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強
摘 要:興趣是驅動學生學習成長的內在力量,是保證學生能夠在漫長學習生涯中克服學習困難,是提升自己學習中“抗挫折”的心理基礎,是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養成,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發展基礎。為此,本文將基于初中數學興趣化教學方法研究為例,通過設計比賽,促進學生學習;賞識教育,貫穿課程始終兩個方面,談論自己對初中數學應用技巧的看法,希望能夠對相關教育從業者帶來啟迪性教育價值。
關鍵詞:初中數學;興趣化;教學方法
初中數學作為初中課程的基礎學科之一,它不僅是學生綜合素養及能力的構成的關鍵部分,也是學生初中階段學習最容易出現抵觸、懼學等負面情緒的學科。因此初中數學知識增加了許多邏輯性強、抽象高、涉及面廣知識,由于學生自身正處于形象化學習思維向抽象化學習思維的過度期,學生在學習初中數學知識上具有一定的挑戰下。如果延續傳統單一、枯燥的教學形式,那么很容易造成學生學科不均衡發展,導致學生數學成績一落千丈,繼而影響了學生學業整體水平的健康發展。為此,在初中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責任意識,提高自我教育站位,有效根據學生的學習認知偏好和知識接受水平上,強化興趣化教學方式的落實,這樣保證學生數學興趣和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愉快體驗,才能助力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壓力,全面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設計比賽,促進學生學習
初中生已經具有一定性的獨立思考能力,對事物有了自己的個性化看法,所以在初中數學上激發學生興趣難度加大,無法像小學生一樣,做到有效激發。所以教師更加準確了解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和心理特征上,有效開展興趣化教學過程。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好勝心,總是希望他人能夠認可自己的看法,事事希望比過其他學生,好勝心極其強烈。那么教師可以根據這一心理特點,有效融合到初中數學的教學上,這樣將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升自己主動參與意識。例如,在單元復習課,進行“有理數的運算”的內容上,教師為了準確把握不同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深淺度,便于后續教學的針對輔導。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小組答題——競賽”,以綜合知識為題庫,如:有理數加減法、乘除法、混合運算等,教師根據自己了解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同題組的設計。其次,教師以同組異質、分組同組的分配原則,將班級學生劃分不同小組,這樣將最大化保證小組之間比賽的公平性和激烈性,也將促進組內成員具有相互學習積極帶動作用,有效保證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最后當決勝出優秀小組后,教師根據不同學生在競賽環節的反應和表現上,準確把握學生學的薄弱點,從而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上順利而針對開展輔導性教學。
二、賞識教育,貫穿課程始終
人人渴望得到他人對自己的肯定與贊美。在初中階段學生更是如此。贊美的語言力量滲透到教學的方方面面將會保證學生具有樂觀的學習態度,將能夠激發學生更強的學習動力和促進學生數學興趣的形成。為此教師應該將賞識教育評價方式,真正貫穿到初中數學課程始終,以此保證學生學習的良好狀態。那么在賞識教育評價上,第一,教師要遵守“拇指教育”理念,要客觀看待不同學生的學習短板,尤其是學困生層面上,要暫時漠視學生短板的存在,積極轉變思路去發現學生的學習長處以及性格的閃光點,然后給予最大化的鼓勵,促使學生通過教師肯定發現自己的獨特優勢,增強自己改正自己的意識與勇氣,從而才能全面促進學生改變自己。第二,賞識教育中,要具有同理心,這樣才能逐步增強教師的換位思考能力,這樣才能立足學生去看待問題,去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上,去提出針對性干預策略,這不僅拉近師生彼此關系,也將大大提升教師指導策略的針對性。所以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重視賞識教育給予人的內心力量,推動學生保持樂觀的學習態度,正確看待學習問題,從而具有自主性、積極性去解決它、去突破它。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興趣化教育需要教師多層面去促進、去培養。既有在教學上激發學生興趣,也要在心理上保障學生樂觀心態,這樣相互促進下才能保證學生學習過程的愉快體驗,從而促進學生數學興趣的健康形成。
參考文獻:
[1]周盛平.例談初中數學趣味化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6, 2(0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