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靜 戴芳銀
摘?要:新課改對低年級語文閱讀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以讀為本、讀中積累、讀出情感、讀出趣味。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即便是教師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孩子們不愿意讀,泛泛地讀、心不在焉讀的現象普遍存在,與閱讀教學目標相去甚遠。基于此,本文以小學一年級語文課程為例,探究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激趣教學;閱讀教學;一年級課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前進的動力,在興趣的指引下,無需教師和家長的催促,孩子們就能積極主動的閱讀,與作者達成情感的共鳴,探尋文章的主旨,思考課后問題,既節省教學時間,又能提升教學效率,因此受到了教師們的重視,引發了大家的思考:如何才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致。而筆者身為其中的一員,也發揮自身素養,進行了多方探究,終有所獲,具體如下所示。
一、師生關系良好,引導學生閱讀
除了家長,學生與教師接觸時間較長,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教師與學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師能贏得學生的尊重,也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致,而被學生討厭的教師,會讓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影響學習效率,為此筆者提出了自己建議,教師要降低自己的身段,親近學生、熱愛學生、了解學生,成為學生的好朋友,給學生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幫助學生成長進步,引導學生進入閱讀,愛上閱讀。
如,在學習《要下雨了》這一篇文章時,筆者提前調查了學生對雨天的喜愛程度,得知大家的想法后,特意挑選了一個下雨天教授本文。正當師生進入閱讀,讀到小白兔與小魚之間的對話時,天空正好下起了雨。頓時,孩子們的注意力被風聲,雨聲所吸引,無心閱讀。見此情景,筆者詢問了大家的意見:是不是想要去感受雨?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隨后,師生拿上自己的雨具沖到了雨中,用鼻子嗅雨的味道,用眼睛看雨的心態,用耳朵聽雨的聲音,大家忙的不亦樂乎,心情得以放松,行為也十分自由。等到大家盡興后,筆者帶領學生重返教室,繼續之后的閱讀活動,這一次的閱讀任務是觀察小白兔回家的路程,引發了大家的思考,也激發了大家的閱讀興致。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與學生關系良好,教師在授課之前進行了課前調查活動并依據學生的口味挑選了一個雨天教學,帶領學生到室外感受雨,迎合了學生的心理訴求,最后用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完成了閱讀任務。
二、巧用教學手段,吸引學生閱讀
學生閱讀興趣不足,除了自身原因外,還受外界的影響,如嘈雜的環境,閱讀形式單一,閱讀理念落后等等。基于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巧用教學手段,給學生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如,在閱讀《小壁虎借尾巴》這一篇文章時,筆者邀請其他同事排練了一場課本劇,形象生動的表演,趣味化的語言以及豐富的故事情節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為了將同學們的注意力集中到教材文本中,演出活動演到一半就結束了,吊足了學生的胃口,不等筆者催促,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打開了教材,想要知道燕子阿姨有沒有將自己的尾巴借給小壁虎。學到《一分鐘》這一課內容時,筆者用一個謎語引出了時間這個話題并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分鐘是多少呢?你能在一分鐘內干什么呢?你認為一分鐘重要嗎?問題引發了大家的思考,尤其是在回答最后一個問題時,孩子們有了分歧。見此情景,筆者說道:請大家打來教材文本,看一看一分鐘的作用,引導著學生進入到了閱讀文本中。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或者排練課本劇或用謎語和問題作為導入活動,都吸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值得教師們學習借鑒。
三、家校聯合教學,提供閱讀環境
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十分重要:有的家庭閱讀氛圍濃厚,學生深受熏陶,從小就喜歡閱讀;而有的家庭被手機和麻將包圍,消磨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此外,班級閱讀氛圍,學校閱讀環境也十分重要,為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教師要主動聯系家庭教育力量,讓家長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還要引導、監督學生閱讀,當然,班級、學校也會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如,在學習《烏鴉喝水》這篇文章時,筆者布置了課前預習活動,即讓學生識讀生字、借助拼音完成閱讀。為了提高作業完成率,筆者將作業上傳到了家長微信群中,以期能發揮家長教學力量的引導性、監督性作用,掃除干擾因素,協助學生完成閱讀任務。除此之外,筆者還向學校提出了建議:希望學校能舉辦讀書交談會,讓不同年級的學生聚集到一起閱讀,交流閱讀心得,分享閱讀技巧,在全校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認識到了環境的重要性,于是主動聯系家庭教學力量,發揮了家長引導、監督作用,營造了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同時班級、學校也盡可能組織一些閱讀活動,旨在形成人人愛讀書,人人想讀書的良好閱讀環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綜上所述,為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上述幾點看法,以期能為教師同仁們提供了借鑒。
參考文獻:
[1]邵保平.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對策[J].內蒙古教育,2017(06).
[2]周國忠,張瑞杰.培養學生興趣實現“減負”增效[J].黑龍江教育,2000(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