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秀珍


【摘 要】目的:探索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與社區康復效果。方法:在山東省精神障礙信息系統中,隨機抽選嚴重精神障礙患者1000例,跟蹤時間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實施統計與分析。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進行治療與社區康復管理后,門診服藥患者例數占比最大,其次是未結果:對服藥,最后為住院治療(P<0.05);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病情穩定例數占比最大,其次為基本穩定,最后為波動期(P<0.05)。結論: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與社區康復探索極具現實意義,值得加以實踐。
【關鍵詞】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社區康復;探索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and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on patients with severe mental disorders. Methods: In the Shandong Province Mental Disorder Information System, 1000 patients with severe mental disorder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the tracking time was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19.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After treatment and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mental disorders,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patients taking medicines in outpatient clinics, followed by unsuccessful: taking medicines, and finally hospitalization (P <0.05); patients with severe mental disorders had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stable patients , Followed by basic stability, and finally the volatility period (P <0.05). Conclusion: The exploration of treatment and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mental disorders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is worth practicing.
精神障礙主要是指大腦機能活動產生紊亂,致使產生意志、認知及情感等層面的精神障礙。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普遍存在妄想,情感障礙以及幻覺等諸多癥狀,也不具備自知力,不認為自身有病,因而則難以主動獲得臨床醫生的診治。且許多患者還會存在傷人或是自傷的行為,對于上述行為若未能獲得控制,則容易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說,務必要重視對于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治療和社區康復管理,以便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不良行為的出現率。對此,本文主要研究與探索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治療與社區康復效果,現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法:在山東省精神障礙信息系統中,隨機抽選嚴重精神障礙患者1000例,跟蹤時間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實施統計與分析。涵蓋患者的家庭情況、診療情況、以及分級管理等內容。
1.2 方法
①成立護理隊伍。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查找相應資料,而對于各個小組成員來說,還應積極參與至培訓之中,以不斷優化社區管理模式[1]。
②落實管理方案,在管理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時所需注意的事項有許多,對此則應為患者構建個人檔案,主要內容包括患者的年齡,誘導因素和患病時間等,并進行具體性記錄。另外,在此期間還應實施個案管理,以生活質量、自主管理以及安全評價等方面為著手點,積極落實管理方案,保障其科學性開展[2]。
③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以動態化方式了解不同患者的不同信息,并針對患者的真實情況予以患者心理疏導,多加安慰以及鼓勵于精神障礙患者,讓患者能夠主動表達出訴求。
④務必要重視安全教育,讓患者能夠遠離銳器,在必要時,還應對患者予以約束措施,以此來保護患者的個人安全性。
1.3 臨床觀察指標
①觀察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臨床治療情況。②觀察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疾病穩定情況。涵蓋穩定、基本穩定、波動期三項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臨床治療情況
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進行治療與社區康復管理后,門診服藥患者例數占比最大,其次是未服藥,最后為住院治療(P<0.05)。見表一。
2.2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疾病穩定情況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病情穩定例數占比最大,其次為基本穩定,最后為波動期(P<0.05)。見表二。
3 討論
3.1 管理期間問題所在
精神方面知識未能夠全面普及,在社會層面上對此疾病存在偏見,因而對于臨床醫務工作者治療與護理精神障礙疾病患者產生不夠理解的情況,更甚還有個別人會歧視患者,所以個別管理人員在開展管理工作時,對此項管理工作并不具備高度的責任感[3]。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水平有待提升,各項補助優惠政策嚴重不足,致使許多患者在出院之后不具備承擔醫療費用的能力,而許多患者則會因此而停藥,還有個別患者的監護人未能良好履行自身的監護責任,在此層面政府也未能對于監護人采取約束性措施,所以個別監護人會對患者采取不理睬的態度。
3.2 管理工作的開展建議
重視普及精神方面的知識,增強監護人的安全以及責任意識。據相關調查顯示,精神障礙疾病在臨床中是能夠做到有效防范的,在對于患者實施科學性的治療之后,多數患者均能夠如正常人一般進行生活。所以需對此進行宣傳,讓人們能夠科學認知精神類疾病,正確對待于精神類疾病的患者,增強社會群體對于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理解程度以及同情心理,為精神障礙患者的治療創造出更好的外在環境。
另外,還需加大對于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人相關法律法規的教育,讓其能夠良好履行自身的責任,而對于未能履行責任的監護人還應依法追究其責任。再者,也需強化社區康復指導工作的開展,為嚴重精神障礙疾病患者回歸社會做好積極的鋪墊[4]。對此,就應緊密融合嚴重精神障礙疾病患者的有效監護,檢查,治療以及康復等服務內容,使社區康復管理工作的開展能夠更具標準性以及規范性。
并且,還需強化建設高能力、高素質的康復管理團隊,并將此管理團隊作為重要的基礎性支撐,強化開展社區康復管理工作,以保障這項工作的開展質量,這樣則能夠進一步實現對于嚴重精神障礙疾病患者的良好治療,在患者經過系統性的康復治療之后,應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判斷是否有必要轉診至社區工療站,以便實現對患者的隨訪管理。
總之,應注重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治療與社區康復管理,這不僅于患者自身而言有利,對于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發展來說也極為有利。
參考文獻
黃惠莉.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療模式和常規社區管理模式在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康復中的優劣差異[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13):181-182.
任冰焱,張劍平,曹婷婷,石國鋒,何萍,李在望.精神障礙合并癲癇發作的神經梅毒2例并文獻復習[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9,33(01):51-55.
王東欣,付文彬,劉暢,郭晶,李小松.湖南省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在國家重性精神障礙管理治療項目中的診斷可靠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8,21(35):4334-4339.
馮衛玉,陶鋒,孫曉斐,莫凌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與社區康復探索[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35):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