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觀安
【摘要】物理科是一個十分抽象和難度系數較高的科目,尤其對于初中生而言,物理是一門新接觸的重要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對物理科的濃厚興趣和求知欲對學生的發展十分重要,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運用適合學生的授課技巧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講授理論時結合物理實驗。同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語言,增加生活元素,設計合理的教學計劃,進行階段性測試,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技巧;學習興趣
針對初中生而言,物理是他們新接觸的課程,這門課程有一定的難度,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在進行物理知識的講授時,傳授新知識十分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具備足夠的物理知識和教學技巧,來促進學生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學生保持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和研究物理的熱情。
一、初中物理教學的技巧運用
初中學生物理成績的好壞,與教學的方法和技巧分不開。在技巧的運用中,比如理論學習與物理實驗相結合、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根據學生聽課狀態調整教學語言、以學生為中心和注重積累實行階段性考察等。本文對初中物理教學的技巧進行了闡述說明,旨在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探索物理的奧妙,最后的階段性考察,突破了重點和難點。初中的物理學習相比較于其他科目的學習,由于抽象思維的難度增加,很多學生由于不適應物理的學習特點,出現成績下滑。因此,初中學生物理成績的好壞,是與教學的方法和技巧分不開的。在教學技巧的運用上,教師要教會學生的基本功,要使物理課堂充滿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在智力方面得到發展。物理教師在向學生講述基本物理知識的同時,要啟發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物理知識層次,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物理。
二、初中物理教學的技巧方法
第一,理論學習與物理實驗相結合。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做與所學理論知識有關的實驗。有趣的實驗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時候,可以更專注于新知識,全心全意地放在實驗上。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起學生尋找答案的熱情,而在這種時刻,學生對相關理論的理解也可以愈發深入,對基本內容的掌握也愈發熟練。例如,在學習部審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完成試驗。一名同學用手指甲慢慢地撓動桌子,保持一種讓站在身旁的同學聽不見聲音的程度。第二次,學生保持這種力度撓動桌子,這時,小組的同伴側耳輕貼同一張課桌的桌面上,會聽到小組成員撓桌面的聲響,因此可以得出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的結論。這樣的實驗具有操作的可行性,十分簡單,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實驗的知識記憶得更加深刻。
第二,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物理的許多內容是十分抽象的,學生在學習思考時有時會覺得困惑甚至是厭倦,需要教師在講授知識時盡量把基礎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例如,通過香水的味道可以聯想到分子的擴散現象;通過日食、月食的情況可以聯想到光的直線傳播。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材第五章第四節《眼睛和眼鏡》的知識講解時,可以用近視眼和老花眼、近視鏡和老花鏡等生活實際的例子加深學生的理解。讓學生觸摸鏡片的形狀,理解兩種鏡片的功能,聯系生活中的近視眼和遠視眼的具體癥狀,理解近視眼老花眼的形成原因在于人晶狀體的折光反射,而通過透鏡進行調整使物像能夠準確地投到視網膜上,從而解釋眼鏡對眼睛的矯正原理。在解釋原理的同時,向學生滲透愛護眼睛健康用眼的知識,使學生健康成長。
第三,根據學生聽課狀態調整教學語言。教學過程是一種具有技術性的過程,教師要善于運用技巧讓枯燥的學科充滿情趣,以實現高效的教學。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厭學。這就要求教師變換講課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師講話速度不可以太快,否則可能使學生跟不上節奏,缺少思考的時間;也不可過慢,否則學生容易無精打采;教師聲音不可以一直很高,否則會讓學生感到疲倦;聲音也不可以過低,否則學生容易聽不清,也容易分神。結果顯示,適合的授課用語可以使學生在聽課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提高了教學效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的授課用語應盡量做到活潑、詼諧、有趣、簡明準確、速度適宜和高低有度,這樣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聽課熱情,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四,變革授課方式,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積極調整自己教學方法,放棄“填鴨式”的教學方案,關注學生訴求。比如,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影視、圖像等元素,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充滿活力。在2012部審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材第三章《物態變化》的授課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展示了圖片和視頻。通過霧凇的圖片,學生更好地理解了凝華的原理,通過樟腦丸聯想到升華,利用紙鍋燒水的視頻了解到沸點的知識。另外,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預習和獨立思考的鍛煉,教師布置課下自學的任務,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對內容進行了解。同時,其他學生可以進行補充與提問,教師要起到答疑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評價學生的提問水平與自學能力,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水平及交流技巧,使學生健康成長。
第五,注重積累,階段性考察。教師在制定授課計劃時可以加入一些階段性測驗的內容。例如,在講授2012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材第五章的內容時,教師利用章節測試發現學生對《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這一部分掌握不牢,理解也不十分透徹,于是在測驗結束后教師根據學生錯誤率較高的題目對學生進行講解,進一步夯實了基礎。教師在授課時要選擇合適的教輔資料配合教學,讓學生鞏固知識,把握學習方向,在每節課后布置一定的習題,讓學生及時回顧和溫習。在學完一章知識后進行測驗,查漏補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夯實基礎,加深理解,開拓思路,鍛煉答題技巧,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物理學科素養。
綜上所述,物理是中學生新接觸的一門課程,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研究興趣的激發。通過學習,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科學精神,鍛煉了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物理科的教學需要教師認真研究課本特點,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及自身授課水平制定合適的方案,利用恰當的教學技巧,進一步提高物理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郭先立.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技巧[J].考試周刊,2018(049):157.
[2]許月珍.淺談改進初中物理教學提高物理教學質量[J].考試周刊,2018(027):169.
[3]梁瓊玉.淺談“自學、探究、生活”初中物理教學模式的實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