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自信展示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高度的核心價值,國有企業文化正是這種國家民族文化在企業中的反映。新時代國有企業應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堅定的理想信念來展開文化建設,建立起具有強大凝聚力的核心價值觀,并將其轉化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優勢,從而助推國有企業向世界先進企業發展。
關鍵詞:文化自信;企業文化;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F2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3-0011-02
一、文化自信與企業文化
(一)文化自信是民族持久發展的不竭動力
文化自信展示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高度自信的文化價值,也體現了一個政黨的自身文化建設水平。這種持久力最長、定力最強的自信,能由內而外形成強大的凝聚力與感召力,因此,這也是最根本的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2]。中華民族在向偉大復興目標進發的過程中,全民族都必須樹立文化自信,通過促進民族文化的高度繁榮昌盛來實現偉大中國夢。
文化自信建立在歷史、國力、理論、領導四維根基之上。中華民族有著深厚的優秀文化積淀,文化自信具有深厚的歷史根基;近代革命文化成果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歷程都為文化自信積累了豐碩的經驗;改革開放后國家綜合實力的日趨強盛為文化自信提供了強大的國力根基。與此同時,文化自信堅持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作為核心理論指導,保持高度文化自覺,大膽進行文化創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在新時代下,領導根基是文化自信保持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
(二)企業文化與社會意識形態發展緊密相連
文化反映的是社會的意識形態,也體現了相應的國家制度與組織結構。企業文化,又稱組織文化,是企業全體成員的特性與意志體現,同時也反映了企業的科學文化水平。企業文化是企業形象的象征,其中反映了企業發展的價值觀。對于公眾來說,企業文化符號所代表的就是企業本身。企業歷經一定時間的發展,在企業領導者的管理規劃下,在創造經濟財富的同時,也孕育了獨特的精神財富,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內涵呈現。對于企業來說,其文化核心就是企業的價值觀,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企業的各種規章制度,還有企業內部形成的統一行為準則,對外則表現為企業的道德規范。
企業的建立與發展,其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獲取經濟效益,因此,其文化內涵也必定包含有經濟意義,同時經濟效益也會影響到企業價值觀的發展。企業的產品中就包含有企業的文化訴求,這種文化訴求通過產品傳播出去,對社會文化產生一定影響。企業文化理念以及文化習慣的生長力非常強大,它可以由一個機構、一個部門所產生,也可以是一個集體甚至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個人所產生,其所反映的是企業的一種美德,在企業組織中,這種美德可產生于任何一個層級,并通過企業的內部活動滲透到企業的一切活動中,形成廣泛的影響力。
二、推動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具有時代意義
(一)國有企業文化建設是對文化強國戰略的具體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僅涉及中華民族的尊嚴,更關系到國家的安全與人民的幸福。當今復雜的國際形勢所帶來的文化侵襲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而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應對措施就是建設文化強國[3]。企業強則國強,國強則企業更強。尤其是國有企業,其命運與國家發展狀況密切相關。強大的企業群體是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龐大的國有企業群體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主體,也是黨執政的重要力量與興國戰略的重要支柱,因此,國有企業也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政治基礎。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圍繞先進社會主義文化來發展,以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為根本,以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為目標。
(二)國有企業文化建設是對企業綜合實力提升的內在要求
知識經濟時代,文化的影響作用更加突出,作為企業根本的軟實力,文化建設更直接關系企業綜合實力。國有企業文化建設,是對培養先進企業理念探索的過程,也是構建先進文化體系、塑造文化品牌的過程,更是推動制度創新、弘揚企業精神的重要手段。文化建設推動國有企業行為文化向正確方向發展,并形成優秀的精神文化,以此來提升品牌的價值、企業聲譽,進而傳播企業形象,并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三)國有企業文化建設是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企業的發展要以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為目標,要不斷強大企業的競爭力。世界一流企業不僅體現在效益與質量上的一流,同時也要求企業管理與文化管理是世界一流[4]。國有企業要做強做大,就必須通過文化建設來強大企業,強化黨在企業中的執政基礎,促使黨的政治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推進國有企業轉型升級、結構優化,逐步達到世界一流企業的標準要求。
三、推動新時代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路徑
(一)增強國有企業的核心價值觀
堅定文化自信,即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增強企業核心價值觀。企業發展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各種制約,企業價值觀也會面臨各種侵襲與破壞。因此,當下國有企業必須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理論指導,企業文化建設才能正確且健康發展。國有企業在構建核心價值觀體系時,必須圍繞企業自身的發展狀況,結合所處的社會環境來進行;文化建設必須具有高度科學性,還應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才能從思想上強化對政治與組織的建設力度。企業所確立的核心價值觀,其目標是使企業的綜合效益得到不斷的提高,并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組織觀念與價值觀念。
企業文化是一種典型的無形資產。文化的核心價值必須通過創新才能得到不斷提升,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文化建設的開展,需要企業具有較高的內部凝聚力,同時還要確保經濟上具有良好的創造力。通過創新文化,能促使自身優勢轉化為正確的核心價值觀,使得企業形成科學發展觀,最終轉化為核心競爭力。
(二)領導者應在國有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榜樣作用
企業領導者的才華與能力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其個人文化素養則決定著整體文化建設的狀況。企業管理戰略中就涉及到文化戰略,經營者作為“總設計師”對文化形象塑造進行規劃與引導。企業文化創造,必須與社會發展規律相符合,企業家的素質修養必須與時代發展要求相符,才能成為企業員工的模范,員工素質才能得到更好發展。優秀的企業文化下,領導會自覺以身作則;員工則尊重企業規則,員工與領導齊心協力來發展企業,使企業在發展壯大過程中,以優秀的企業領導為榜樣,齊心協力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唯有如此,在企業的內部,優秀文化才能生根發芽,并轉化成積極的發展動力。
企業領導者不僅要對企業的未來發展進行正確的規劃,更應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來為企業注入更積極的核心競爭力。為此,企業領導者應深入了解企業自身的文化精神,并以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要求為指導,精心設計企業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并通過總結企業文化精神,從企業文化建設的長遠發展著手,來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文化建設觀點,帶頭傳播企業的價值理念,并不斷更新企業的核心文化理念,使企業文化建設始終保持與時俱進。
(三)加強國有企業員工先進性文化建設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下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國有企業的發展與壯大將面臨著更多的困難,這就需要企業培養一批專業技能良好、綜合素質較高的員工。為更好加強員工先進性文化建設,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可以通過加強與創新崗前培訓內容,有計劃地對員工進行文化自信教育,一方面培養正確的愛崗敬業精神,另一方面培養與提升對企業的忠誠度。與此同時,對企業員工實行定期的綜合培訓,以此來加強對員工的法律知識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通過提高員工的道德修養來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2]大國工匠培育與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的培養相結合,就是新時代下企業員工先進性文化建設的目標。工匠精神是員工職業發展的精神基礎,勞模精神是員工終身學習與發展的方向。文化建設應以勞模精神來引導所有員工學習勞模,爭做勞模,使得工匠精神在企業中得到廣泛的學習。加強員工先進性文化建設,不僅激發了企業員工的創造熱情以及挑戰自己的斗志,也反映了員工做事的態度,更代表著員工的做人高度。
(四)強化國有企業廉政文化建設
廉潔勤政的工作機制,強化國有企業的內部監督。不斷完善廉潔勤政機制,就是要不斷推進企業黨務的公開透明,使得黨內信息的通報能夠暢通無阻;不斷完善廉潔勤政機制,還應不斷健全各項廉潔自律制度,在明確工作流程的同時,通過制度嚴格制約,促使權力的運行與實施得到強有力的規范;企業領導者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領頭人,更是踐行廉潔勤政的帶頭者,因此必須擔負起廉政文化建設的重任。
全面推進反腐倡廉教育。國有企業應通過有計劃的理想信念教育規劃,在企業內部展開常規性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動,以此來加強領導者和員工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廣泛開展反腐倡廉教育,來促進其對利益由正確的認識,進而端正自身的權力觀、地位觀;在企業內部廣泛開展各種廉政美德教育活動,以此來強化全體員工的道德修養;積極引導領導者和員工自警自勵,通過示范性教育和警示性教育,來促使其自覺慎權慎獨。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N].人民日報,2016-05-18(1).
[2]?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3]? 李維.習近平重要論述學習筆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 李亞明.初心不改 使命在肩 向著世界一流企業邁進[J].軍工文化,2019,(7):42-45.
收稿日期:2020-05-15
作者簡介:盛佳銘,男,河南信陽人,碩士研究生,從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與企業的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