本書的閱讀教學,以此來提升高中生的語文學科素養。因此本文針對高中語文新課標視域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展開一些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新課標;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
前言:新課標的視角下對高中時期的語文教學提出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要求,廣大語文教師也積極的相應新課標的號召對此作出了努力和實踐,但是沉重的學習負擔這個現實的問題使得廣大師生對此又望而卻步。究竟如何進行語文整本書的閱讀教學,成為了語文教師都在探討的問題,同時也是教師應該重視和關注的問題。
一、施行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優勢
利用整本書閱讀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閱讀方式方法的不斷提升,并且為今后的學習以及未來的生活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1]。學生想要更加有效地進行整本書的閱讀,就要有一個相對明確的閱讀線索,這樣才可以有效的對書中的內容進行了解,同時也可以充分的掌握住文章的主旨。這樣一來學生就需要對書中的龐大信息量進行梳理,比如作者的信息、創作的背景、書中所講述的一些人物信息、事件關系等等。這使得學生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判斷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還要掌握一定的讀書技巧以及方法才能夠實現有效的整本書閱讀。那么反過來說,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教學,能夠鍛煉學生以上提到過的各項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使得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能夠顯著的提升。
二、基于高中語文新課標視角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
(一)教師可以推薦學生讀一些關于閱讀指導的書籍
對于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實踐,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指引去閱讀一些有助于提升自身整本書閱讀能力的書籍[2]。例如:教師可以將“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部書籍推薦給學生,因為這本書里面提到了很多對閱讀具有指導性的建議和方法,學生閱讀之后可以掌握更多關于閱讀方面的技巧,有利于自身閱讀能力的不斷提高,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對整本書進行閱讀的模式有一個更深刻的認知,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思維便可以得到有效的轉變,進而使得自身的閱讀習慣以及閱讀行為都會跟著發生良好的變化。
(二)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具有針對性的教學
龍生九子尚且各個不同,何況是來自不同成長環境以及擁有不同性格和學習基礎的學生,所以高中生之間一定會存在著個體差異性,教師想要讓學生有效的進行整本書閱讀,就要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具有針對性的展開整本書的閱讀教學[3]。
就整本書閱讀來說,其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閱讀模式,一個是精細閱讀,另一個便是粗略的簡讀,教師可以將這兩種閱讀模式推薦給學生,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水平,進行自主的選擇。而在推薦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將兩種模式中的利弊關系清楚的講述給學生,讓學生綜合自身的各種情況展開合理的選擇,同時兩種閱讀模式不是選擇之后就一成不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閱讀能力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
例如:對于一些閱讀能力優秀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進行略讀,因為這些學生能夠輕易的抓住一本書的整條線索,并且理清書本中的復雜關系,大體的通讀一遍之后就能夠對整本書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同時這樣做還能夠使得閱讀能力比較強的學生留有一絲想象空間,運用自身的知識對一些想象的空白處進行填充,這有利于學生自身寫作能力進行突破,再者也使得學生能夠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閱讀其他的書籍,來不斷地豐富自身的知識面以及精神體驗。
而對于一些閱讀能力偏差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進行精讀,通過精細的閱讀,學生能夠對一本書的整體線索進行有效的把握,然后梳理書籍中復雜知識內容,深入的去品讀書中的人物關系以及事件發展關系,同時還能夠掌握和理解一些作者所采用的敘事手法、描寫特點以及整體結構等等,這有助于學生自身文章創作能力的提升,經過精細的閱讀能夠讓閱讀能力偏差的學生更好的掌握書籍中的一些情感態度,進而對自身形成熏陶,提升自身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
(三)利用教材內容進行閱讀的遷移
整本書的閱讀教學不必非要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課外書籍進行閱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高中時期的教材內容中有很多的文章是節選自一些原著中的片段或者是某個章節,教師為了能夠更好地鍛煉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可以嘗試著讓學生將閱讀角度遷移到原著上去,借助對原著的整本書閱讀來提升對教材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同時也能夠從原著中發現更多教材上沒有的知識內容,進而實現學生閱讀內容的拓展以及知識面的不斷豐富[4]。
例如:在學習高中語文“雷雨”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便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中國作家曹禺的“雷雨”原著作品,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會對教師推薦的書籍產生興趣,同時還能夠借助原著閱讀更加了解教材中的節選片段中所描述的內容,從而加深所學知識的印象。
此外閱讀的遷移也不一定非要進行原著的遷移,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教材中一些作者在同一時期所寫的作品,進而去感受同一個作者不同作品中蘊含了怎樣不同的情感,在敘事手法以及人物刻畫方面又有哪些不同,這樣可以讓學生對作者有一個深刻認知的同時,還能夠學會對語言文字的靈活運用,這對自身閱讀能力的提高、寫作能力的提高都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教師還應該在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時候多寫一些作品的讀后感,運用自身的語文知識將自身的一些感想描繪出來,這個讀后感沒有任何固定的形式,也沒有固定的內容,純粹是學生自身讀完之后的一種感覺,要求學生盡量寫細、寫全,這樣一來不僅能夠不斷地提升學生對于文章的鑒賞力以及概括力,同時還能夠借助學生的讀后感讓教師發現學生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存在著哪些不足之處,然后給予適當的糾正。
(四)讓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之后進行交流和分享
語文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主要原因便是一個有效的閱讀能夠不斷地提升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這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不斷提高,實現語文教育的真正目標。同時閱讀屬于一個對知識進行吸收的過程,那么吸收這么多的知識干什么?僅僅是為了提升自身的一些素養嗎?并不完全是,其目的還在于將自身的文化素養進行表現,從而體現出一個人的文化修養的魅力,那么進行整本書閱讀之后的交流和分享便是這樣一個目的,學生通過閱讀之后不斷地進行了內在的升華,進行分享的時候就能夠增強自身的表達能力,生動鮮活的利用語言文字表達出自身感悟到的濃烈情感,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使得學生能夠得到一個價值上的肯定,同時還能夠引發學生在情感上的一些共鳴,進而形成示范效應,產生良性循環,這對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彼此之間的讀后交流和分享,利用這樣的形式,促使學生可以愛上閱讀,并且積極地進行閱讀。
(五)在整本書的閱讀過程中進行即時的評估
教師作為學生在進行整本書閱讀過程當中的一個見證者,能夠對學生在整個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變化進行第一時間的感知。對于這種感知教師如果能夠即時的給予客觀準確地評價,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閱讀效率的不斷提高。因此教師應當在整本書閱讀的實踐過程當中,對學生展開及即時的評估。
結語:總而言之,基于高中語文新課標視角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需要教師先對新課標的號召進行積極的響應,深刻的認識到整本書閱讀教學真正的涵義,繼而對整本書閱讀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然后采取各種手段和措施展開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實踐,從而不斷地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朱作彬.語文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20(17):137-138.
[2]郭宏雪,高春燕.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名作欣賞,2020(17):105-106.
[3]文廣.基于整本書閱讀的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策略研究[D].湖南大學,2019.
[4]劉艷華.高中語文新課標視角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與策略[J].遼寧教育,2018(19):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