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星


【摘 要】目的觀察基于IMB的健康教育配合體外反搏治療對PCI術后患者心臟康復效果,為心臟康復護理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采用隨機對照法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我院心血管內科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的70名患者。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和護理。實驗組在常規的藥物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基于IMB的健康教育配合體外反搏治療,每天2次,每次60分鐘,共36次,為期一個療程的EECP治療。在干預前以及干預后分別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包括6分鐘步行試驗(6MWT)、BNP測驗。結果干預后實驗組在6分鐘步行試驗、BNP值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對比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配合體外反搏治療的護理方法可以有效的幫助PCI術后老年患者的心臟康復。
【關鍵詞】冠狀動脈介入術;體外反搏治療;心臟康復;IMB技巧模型
冠心病是一種由于冠狀動脈固定性或動力性狹窄或阻塞等因素導致冠狀動脈循環障礙,進而引起心肌氧供銷之間失衡以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的一種心臟疾病[1-2]。臨床醫生更關注心臟病急性期的搶救和藥物治療,然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后的康復常被忽視,諸如術后的心血管再狹窄問題[3],焦慮和抑郁等心理問題[4]、不良生活習慣問題、再入院率等,不僅影響患者疾病康復并影響生活質量,也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和勞動損失[5]。因此,本次研究對2018年10月-2019年9月我院心血管內科PCI術后的70名患者進行調查,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間在秦皇島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治療PCI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隨機分組法,將70名患者分為兩組,每組各3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和護理。實驗組在常規的藥物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基于IMB的健康教育配合體外反搏治療,每天2次,每次60分鐘,共36次,為期一個療程的EECP治療。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t檢驗分析,檢驗水準為α=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后6MWT行走距離,實驗組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和對照組干預后與干預前比較,行走距離均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兩組患者干預后BNP值,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和對照組干預后與干預前比較,BNP值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 討論
本研究對患者的6MWT及BNP結果進行探討。結果表明干預前實驗組6MWT的結果為367.00±15.58,對照組6MWT的結果為361.29±14.569,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干預后實驗組的6MWT結果明顯比干預前改善,平均提高了44米,對照組的6MWT結果平均提高了39米。由此可見體外反搏治療配合IMB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干預組實驗前BNP結果為106.910±23.667,對照組BNP結果為113.042±29.267,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干預后實驗組的BNP結果明顯比干預前改善,平均降低了62.4,對照組平均降低了55.3。由此可見體外反搏治療能提高患者的心功能狀態。Kozdag[6]等將68例缺血性心衰的患者分為EECP組和常規藥物治療,發現EECP組患者的NYHA分級、左室射血分數、等指標較基線有明顯改善,而對照組無此改善。在本研究中實驗組的患者在體外反搏治療后6MWT和BNP結果都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IMB的健康教育配合體外反搏治療提高PCI術后患者的運動耐力。
4 結論
體外反搏治療配合IMB健康教育的護理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患者6分鐘步行試驗的距離、降低了BNP值。由此可見,體外反搏治療配合IMB健康教育的護理方法可以有效的幫助PCI術后患者的心臟康復。
參考文獻
胡大一, 馬長生. 心臟病學實踐[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0:201-202.
曹秀芳. 綜合護理干預在冠心病臨床治療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32):19-20.
高潤霖. 我國冠心病介入治療的進展與展望[J]. 中國心血管病雜志, 2019, 47(9):675-679.
尚秀云, 李靜, 王宜花, 等. 冠心病擇期介入患者焦慮水平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及護理干預對策[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8):113-114.
拜芳芳, 李保, 朱利軍, 等.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患者心臟康復的現狀和展望[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5, 26(5):548-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