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英
摘?要:參加職業技能競賽對技工院校和學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行業對競賽高度認可,師生能通過競賽接觸行業新動態,發展動向。通過參賽保持學校教研水平不落伍,學校提升影響力,促進學生就業。
關鍵詞:職業技能競賽?職業教育?方法與技巧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1
對于技工學校的老師與學生,需要充分認識參與職業技能競賽對于學校和學生的重要性。
參賽對學校的價值:能夠獲取相關行業的新動態、新技術和新方向,讓職業人才培養向社會需求適應;使專業課教學內容需要與生產相銜接,促進職業院校的課程改革;有利于改善課程體系設置合理性,提升教學質量評價結果;可以促進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提高教師應用型教學能力;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學校的社會影響力。
參賽對學生的價值:能夠展示學生的職業技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改善學生的就業狀況;能促進教學模式轉向學中做,做中學,更貼近實際。最終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和就業質量。
對于技工學校的學生想在職業競賽中取得一定的成績是需要學校領導、指導老師與同學們攜手合作,共同努力。
一、獲得學校領導的支持
校領導的支持與重視對競賽起到關鍵作用:學校領導重視,選派專門人選負責跟進競賽相關事宜,相關部門的支持力度就會增強,競賽所需設備與資金給予適當的傾斜,有利于競賽工作的推動,直接影響到競賽的效果。
二、指導老師對競賽內容的解析與傳導
指導老師對競賽主題的理解,對競賽相關信息的考察與收集影響到對參賽過程的組織方向。指導老師基于目標導向,有效選擇參賽學生并做專項指導,補足其缺點,提升短板,充分挖掘其潛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將學生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1.認真分析比賽規則、內容、流程,考核標準,先重點后細節充分掌握競賽價值取向,評估競賽在業內影響力;據學生基礎技能選擇需要參加的競賽。
2.針對所選競賽主題,根據大綱選出重點難點,評估競賽中各模塊分數分配比例,拆分出基礎內容,重點內容與拔高內容,評估參賽學生的提升空間,編制指導培訓計劃。
3.分析往年競賽規程、重點、難點、題型、評分標準與獲獎情況,總結規律,給當前競賽參考;再結合規程更新部分,制定應對方案;參照往屆競賽情況,進行賽前數據分析,預測賽程中的突發風險,準備應急預案。
4.指導老師需要特別關注賽前主辦方舉辦的宣講會、大師講座等互動活動。相關信息對學員充分傳達,提醒注意事項,必要時可以通過錄音、錄像的轉發來避免信息錯傳漏傳。讓學生講述對競賽流程和重點,能確認其理解是否到位。
三、參賽學員的甄選
選出合適的參賽隊員對競賽至關重要。指導老師需要在平時教學活動中多觀察了解學生特質。目標參賽成員須具備以下特點:
1.能夠充分理解參賽短期付出與長期就業和職業生涯的收獲之間的取舍。
2.入圍考核:具備扎實綜合專業基礎知識,靈活應用與創新能力,抗壓能力;邏輯思維清晰。
3.對競賽文檔和培訓指導的理解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好,面授的理解能力好。
4.能把握住關鍵內容,有提出關鍵問題的能力。
5.具有良好自我管理能力,有主動、積極的做事心態和強烈的競爭心理。
6.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和愚公移山的耐力。
7.具有沉著穩重、吃苦、上進、謙虛的特性。
8.要有隨機應變的處事能力,能及時配合響應訓練內容,訓練時行動要快,遇事時反應要迅速。
四、參賽訓練所需資源的準備與協調
為了保證訓練效果不被不利因素影響,需要準備相關競賽資源。
1.平時授課隨堂總結指出參賽重點。使有意參賽者在平時學習中就能循序漸進地為參賽做積累。
2.確保訓練設備的軟硬件齊全,比如繪圖工具要精準,軟件使用要流暢。
3.保證訓練環境舒適安靜,安全措施有效到位。
4.要有足夠的訓練時間,必要時適當停課訓練。訓練過程的安排與把控要確保穩定中有靈活,規律中有調整。學生訓練要形成規律化作息時間表,依此規律持續訓練到競賽開始前。在養成良好的訓練習慣基礎上,教練員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實時對訓練方法和內容做出微調。
五、訓練過程中的方法與技巧
訓練過程是漫長而枯燥的,適當運用如下方法可改善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持續的專注與動力。
1.課堂基礎法。普通教學中強調競賽基礎知識,對于有競賽意向的學生提前加強訓練。
2.專項突破法。模塊化訓練專業知識,通過專項訓練充分掌握重點難點。
3.小組競賽法。挖掘學生的競爭心態與創新潛力,訓練過程中可分組訓練,也可獨立訓練,訓練中允許充分表達,題目答案有異議時先充分討論,對不確定的答案,征求指導老師的意見并深入討論,這樣得出最佳答案也不會阻塞學員側面發揮思路。在開放探討中,學員們水平得以快速提升。競爭是激烈而殘酷的。訓練后期,大家水平相近,每一次超越都異常艱難,此時更多的是耐心、毅力與心理素質的較量。參賽學員的素質、情緒、耐力、創新力、靈活性等綜合素質對能否參賽和比賽結果的影響都很大。
4.末位淘汰法。參照企業中績效考核方法進行考評,保持整個參賽小組的活力。訓練中采用末位淘汰制。實施過程中,比如最初十位同學入選,采用末位淘汰法逐漸淘汰到五位同學,形成集訓小組。訓練中,學員獨立思考與練習,完成訓練任務后,同學間互相評分,有不同答案時互相探討,明確先進策略,共同開拓訓練方法和思路。訓練過程要排名次,根據累計的平時排名,逐一淘汰,最終選出若干代表去參加比賽。所以參訓學員每一次訓練都會認真對待,避免落后。
5.運動減壓法。在緊張的訓練過程中,要保證學生適量的運動,保證體能和精力充沛,釋放精神壓力。
6.心理疏導法。通過適時溝通,消除學生內心顧慮,激發前進動力。訓練與參賽期間,確保學員在平和與專注的狀態下訓練與參賽,盡可能少的被外界因素干擾。指導老師定期向學生宣導競賽結果影響力、目標與大綱,確保參賽目標一致性。學生需要教練員實時的輸入精神營養和支持,及時調整狀態與情緒,確保訓練高效而持久。教練員經常宣傳往屆生競賽成績對就業幫助的案例,調動學生訓練的內在驅動力。
結語
本文結合作者在最近幾年組織學生參加職業技能競賽的經驗,簡述參加競賽對于技工學校和學生的重要性,分述學校領導支持的作用,指導老師對競賽內容的解析與傳導的作用,參賽學員的甄選方法,詳述參賽訓練所需資源的準備與協調以及訓練過程中的方法與技巧。最后強調,要正視競賽的意義:參賽是為了改善教學而不是只強調個別學生而忽略其余學生;執行過程中需要控制對參賽活動理解的偏差和負面影響的產生。
參考文獻
[1]石學云.中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政策走向分析-中國職業教育政策文本的定量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0(34):5—11.
[2]胡潔.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對職業教育理念和觀念的影響[J].教育研究,2011(11):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