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摘要】色彩教學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開發學生的智力水平,對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論述了彩色教學的意義,從激發興趣、音色結合、融入生活、因材施教四個方面,提出了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的對策,旨在為小學美術教師帶來教學啟示。
【關鍵詞】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策略
色彩是人們的一種內在感知行為,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學好色彩,對于學生感知世界、提高審美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筆者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經驗,透視學生的內心世界,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通過美術教學增強學生對色彩的感知力,讓學生通過色彩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審美力,為美術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色彩教學的重要意義
澳大利亞心理學家維爾納的實驗得出:“低年級兒童對事物的了解主要途徑是通過強烈的色彩來進行的”。由此可知,色彩在低年級學生階段認知世界的重要性。色彩與學生的個性息息相關,學生通過感受豐富的色彩,掌握色彩之間的復雜關系,了解色彩背后的語言,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神經,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讓學生享受美的體驗,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同時,顏色也是組成世界的重要元素。面對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通過色彩教學法正確引導教會學生,辨別色彩,組成色彩,感受色彩,用視覺來影響學生的智商、情商和性格,增強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辨別和選擇的能力,讓學生自由自在地暢游在多彩的世界之中,為小學生走進藝術殿堂架起一道橋梁,提升學生審美的感受。
二、小學美術中色彩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課堂空間受到限制。小學美術色彩教學通常在教室中完成,教學的形式單一,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其實,色彩教學體現的是開放式教學,兒童的色彩世界是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大自然中出現的色彩生機勃勃,黃色的向日葵、七彩的彩虹、藍天白云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學習色彩的素材來源。然而,現實教學中,由于學校色彩教學場地的限制,美術教師的教學被固化在教室之中,無法從室內拓展到室外,教學空間的限制必然造成學生對色彩的眼界缺失。
2.美術教師教學缺乏新意。美術課堂應該是靈活多樣的,應該具備創新性,才能順應潮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當前,美術教師的教學內容往往局限于課本之上,按照教學大綱死板教學,會將學生固化在色彩的表達之中,學生習慣按部就班,缺乏繪畫的創新。所以,色彩教學應該把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放在首要位置,讓學生通過色彩的自由搭配,激發他們探究未知色彩的欲望。
3.學生缺乏對色彩的敏感度。信息時代學生對色彩的認識比較超前,能夠很容易認識生活之中的各種顏色。但是小學階段,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較弱,對色彩缺乏足夠的想象力,缺乏相應的辨別能力,在繪畫的過程中,色彩之間的搭配往往不和諧,不符合學生的審美心理,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不斷探尋色彩的規律,增強對色彩的感知力,提升小學生對色彩表現能力的認識。
三、提高小學美術色彩教學水平的途徑
1.通過游戲,激發興趣。游戲教學法在小學教學中能夠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色彩教學法中設計游戲環節,可以提高學生上課的注意力,使學生全身心地進行美術學習,促使教學效率的提高。比如,在三原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用語言引導學生:“世界是由不同色彩組成的,但是這世界上有三種顏色是無法調和出來的,被稱之為三原色,即紅、黃、藍,其他的不同顏色都可以根據這三種顏色相互調和而成”。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起來,想知道什么顏色的混合,能調出何種顏色。接下來如果強行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課本之上,教學效果肯定不好。如果讓學生盡快的動手操作,不但能夠增強學生的記憶力,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接下來教師可以準備紅、黃、藍三種顏色的顏料水,讓學生們通過混合變成不同的顏色,紅色和黃色可以變成橙色,紅色和藍色可以變成紫色,黃色和藍色可以變成綠色,讓學生發現了三原色和三間色的奧秘,接下來可以讓學生在調色板上玩彩色游戲,讓學生通過不同的色彩組合,去調出新的顏色,不但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還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音色結合,激發創造力。把音樂與美術教學有效結合,可以激發學生的靈感,使畫面更加豐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情緒能夠被充分地釋放出來,頭腦中的色彩印象更加鮮明。美術是固定的畫面,音樂則是流行的色彩。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通過音樂和美術的有效結合,能夠激發學生對色彩的興趣,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想象,使聲中有畫,畫中有聲,讓學生在音樂的環境中,腦海中想象著色彩斑斕的畫面,提高學生的審美空間。例如,在《春天的顏色》一課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播放《春天在哪里》這首歌曲,學生聽到歌曲,腦海中展現小黃鸝飛過藍天的畫面,青山綠水,花草樹木,紅花綠草,讓學生在享受聽覺盛宴的同時,感受到五彩斑斕的春天,給人以生機盎然的感覺,學生可以將聽到的音樂在腦海中浮現出來,用自己的畫筆把春天的美麗畫出來,拓展學生的想象力,
豐富學生的精神家園。
3.注重觀察,融入生活。我們的生活之中處處有藝術的影子,有色彩的氣息,很多美術大師的作品靈感就來源于日常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美,從生活之中運用顏色。但是小學階段學生雖然掌握了基本的色彩,但是在繪畫技藝上往往運用的色彩相對單調,作品中的顏色相對單一,如在樹木葉子綠色的選擇上,往往只有一種顏色,而忽略了深綠、淺綠、翠綠、草綠、墨綠等等。因此,教師要注重生活元素的運用,注重培養學生調色的能力,遵循從簡到繁、從易到難的原則,讓學生在顏色使用上放開手腳,敢于大膽突破,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捕捉一些美好的顏色,讓學生記錄生活之中的場景,把頭腦中的顏色記錄下來,畫出屬于自己的七彩童年,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由此增強學生的繪畫技巧。
4.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個性。近現代國畫大師潘天壽曾經說過:“如果數學老師教一百名學生,學生做出的答案相同,證明教師的水平很高;如果美術教師教一百名學生,學生畫出的內容類似,美術教師就要反思了”。從藝術的角度考慮,創造性和獨特性才是美術作品所追求的目的,千篇一律的模仿終將無法成為大師。因此,教師要在美術教學中善于啟發,因材施教,不能追求學生對色彩的相同感知。每一名學生對色彩的搭配也是千差萬別的,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展現出作品獨特的一面,不能單純依靠常規思維判斷作品的好壞。例如,小學生在繪畫中將太陽畫成黃色或者紅色,這都是符合常規,只有畫面美觀和諧即可,教師都應該給予學生鼓勵。
總之,美術中的色彩教學具有獨特的魅力,吸引藝術家窮其一生研究色彩。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用心感受色彩帶來的魅力,創新美術教學的方式方法,提升學生對美的享受,培養學生的色彩感受力,通過色彩辨別事物,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徐瑞澤.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研究[J].才智,2016.
[2]王崢如.小學美術教學對學生色彩感的培養策略探究[J].戲劇之家,2016.
[3]王曉旭.探究小學美術有效的色彩教學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6.
[4]王利平.小學美術教育過程中的色彩教學探究[J].新校園,2018.
[5]黃丹丹.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策略初探[J].明日風尚,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