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麗


【摘 要】 目的:闡述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工作期間實施風險評估的具體措施及應用價值。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選擇本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94例,結合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對照組輔以常規護理安全管理,觀察組在其基礎上開展風險評估,比較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出現安全事故的總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家屬對本次護理管理的總滿意度相較對照組更高(P<0.05)。結論:精神科在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工作期間開展風險評估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發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水平。
【關鍵詞】 風險評估;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應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pecific measures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risk assessment during the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of psychiatric department. Methods: From April 2018 to April 2019, 94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psychiatric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upplemen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carried out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it and compared nursing. effect. Results: The total probability of safety accid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t the same time, 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the family member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Risk assessment carried out by psychiatric department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the occurrence of safety accidents in patients,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level of patients' families, and advoca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Risk assessment; Psychiatry;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ffect
現今,社會節奏逐步加快,人們在生活、工作期間面臨的壓力相應增大,致使出現精神疾病的概率逐年升高。一旦人們精神方面出現異常,可能發生輕生、傷人等情況,對生活質量、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均造成危害,且對他人構成威脅[1]。因此,醫院精神科在開展護理管理工作期間,不僅應做好常規護理工作內容,更應重視安全風險的預防及處理[2]??茖W準確的風險評估能夠有效分析護理管理期間的潛在風險,便于護理者做好對應干預,提高護理質量。本研究以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94例患者為例,闡述風險評估護理管理的具體措施及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時間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研究對象選擇本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94例,結合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47例對照組患者中包括男性23例,女性24例;最小年齡25歲,最大年齡77歲,平均年齡(48.4±1.3)歲;其中11例患精神分裂疾病,9例患偏執性精神疾病,14例患情感障礙疾病,13例患癲癇性精神疾病。47例觀察組患者中包括男性24例,女性23例;最小年齡24歲,最大年齡76歲,平均年齡(48.3±1.4)歲;其中12例患精神分裂疾病,10例患偏執性精神疾病,13例患情感障礙疾病,12例患癲癇性精神疾病。對比發現,兩組患者基本信息較為相近(P>0.05),與本次研究要求相符。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管理干預,護理者實時監控患者情緒變化、行為舉止等,指導患者正確服用治療藥物等。觀察組患者采取風險評估護理管理干預,具體措施為:
1.2.1 建立風險評估控制小組 院內精神科室需建立自己的風險評估和控制小組,由科室主任和護士長共同擔任組長,并選拔工作經驗豐富且職稱為護師的護理人員擔任小組長,基層護理人員作為組員,根據排班表選定實際執行評估和控制工作的風險管理小組。所有小組成員均需定期進行培訓學習,重點培養風險評估能力、緊急風險應對能力等,包括醫療意外、疾病意外、患者意外、環境意外等各項內容,并加強護理人員對于交接班和互相監督工作的重視程度,培養基層護理人員對緊急預案評估和編寫的能力,盡量做到全面掌握[3]。另外,還需在科室內建立高效的考核制度,包括文字考核、臨床操作考核、演習式考核等多種方式,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結合的模式,將考核成績直接與工作績效掛鉤,并對成績優異者予以物質和休假獎勵,以此激發護理人員主動學習的熱情。
同時,需在精神科室內建立緊急人員制度,緊急人員均由考核成績優異者擔任,其不僅需要保持24h通訊暢通,處于隨時待命狀態,還需負責對各類違禁品和保存室鑰匙進行管理,并給予緊急人員更多優待政策,包括工資補貼、職稱評定機會等,以提高緊急人員的主動性[4]。
1.2.2 制定風險評估標準 由科室管理主任和護士長負責制定風險評估標準,由風險管理小組各小組長負責執行評估工作。評估標準應包括患者意外(暴力事件、自殺自傷、出走等)、護理意外(用藥錯誤、患者抗拒服藥、墜床等)、疾病意外(合并臟器疾病、壓瘡、內分泌疾病等)、環境意外(停電、設施損壞、火災等),根據每項意外對單一患者影響程度設計分數,綜合評估后將結果分為3個不同的等級,分別是低風險、中風險以及高風險[5]。其中低風險患者僅采用常規護理和看管即可;中風險患者則需加強日常看管,但無需使用約束物品,每日需清點病房內物品數量、服藥時要確認服用后方可離開,還需注意患者日常行為,觀察其是否有加重趨勢;高風險患者必須施行定時監看制度,密切記錄患者的行為,尤其對已經出現自殺、傷人等傾向幻覺者,在交接班時要重點標記,且病房內可能傷人的所有物品均需撤走,必要時可使用約束帶控制患者。另外,對于存在嚴重臟器合并癥的患者需單獨標注,并將其劃歸為一類風險患者群體,以方便開展合并癥的治療。
1.2.3 制定彈性排班制度 精神科室需根據已有的人力資源情況制定合理的彈性排班表,尤其是國家重要節假日、夜間等請假可能性較高的時段,更好做好人員的調配工作,保證科室內正常的運作[6]。實際排班時要注意新老搭配和性別搭配的問題,其中經驗豐富的護師可搭配實習護士,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培養新人,而男性護士則主要分配到中風險、高風險患者看護工作中,以彌補女性護士體力上面的不足,另外計算機方面的操作可多交由新入職護理人員進行,以彌補年齡較大護理人員能力的不足。
1.3 觀察指標
統計并計算兩組患者發生安全風險的概率。向患者家屬發放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患者家屬對此次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分為3個等級,即滿意、一般、不滿意??倽M意度為滿意率與一般率的總和。
1.4 統計學分析
將本次研究結果錄入SPSS 20.0軟件內完成處理分析,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安全風險發生概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計出現安全風險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患者家屬滿意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家屬對此次護理管理的滿意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當前精神類疾病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究其原因與當下群眾生活、工作、學習等精神壓力日益增加有關,且精神類疾病年輕化的趨勢也在逐漸增加,已經成為了社會問題之一。臨床較為常見的精神類疾病包括抑郁癥、精神分裂、狂躁癥等,其不僅會影響患者自身的生活質量,部分嚴重者還很容易發生自傷或傷人的問題,而這也是精神醫院或精神科室工作風險的重要誘因[7]。為避免這類風險問題的發生,必須建立風險管控小組,加強護理人員風險管控能力的培訓,同時完善科室風險評估標準,根據患者潛在的風險等級開展不同的護理方式,既可保障風險的控制,又能夠優化人力資源的配置,尤其是對高風險患者,其傷人和自傷的概率要高于其他患者,且容易發生逃離醫院的問題,一旦流入社會就可能會造成巨大的危害。
綜上所述,對于此類高風險患者需增加男性護士的比例,可以保證更好的控制效果,也可以降低女性護士在工作中受傷的概率和程度,更好地保護醫護人員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辛沖,任玉平,崔琰.護理風險評估技術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08):376-377.
[2] 唐敏.風險評估在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19,(06):174-175.
[3] 付萍.風險評估在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上海醫藥,2017,38(18):38-40.
[4] 廖海岑,韋盈盈,零枝.暴力風險評估在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的應用[J].醫藥前沿,2017,07(36):316-317.
[5] 宋乃云,郝晶晶,楊文麗,等.精神科住院患者護理風險評估長效機制的構建與實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7,23(17):2799-2802.
[6] 羅斯莉,汪麗莎,李春陽,等.防暴技能和暴力風險評估在精神科暴力患者中的應用與分析[J].現代醫院,2017,17(04):480-483.
[7] 宋艷梅.風險評估在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34):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