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與倫
關鍵詞:國際理解教育 校本課程 全球狂歡 構建實施
一、內涵與價值
“全球狂歡”校本課程以月份為順序,向學生介紹有典型代表性的15個節日。課程通過視頻欣賞、民俗體驗等課堂活動具體展開。可以說,“全球狂歡”是一門具有多樣性、可選擇性和創新性的特色校本課程。與強調學科知識為主的傳統課程相比,本課程更注重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生活體驗,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的差異性,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
“全球狂歡”課程中的文化內容涵蓋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的四個維度。學生通過了解不同國家的節日文化起源、神話傳說、慶祝方式和國際評價等,可以對各國文化形成正確的認知,培養文化思辨能力,提升國際文化意識。
全球各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文化都是在各自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社會背景下產生的特定的文化形態,擁有不同的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及各自獨有的表現形式。本課程從各國傳統節日入手,深層次地向學生介紹世界各地、各民族的文化底蘊、文化特色和民族特點,使學生在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基礎上包容文化的差異性,探究文化現象背后的機理,進而達成理解,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個人價值取向。
二、實施策略
1.情境活動是關鍵。
創設文化學習情境,進行交際性操練。在校本課程實施中,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學習文化知識,教師可以創設一種相對真實的學習情境,變抽象為形象,把靜止的語言文字變為動態的生活場景,使學生在動態的環境中接受教育,引起共鳴,激發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環境,選擇適合的話題,讓學生更形象地感知文化內容,并在情景中體會、分析、對比各國文化異同,形成具有國際視野的文化意識。例如,“全球狂歡”第二課時介紹印度灑紅節的神話傳說和慶祝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每個小組代表一個國家,讓學生分享不同國家的人們慶祝新年的方式。在情景對話的過程中,不但增加了學生使用英語交流的頻率,而且讓學生對于不同國家對新年的慶祝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
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品味中外文化的差異。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文化主題和不同年段學生的學情,開展教學活動。在七年級可以開展英語歌曲大賽、文化主題海報設計大賽等;在八年級可以開展英語話題演講、影視配音等;在九年級可以開展戲劇表演、英語脫口秀大賽等。例如,“全球狂歡”第十五課時介紹圣誕節,七年級就可以開展“英文圣誕歌曲大賽”。學生不但欣賞了英文歌曲的優美旋律,體會了原汁原味的英語,而且在歌唱的過程中,感受到圣誕節的祥和與歡樂。另外,教師也可以根據不同的節日特點,引導學生親自參與到節日慶祝的過程中。例如,“全球狂歡”第十一課時介紹加拿大楓糖節的美食楓糖。教師可以先通過影視欣賞,讓學生了解楓糖的制作過程,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體驗楓糖的制作過程或直接品嘗美味的楓糖。
2.多方合作是基石。
相對于國家課程,校本課程涉及的范圍不僅僅停留在學生、教師、課堂層面,而是附著于校園、家庭、社區三個方面。為了加強學生的體驗感,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全球狂歡”課程打破學科、課堂、學校的壁壘,利用豐富的社會資源,為校本課程的實施保駕護航。例如,第二課時介紹威尼斯狂歡節,學生在校園里舉辦“狂歡派對”“面具之夜”等主題游行活動,學校、教師給予配合與協助。學生帶著任務自主組隊,制定方案,在實踐中體驗和感受不同的節日文化,提升了團隊合作能力。而第一課時介紹中國傳統佳節——春節時,引導學生和家人、親戚、鄰里一起,動手剪窗花、貼春聯、包餃子……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家庭和社區的全力配合,學生的參與由課堂轉向校園、家庭和社區。學生在和家庭成員、社區鄰里共享節日文化的同時,不但獲得了文化知識,而且提升了交際能力和人文情懷。
3.健全體系是保障。
在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特別注重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評價三個階段。
在思想上,教師必須更新傳統的教學觀,學習新的課程理論。國際理解課堂是“雙主體”課堂,突出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座談會”分析學生學情,或邀請相關專家團隊參與,結合教學需要,以改編修訂的方式,將校本課程逐步完善成適合本校學生的課程。另一方面是學生的選課方式。學生通過負責教師制作的“迎新海報”了解課程內容,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筆者在實施課程的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對于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比較模糊。因此每學期初,學校可以通過小講座或體驗課的形式,向學生呈現各校本課程的特色,為學生的自主選擇和自主發展提供支持。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增加學生的思辨和實踐機會,讓學生在活動浸潤、情境體驗、探究內化中訓練思維。國際理解課堂也是培養責任的課堂。它一方面要求學生學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另一方面強調通過各種活動提高學生對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為了避免這種補充式的課堂流于形式,學生要制定自己的成長規劃,每節課要做好學習記錄,真正在課堂中由理解到形成見解再到采取行動。
“全球狂歡”課程的評價方式以表現性評價為主,對學生的學習考核以展示、表演為主,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全球狂歡”校本課程促使學生以國際理解的態度,學會與他人共生共存,提升了“全球公民”意識,培養了應用國際語言交流的能力,形成了和平、民主、發展的全球視野和胸懷,能夠從全人類發展和全球進步的角度思考問題,增進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努力成長為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