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祈
摘要:民族民間舞蹈作為充分體現民族文化的藝術表現形式,在我國舞蹈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民族民間舞蹈教育活動開展的主要目標就是促進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關注舞蹈藝術表達技巧學習的同時,領悟民族文化內涵,養成高水平的專業素養。本文嘗試對當代民族民間舞蹈教育活動開展措施展開分析,旨在從教育者身份提出一些教學建議。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蹈;教育路徑;思考
民族民間舞蹈具有突出的民俗特征,舞蹈藝術在各民族文化內涵的集中體現,鮮明的地域色彩以及民族風情是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突出特點。在藝術表現形式上也比較多樣,其本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舞蹈專業教學中融人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可以進一步引導專業學生樹立文化意識,對其審美能力養成和文化情操培養都有積極意義,進一步發展專業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民族情懷。
一、當代民族民間舞蹈教育的現狀
民族民間舞蹈種類不斷得到關注,但是外國文化帶來的沖擊依然比較顯著,民族民間舞蹈教育和藝術傳播狀態目前都不夠穩定。簡單說,盡管部分學生熱愛民族舞蹈,且能夠投入經歷學習,但是有時候在專業建設中,不能夠給學生提供良好的資源支撐。專業建設情況使得學生對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學習不夠深刻,對其內涵價值的了解更是皮毛。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歸根基地還是目前我們對民族民間舞蹈藝術重視程度不足,其群眾基礎不牢固,專業建設也不到指導和支持。
二、當代民族民間舞蹈教育路徑分析
(一)增強學生興趣,重視文化與舞蹈的融合
我國是統一多民族國家,民族發展歷史悠久,各民族同胞都擁有具有民族特點的舞蹈藝術。而由于民族文化觀念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性,各民族舞蹈在內容和形式上又存在很大差異性,他們對待民族民間舞蹈的態度也有差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特點主要表現在積淀古代文化、原始舞蹈遺存、于民族交融中發展,具體的表演形式則以歌舞、跳樂、鼓舞、以樂伴舞等為主。如果按照文化區域劃分舞蹈類型則還能夠將它們分成農耕文化型、草原文化型、海洋文化型、農牧文化型、綠洲文化型五種類型。
在民族民間舞蹈的專業教學中,想要激發學生興趣,需要關注教學內容選擇,注意舞蹈教學和文化滲透之間的有效融合。如,彝族歌舞作為彝族人民生活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很多舞蹈動作其實是對勞動生產動作的模仿和改編,一些比較古老的民族舞蹈其實熱衷于對動物形態的模仿,比如一些舞蹈動作中就模仿“斗雞”、“斗羊”,以及一些象征戰爭的“跳釵”、“刀舞”等,還有慶祝豐收的“大鼓舞”[1]。我們熟悉的蒙古舞,能歌善舞的鄂爾多斯蒙古人從元帝國承傳民族民間舞蹈,在動作和形式上都比較優美,具有濃郁的名族風格特點,在婚宴或者節日中,聚會上的人們就會頂茶杯或碗狀小油燈或碗,盛滿奶酒或者清水,雙手各拿兩個酒盅或一束竹筷,舞蹈和音樂相融合,以舞蹈動作表達自己的喜悅和祝福。“湯瓶舞”廣泛流傳于我國于寧夏回族自治區,該舞種最早源于宗教,含義大致為“潔凈的化身”,舞蹈中常見對習俗動作的模仿,由此得名“湯瓶舞”。
不同的文化類型的舞蹈,能夠客觀反映區域文化差異,其中農耕文化型主要體現安靜、祥和的美感;草原文化型則以“天之驕子”的颯爽姿態給我們以豪邁、不羈的藝術欣賞體驗;海洋文化型體現著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理念;農牧文化型關注草原的遼闊、包容之美;綠洲文化型重點以絲綢之路的古道風韻為主。在具體的專業教學中,教學者要掌握舞蹈教學和文化滲透之間的巧妙關系,以文化背景作為深化學生認識和激發學生興趣的媒介和基礎,促進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形式和文化內涵的傳播與發展。
(二)實施情景教學,增強民俗文化氛圍
我國的民族民間舞蹈形式立足我國不同民族生存的自然環境、民族歷史以及特有的文化結構形成和發展而來,結合地域、民俗特點等要素進行類型劃分,體現了很強的區域性和民俗特點。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教學者應該關注這種民俗文化氛圍的營造,給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客觀教學環境引領學生的心理環境變化,提升專業舞蹈教學效果[2]。比如俗稱“跳神”的薩滿舞,源于巫師在祭祀、請神、治病等系列活動中的肢體表現,延伸成為現代民族民間舞蹈,舞蹈藝術滲透著原始居民的圖騰崇拜、萬物有靈的宗教觀念,其典型的文化特征就和薩滿教神話傳說、請神唱詞以及法器擊打等相關,在舞蹈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民俗習慣中關于宗教儀式用到的服飾、頭飾、環境等要素創設教學情景,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利于學生快速進入文化藝術氛圍,感受到這種宗教活動影響下的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特色和表演需求[3]。
(三)提升舞蹈教師教學能力,不斷豐富教學風格
舞蹈作為人體動作主導的視覺藝術,對表演者的專業能力要求很高。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形式和豐富類型是在不同地域和自然、民族風俗等要素影響下形成的,因此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教育者需要對舞蹈藝術下涵蓋的動作形成原因有深入了解,單一的體態、姿勢和動作結構教學并不是唯一教學目標,而是要關注舞蹈藝術動作和表現形式之下的精神要素、歷史民族文化背景,關注舞蹈教學的深度,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實踐教學能力[4]。
舞蹈教學中,教學者的授課方法以及風格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吸收質量有著直接影響,可見,提升舞蹈教學工作者的綜合教學能力確實是提升專業教學質量的有效路徑。基于此,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風格,為專業教學效果優化做好鋪墊和準備。在專業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興趣激發,調動學生參與舞蹈學習和訓練的積極性是首要教學任務,結合事例以及文化內涵教育,體現專業舞蹈教學的精髓所在。比如,教師要具備形象準確的表演示范能力,舞蹈專業教學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就是形體語言,舞蹈動作示范需要具備直觀性和形象性特點,教師在展示舞蹈動作的過程中,需要體現出民族民間舞蹈的藝術特色[5]。同時,專業教師需要注意的就是舞蹈展示并不是表演過程,這個過程要融入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組合編排等系列內容,以專業教學大綱作為基礎,精準教學,避免過多示范養成學生“抄襲”的習慣,突出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創新性。
結語
當代民族民間舞蹈是我國傳統文化和精神內核的外在表現與時代縮影,其體現的是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更是人民的智慧結晶。在學校教育中,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需要依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文化素養,在指導舞蹈技巧的同時滲透傳統文化,全面落實教育目標。同時作為專業教師也需要做好教學反思工作,針對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做好策略分析。基于上述研究內容,本文擬對當代民族民間舞蹈教育現狀和開展措施進行簡要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專業教學工作者推動專業教學進步。
參考文獻
[1]張楊子,張子金,關于當代民族民間舞蹈教育的幾點思考[J].大眾文藝,2013,(02):2002-02,204-205.
[2]王珊,王麗娜,關于當代民族民間舞蹈教育的幾點思考[J].才智,2015,(02):240-241,244-246.
[3]唐怡,李佳琪,關于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育的幾點思考[J].民族藝術研究,2016,(02):157-158,161-165.
[4]李桂娟,劉婷婷,淺析當代民族民間舞蹈教育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3,(10):258-259,262-263.
[5]和夢雯,張佳麗,關于當代民族民間舞蹈教育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2015,(02):116-118,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