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榮清
摘 ?要:語文課程具有較強的開放性,任何刻板、守舊的教學形式都是與語文學科的特點以及語文的教學理念背道而馳的。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讓學生局限于課堂和教材,更不能限制學生的思維,而是要開放學生學習的空間和內容,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這樣才能體現語文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放式;學習效果
小學生生性活潑,不喜歡受到過多的約束和限制,而是追求更廣闊的學習天地,渴望自由、民主、開放、包容性強的學習氛圍。但是,很多教師卻不能滿足學生的這種需求,而是一味注重知識的灌輸,使學生的身心局限在狹小的范圍內,導致學生對語文的熱情逐漸消退。為此,在新的教育環境下,教師要具備創新和改變的魄力,要開放閱讀課堂的空間、內容和思想,為學生打造自由活潑的學習環境,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一、走出課堂,開放學習空間
在互聯網時代,學生接觸知識和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且信息的形式趨于多樣化,給學生呈現了一個精彩紛呈的世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審美觀念和學習觀念發生轉變,所以在學習中,他們更愿意追求新鮮感和開放性。并且,小學語文閱讀內容基本是以文字的形式來呈現的,在學生眼中難免有些單調和枯燥,也不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形象、直觀的認識。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或者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課堂之外的世界。從而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深刻的認識。
例如:在學習《大自然的聲音》一課時,我便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摘下一片樹葉,站在大樹下,感受風吹過樹葉時發出的聲音;或者讓學生用其他的方式感受風的特點。然后我們再回到課堂,認真閱讀課文,讓學生結合真實的生活經歷來理解課文,并對課文中有關“風”、“雨”的描述進行聯想。而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鑒于很多學生并沒有真正見過小興安嶺,這難免影響學生的學習激情,于是我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東北小興安嶺”相關的紀錄片,讓學生通過視頻對小興安嶺景色之美產生更直觀的感受。通過以上方式,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閱讀課堂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拓展課文,開放學習內容
小學語文課文包含了自然、科學、傳統文化等多種元素,這進一步體現了語文課程的開放性。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只關注課文本身,對其中出現的其他與文章中心思想沒有太大關聯的元素不會進行深度挖掘,這影響了閱讀課堂豐富性和活潑性的呈現,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對文章內涵產生深刻理解。所以,在新的教育環境下,教師要對課文作者、背景以及課文中出現的某些元素進行拓展,以開放學生的學習內容,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
例如:在學習《梅蘭芳蓄須》一課時,如果學生對京劇缺乏一定的了解,難免會對課文中的一些情節產生困惑,所以我便為學生拓展京劇相關的常識。比如在講第一自然段時,我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梅蘭芳的劇照,并向學生提問:“大家了解梅蘭芳嗎?你能猜一猜他的性別嗎?”一部分學生從課文中的“他”可以做出準確判斷,但是會對梅蘭芳的名字以及旦角扮相產生疑惑。于是,我給學生介紹京劇中生、旦、凈、丑這四大行當,以及民國時代的京劇四大名旦——梅、程、尚、荀。通過我的介紹,學生了解到男性可以在京劇中扮演旦角,進而能夠理解文中梅蘭芳的遭遇以及他應對困難的行為。所以說,在語文教學中拓展課文中出現的其他文化元素,對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含義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多維思考,開放學生思想
不同于數學以及其他學科的是,語文學習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其實并沒有標準、統一的答案。比如對于同一段文字,不同的人會從不同的角度、層面去解讀,進而得到不同的結論,這也是語文開放性的一種體現。然而不難發現,在分析課文內容時,很多教師習慣對學生的想法強加干預,甚至將整理好的結論直接灌輸給學生,這樣不僅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也影響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為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從多個維度進行思考,允許學生發出不同的聲音,從而真正構建思想自由的課堂。
例如:在學習《去年的樹》一課時,我便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角度思考這個故事所要傳達的道理。其中一名學生答道:“這個故事里的小鳥和大樹情誼深厚,它們告訴我們要珍惜友情。”另有學生答道:“大樹被人運走了,可是小鳥還是執著地尋找它,并為它唱歌,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應該遵守諾言。”我表示贊許,并鼓勵學生提出新的見解,之后又有學生表示:“如果沒有伐木工人砍樹,這對朋友就不必分離,所以這個故事是想告訴我們要愛護環境,不能亂砍亂伐……”可見,在閱讀教學中開放學生的思想和言論,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進而使學生對課文內涵產生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總之,開放式教學不是舍本逐末,不是無限制地拓展,而是真正體現語文豐富、包容、多元等特質的一種方式,是提高學生閱讀、思考、探究能力的一種途徑。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加強開放式閱讀教學的實踐,以更好地實現語文課程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周紅娟.小學語文開放式課堂的構建分析[J].華夏教師,2018(27):73.
[2]方暉.新課改下的開放式語文教學探究[J].成才之路,2017(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