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宗武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是新時代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站在高質量發展的高度,文章從廣西工業發展現狀出發,通過對比分析,結合廣西實際提出充分發揮區位、產業優勢,加快對外開放步伐,以及大力發展新興特色產業等舉措,實現廣西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廣西工業;高質量發展;糖制乙醇;國際化經營
【中圖分類號】F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8-0014-03
0 引言
近年來,國外宏觀經濟形勢復雜多變,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有所抬頭,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也發生著深刻變化,經濟增速有所下降,但新舊動能正在加快轉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工業迎難而上,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區上下的共識。這一時期,廣西出臺了《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為新時代廣西持續推進改革發展工業奠定了基礎、明確了方向;出臺《廣西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全面部署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和行動保障,開啟了廣西工業發展新征程。
1 新時代廣西工業面臨的挑戰
1.1 發展速度較慢,貢獻減弱
廣西GDP產值從2013年不足1.5萬億元提高至2018年2.04萬億元,經濟總量不斷擴大;與此同時,GDP增速逐年下滑,從2013年的10.2%降至2018年的6.8%(如圖1所示)。以工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增加值總額先升后降,在2017年提高到9 297.84億元后進入收縮,2018和2019年分別為8 080億元和7 077.4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連續下滑,在2017年、2018年明顯落后于GDP增長;第二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從2013年的59%下降至2018年的25.43%,降幅超過一半(如圖2所示)。橫向與相鄰省份對比,以2018年為例,貴州、云南的GDP增速(第二產業增速)分別為9.1%(9.5%)和8.9%(11.3%)。廣西GDP增速與云南、貴州相比落后超過2個百分點,其中第二產業增長差距更加明顯。因此,進入新常態后,廣西經濟發展面臨發展動能不足、發展勢頭減弱的嚴峻挑戰,特別是第二產業沒有起到拉動經濟發展的核心主導作用[1],迫切需要加快工業發展。
1.2 產業結構發展不盡合理
2018年,廣西主營銷售收入排行前十行業見表1。從產業集中度來看,前十大產業全年收入占比全區工業總收入的74.8%,而同期貴州十大工業總產值占全省比重已達94.18%[2],廣西優勢產業需要進一步增強;從產業結構來看,工業主要集中在傳統型、資源性產業,重資產、高耗能企業的比重過高,輕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不足。全區重工業主營收入占比從2015年的72.9%上升到2018年的75.2%。十大產業中有6大產業為高耗能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區的39.7%。輕工業以農副產品加工和木材加工為主,資源消耗大,附加值不高。戰略新興產業集中在以來料加工附加值含量較低的電子終端為主,附加值較低。產業結構和層次與現代工業體系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從行業內部看,除了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的企業數量較少,企業集中度較高以外,其他行業從業企業個數過多,顯示出該行業產業集中率較低,大中型企業規模總體較小,產值占比較低。
1.3 科技創新能力仍然薄弱
近年來,盡管廣西科技創新投入力度有所加大,但從投入強度、產出效率及大型企業投入積極性等方面仍然處于較低水平。R&D人員全時當量是國際上比較科技人力投入的重要指標,2015—2018年廣西投入總體處于下降趨勢(如圖3所示)。以2018年為例,當年全區R&D人員全時當量為17 228人年,僅占當年全國數值2 981 234人年的0.6%,低于云南、貴州等周邊省份;R&D經費投入和R&D項目數增長緩慢,年均增長分別為4%和5%左右,低于GDP增長2個百分點以上。
從產出效率看,企業新產品開發數和經費支出均有所增長(見表2),顯示出企業持續加大科技投入,但新產品開發銷售收入較前兩年下滑,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
此外,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廣西企業與企業家聯合會聯合發布資料,2019年廣西創新能力十強榜單中,僅有5家企業位列廣西企業百強名單中,其中2家位于廣西制造業50強企業,制造業、大型企業參與科技創新的積極性不高,投入不足,戰略新興產業方面的創新短板明顯(見表3)。
2 新時代工業高質量發展對策
近年來,廣西經濟發展速度較周邊省份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工業未能發揮經濟的主導帶動作用。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工業高質量發展是必要條件。我們應該把握新時代特征,充分發揮廣西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政策優勢,積極迎接新挑戰,主動適應新變局,緊緊圍繞制造業這個主戰場,進一步改革開放,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充分調動企業主體積極性,振興傳統產業,布局新興產業,為打造和形成具有競爭力和高質量的工業現代化體系提供強有力支撐。
2.1 把握政策機遇,發揮區位優勢,以開放促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先后賦予廣西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三大定位”新使命,并陸續發布有關支持政策。2018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等13部委印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總體方案》;2019年8月2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2019年8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根據國務院有關批復發布了《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這些政策的出臺落地為新時代廣西發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點燃了廣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實現廣西工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我們充分把握當前的政策機遇,協調發揮廣西沿海、沿邊、沿江的區位優勢,在改革開放中解放思想,勇于擔當,奮力譜寫工業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