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江朋 李剛 黃娟
【摘要】21世紀是全民創新的時代,社會對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需求越來越大。針對企業普遍反映的高職畢業生在工作中循規蹈矩、缺少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問題,作為與企業緊密聯系的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增強創新精神、樹立創業意識、提升創新創業能力,有效解決企業的用人需求問題。
【關鍵詞】高職院校;多元立體;創新創業教育
目前,國內相當一部分高校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只是為了提高學生就業率,就業率好的高職院校并不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還有些高職院校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就是培養部分優秀的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技能大賽,忽略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大眾化、普及性原則。鑒于此,全面實施以創業為導向,以“雙創+專業”模式為特色的創新創業基礎課程建設顯得格外迫切。在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培育基礎上,高職院校要更加注重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高度融合,努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競爭力。
一、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新思路
為積極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順應新時代發展潮流,高職院校要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與專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體系建設進行融合,通過各類創新創業平臺,以創新帶動學習,以創業帶動就業,形成并不斷完善“多元立體互動”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式,培養具有創業意識、創新能力和開拓精神的綜合性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從而開拓一種以專業技術?;A、“退可守”,以創新創業求發展、“進可攻”的新局面,踐行“擁一技之長,求全面發展”“入就業之流,開創業之河”的創新人才培養新途徑。
高職院校要將創新創業基礎課程與專業教學相融合,實施以實際工程為載體的項目化教學,將企業的真實項目、業務和產品以技能實踐的形式引入教學,以實踐促教學,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施“意識—知識—能力”三層次推進,完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多元立體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實施方法與過程
(一)培養過程主體化
在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處于引導位置。在日常教育過程中,鼓勵學生去發現并嘗試新領域、新事物,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從而產生新的想法,在詳細分析自己想法的可行性后,向指導老師提出自己的思路。指導老師只在思路和方法上提出建議,而不在具體實施方式上過多地干擾學生,讓學生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式和方向。
(二)培養渠道多樣化
1.課程教學中凸顯創新創業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創新創業的培育主要集中在“校內教學”“企業施工實習”和“頂崗實習”三個方面。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開拓新思路、表達新想法,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運用創新理念的目的;在企業實習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現有工法中的缺點和不足,運用自己的知識提出優化方法,以達到將想法付諸實踐的目的;在頂崗實習過程中,鼓勵學生在現有的工作經歷和技術基礎上發現新問題、開拓新領域,大膽創新、謹慎創業,以達到用現實結果檢驗自己創新、創業理念的目的。
2.二課活動中凸顯創新創業教育。在日常教學任務以外,教師還要組織學生開展豐富而有意義的二課活動。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周末及業余時間,開展“我的創業觀、就業觀”“大學生創業基礎與實踐”等各類特色二課活動。組織成立有專業老師指導的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學術專業組織,并積極開展各類活動,結合地方創新創業指導中心開展創業培訓活動,從而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3.各類競賽中凸顯創新創業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各類技能競賽之中,組織相關專業教師研究、確定參賽方案,積極動員學生報名參加,并為每個參賽項目配備相應的專業指導老師、提供專項資金支持。
(三)培養方向多元化
教師不要拘泥于某一個專業領域,而要努力建立一種多元化的培養體系。堅持發揮學生的特長,尊重學生的愛好,對有創新意識、有創新能力的學生予以重點培養,對好的想法和思路組建專門的團隊進行實施,并在師資、經費、設備、耗材、場地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通過這一措施,可以在師生中形成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
(四)培養平臺立體化
為強化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要著力打造“社團+實訓室+企業”的立體化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平臺。成立學生社團,打造學生自我管理的創新創業平臺,為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特長進行創新創造提供條件。開放校內實訓基地,打造教師專項指導的創新創業平臺,學生可隨時利用現有的實訓條件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各種專業技術的創新活動。利用頂崗實習的機會,打造企業實戰的創新創業平臺,讓學生結合企業工作實踐,利用所學知識,在老師和師傅的雙重指導下解決實際問題,提出更為科學、高效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創新能力。
三、以多元化的培養模式,增強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開發和培養
高職院校要堅持主體性原則,積極發揮專業教育的作用,大膽改革,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因素,逐步形成多元合作的人才培養機制,助推職業教育發展。
一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激勵政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通過各類創新平臺,增強對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開發和培養。二是充分發揮專業教育的作用。在自己熟知的領域創新創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提高創業成功率。三是對接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增強環境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學生的創新理念有的放矢,創業方法切實可行。四是堅持全員參與、同抓共管,增強育人的活力和合力。五是增強培養層次的多元性,有效解決自主招生與高考招生并存下學生生源質量和知識訴求的差異性問題。通過多元化的培養方式,讓學生不僅擁有一技之長,更擁有“一己之長”。
四、結語
高等職業教育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全面、系統的工程,技能培養是核心,創新能力培養是關鍵。只有從事技術工作的一線人才具有創新意識、掌握創新方法、具備創新能力,形成創新成果,我國才能真正走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康莊大道,助力“中國制造2035”。
參考文獻:
[1]石鵬飛.內涵式發展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33(9):204-207.
[2]冉小平.高職學生素質教育體系構建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5(10):183.
[3]李旭.協同創新理念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6):3-4.
[4]石峰.創新創業視域下高校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評《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與保障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9,310(2):130.
[5]李銳.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
[6]諸云.“雙創”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師創業勝任力實證研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9.
【本文系2018年陜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創新創業基礎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