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紅
摘?要:多元智能理論關注智能的多元發展,倡導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小學英語繪本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小學英語繪本教學應回歸閱讀教學本身,符合閱讀能力的發展規律。在內容選擇上要循序漸進,體現不同學段的差異性;在教學中應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閱讀交流和反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英語繪本;策略
一、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化智能,是指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人的智能不是單一的,人的智能包括邏輯方面的智能、語言表達方面的智能、藝術方面的智能、交流方面的智能、空間方面的智能以及推理方面的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論不僅強調智能組成的多元化,強調智能發展不受局限,而且還強調智能全面化發展,注重突出多方面智能的引導以及完善,實現個性化發展。
二、多元智能理論與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融合的現狀
(一)繪本選擇不合理
多元智能理論在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融合不完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繪本選擇不合理,具體體現為所選取的繪本教材內容單一化、繪本教材形式單一化以及繪本教材與學生學習內容不符合等,教學過程中無法實現多元化教學,無法實際培養學生的各方面智能以及各方面的能力等,繪本內容不變通,無法幫助學生多角度分析知識、多形式學習知識,這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不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形成多元化的學習模式,也不利于學生形成符合現代學習要求的自主思考以及多方面探討學習思維,這對于進一步提升小學英語教學質量較為不利。
(二)教學方式不科學
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無法提升,多元智能理論沒有對此產生實際的影響,造成這一局面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教學方式不科學,具體體現形式就是所采取的教學方式為聽、說、讀、寫的統一化進行,主要原因就是教師還沒有適應這一形式,還沒有實際理解多元智能理論,并且受到傳統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的影響所采取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在聽、說、讀、寫當中最為注重聽、寫,教學形式比重偏差嚴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確立的主要教學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這些理念以及教學方式導致小學英語教學任務化,小學生對此產生厭惡情緒,進一步限制以及影響小學英語的發展。
(三)教學主體偏差性
小學英語教學主體偏差嚴重,教學主體確立不正確,即教學主體為教師,教師引導課堂,是導致多元智能理論無法融入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師在課堂上占主體地位,全盤掌握課堂的走向以及課堂的教學進展,學生之間的交流時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時間明顯不足,對于小學生這一學習主體而言該種學習模式是較為不利的,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明顯縮短,小學生對于英語的興趣明顯下降,這對于小學生交流智力、語言智力的提升極為不利。
三、繪本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選擇合適繪本
繪本選擇是繪本閱讀教學的第一步,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英語繪本的選擇具有特殊性,必須要考慮年級學段學生的英語知識能力,但這并非是主要決定因素。如果將英語繪本閱讀當作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手段,就失去了閱讀本身的樂趣,因此繪本要具有趣味性。多元智能理論重視學生的邏輯推理與思維能力的培養,即在繪本閱讀過程中,要有適當的有挑戰性的內容,才會激發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所讀內容的領悟、推理、反思等,因此繪本選擇還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英語繪本閱讀是可以貫穿于整個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但要根據年級學段的特點,在繪本選擇時體現循序漸進性,如低年級以交際主題為主,中年級以情感主題為主,高年級以文化主題為主,以此來形成系統的英語繪本教學體系。
(二)指導閱讀方法
當前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為讀內容,即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讀懂繪本故事,形成了“教師講故事,學生聽故事”的局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自由想象和探索的空間。更有教師將繪本故事中的詞匯和句子提煉出來.反復操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更加破壞了繪本閱讀課本身的特色。小學英語繪本教學要回歸閱讀教學本身,雖然語言的載體不同,但適當方法的指導,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封面、扉頁、正文、封底等,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信息并積極思考。學生可以根據作者和出版信息尋找自己喜愛的英語繪本,有利于養成英語閱讀的習慣。教師還可以介紹繪本閱讀的幾種方法:先讀文,再讀圖;先讀圖,再讀文;邊讀圖,邊讀文;邊讀,邊猜等。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逐步讓學生掌握閱讀整本書的方法,進而養成英語課外閱讀的習慣。
(三)體現學生主體
在小學英語繪本閱讀中體現學生主體就是把看書、思考的時間留給學生。多元智能理論強調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倡導因材施教和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把課堂主導權交給學生自己,讓他們自主地去發現、去閱讀、去探索。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想象力,并給他們創造想象的機會和空間。英語繪本提供給學生的不僅是英語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故事情境。使學生用心去體會故事中所體現的美、丑、善、惡等,并將之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達成情感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推理與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四)注重交流反饋
交流反饋是小學英語繪本閱讀中的重要環節。由于生活環境和經驗的差異,不同的學生對同一本繪本的理解和關注點是不同的,伙伴之間的交流可以進行相互的補充。教師應組織活動,鼓勵和支持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反饋,并對學生的想法和觀點加以適當的引導。交流與反饋同樣是學生進行閱讀反思的過程,通過比較同伴的觀點和自己的觀點,學生運用邏輯推理和批判思維,達成知識的建構、情感的融合以及思想的交流。
四、結論
繪本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雖然時間不長,但熱度驟增,發展迅速。但目前關于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研究尚停留在經驗總結和探索階段,理論深度欠缺。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倡導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強調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推理和思維等能力的發展,為小學英語繪本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培利·諾德曼.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M].楊茂秀等譯.臺東: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2010.
[2]松居直.我的圖畫書論[M].郭文霞,徐小潔譯.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9.
[3]居直.幸福的種子[M].劉滌昭譯.北京:二十一世界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