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英/洛陽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筆者采取定性、定量結合法,以××學校的兩個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其英語寫作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為期3個月,實證研究兩種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
本次研究以問卷調查法和測試法為主,針對××實驗學校的兩個普通班學生,對其英語寫作分別實施結果法和過程教學方法,為期3個月,后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測,以此來了解兩種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本次選擇的學生英語綜合水平良好,從表1中可以看出學生的基本情況一致,學生的英語寫作成績基本控制在12分左右。
學生基本信息調查班級1 班級2學生數量分別是50人,英語能力都良好,班級1英語寫作平均成績:12.45分,班級2英語寫作平均成績:12.08。

表1 班級測試前后等級成績劃分
1、教學實踐
結果教學法的教學內容:英語五大句型;段落寫作(主要是對學生寫作段落的一致性、連貫性進行教學);短文寫作(教師依據作文類型,尋找范文,分析其結構,并讓學生進行模仿);寫作材料教學(教師主要是提倡學生背誦英語寫作的相關資料,并且整理詞語的固定搭配和優美的句子等,讓學生積累足夠的語言素材)[1]。
過程教學法: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為學生提供常見的英語寫作話題或材料,讓學生尋找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內容,討論寫作意圖,以此來發散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明確寫作目的后,要讓學生進行嘗試寫作(如進行某一類話題的模仿寫作,允許學生在課下搜集相關的資料,完成大綱,初步寫作);課堂上作文寫作完成后,要及時進行評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互評閱,教師告知學生評閱的標準,讓學生對于寫作的內容進行評價;學生評價完成后,教師再次進行點評,一方面是了解學生互評的情況,另一方面是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了解;最后在課堂上,教師點評,學生評價,讓學生認識到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將作文返還學生進行修改,后由教師進行二次評價[2]。
2、寫作測試
寫作測試主要目的是測試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及培養其寫作能力,本次測試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主要是測試其英語寫作成績,第二,主要是測試英語寫作的能力,包括英語寫作的準確性、復雜性和連貫性,對數據進行判斷,從而獲得綜合教學效果。為了保證教學測試的公平性,本次的評卷教師在評閱前要進行培訓,保證評閱標準具有較高的一致性,而后進行評閱。
3、數據統計
測試方法:經過3個月的教學實踐后,要對學生的寫作情況進行調查,了解英語教學效果。本次英語寫作總分為15分,優秀13.5~15分,良好12~13.5分,中等10.5~11.5分,及格9~10分,不及格<9分,按照該要求進行評價。除了分數評價外,還要對學生作文的整體性進行評分,主要是對學生作文的宏觀結構(指文章的整體結構)、統一性(文章步驟統一,應用句型要統一,句子表達的意思要統一)、連貫性(句子、段落之間的連貫程度)、完整性(主要是指思想內容通過段落完整的表現出來)和詞匯準確性(各種詞匯應用的正確率)進行判斷,每個評價指標總分為100分。
兩個班級的總人數均為50人,班級1實施結果教學法,班級2實施過程教學法,兩組學生連續學習3個月。按照評分標準對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進行調查,具體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表1顯示,測試前,將統計學軟件分析,班級1與班級2學生的英語寫作成績無明顯的差異(P>0.05),教學實驗后,經統計學分析班級2學生的優秀、良好、中等、及格的成績與班級1存在顯著差異(P<0.05),優秀者占比24%,良好占比56%,綜合占比為80%,這說明班級2的學生成績以優秀和良好為主;而班級1的學生良好占比36%,中等占比26%,說明該班學生的成績以良好和中等為主。
從兩個班級學生的作文寫作質量來看,兩個班學生的五項成績均有所提高,其中作文的完整性提高最快。班級1:學生作文的統一性提高最慢,增長分數為7.9,作文的完整性提升最快,增長分數為17.63;班級2:學生作文的詞匯準確性提高最慢,增長分數為13.05,完整性提升最快,增長分數為23.49,從整體上看來,班級2的各項的提高分數均明顯高于班級1,這說明班級2的教學質量較高。
兩個班級的絕大多數學生(均>50%)都認為結果教學法和過程教學法都對英語寫作有促進作用,而且比較喜歡這種教學模式。班級1:約有60%的學生認為結果教學法可以有效提升作文的質量,但僅有56%的學生認為可以提升準確性;班級2:約80%以上的學生認為過程教學法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可以有效提升作文的基本結構。但比較兩組調查問卷的結果,班級2學生對過程教學法的認可度要明顯高于班級1學生對結果教學法的認可度[3]。
兩個班級的學生在經過不同的教學實驗后,學生的學習成績均有提高,而班級2學生的成績提升程度更為明顯,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的學生成績均提高,不及格率由16%下降至2%,而班級1不及格率由12%降低至4%,由此可見過程教學法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寫作成績。
從表1可知,兩個班級學生英語寫作提升最快的就是文章的完整性,說明學生的構思效率提高,內容表達質量提升,而班級2的各項成績均要明顯優于班級1,這說明教師應用過程教學法,通過引導學生思維,啟發學生的現象力和創造力,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敏捷性,同時也能夠促使學生整體把握寫作,做到結構清晰、層次分明,保證段落的統一性和連貫性,同時也能夠讓學生自主調配相關詞匯,豐富文章的內涵,提高文章的綜合質量。
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上,應用過程教學法,著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潛力,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由被動寫作變為主動學習,逐漸克服“畏懼”的情緒,并積極主動的接受反饋意見,不斷改正寫作的不足之處,全面提高英語寫作能力。
英語寫作與漢語寫作不同,因此在教學上,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目前,我國英語寫作教學上,比較常見的兩種教學方法就是結果法和過程法,研究顯示過程教學法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讓學生在重復訓練中提高自身的英語寫作能力,促使學生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