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世俊 鄧卓
[摘要]指導路徑項目是美國社區學院發展史上的亮點之一。為學生就業和升學繪制清晰的課程路徑、幫助學生選擇和進入合適的學習路徑、確保學生處于成長路徑之中、明確學生正在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是該項目的四大實踐領域。該項目在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和深造發展及維系社會穩定方面具有意義,但同時也面臨著學生支持系統、項目公平性和學院潛能等方面的多重挑戰。這些對我國高職院校在創設多元入學途徑、繼續貫通中高職與普通本科院校發展路徑和訂制個性化學生成長通道等方面都有所啟示。
[關鍵詞]指導路徑項目;美國;社區學院;高等職業教育
[作者簡介]龐世俊(1966- ),女,河北正定人,河北師范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河北省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碩士生導師;鄧卓(1994- ),男,湖北武漢人,河北師范大學在讀碩士。(河北 石家莊? 05002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美國注冊學徒制改革研究”(項目編號:HB18JY040,項目主持人:龐世?。┑碾A段性研究成果和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2018年度公益基金課題“若干國家和國際組織職教發展動態跟蹤研究”(課題編號:ZG201805,課題主持人:劉育鋒)子課題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9.3/.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0)17-0089-08
美國社區學院因其全納性、低收費、普惠性及實用性在美國高等教育體系中開辟了一條獨具一格的高等職業教育道路,尤其對一些低收入群體、少數族裔、家族第一代大學生以及學業準備不足的學困生來說頗具吸引力,為他們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機會和更大的發展流動性。然而,美國社區學院自成一格的“自助餐”發展模式,表面上賦予了眾多學生更寬廣的課程選擇和生涯發展路徑,實則大大地模糊了學生的未來發展通道,學生雖然面臨很多可供選擇的項目,但缺少清晰的路徑指示圖和專業指導教師。學生在復雜而不明確的道路上獨自前行,不可避免地與入學之初的發展規劃背道而馳。
鑒于此,在蓋茨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的慷慨資助下,“美國社區學院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于2015年發起了一項全國性的項目——指導路徑項目(Guided Pathways),致力于提升社區學院的綜合實力,大規模地為所有學生設計和實施結構化的學術與職業路徑”①,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盡早選擇契合自己的學術或職業發展路徑,并提前制訂學習計劃。
一、“指導路徑項目”運動的緣起
揆諸歷史,美國社區學院雖然一直處于高等教育體系的邊緣地帶,但卻吸引了最多樣的學習者。對于被四年制大學拒之門外的所有學生來講,社區學院一直是最具價值的成長堡壘,但社會上對社區學院低畢業率、低轉學率、高輟學率和普遍低成功率的批評卻蜂擁迭起。
當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開始質疑社區學院低完成率時,社區學院研究中心(The Community College Research Center)便開始嘗試一系列有組織的改革運動。其中,影響頗深的一項運動便是——實現夢想:社區學院的重要性(Achieving the Dream: Community Colleges Count,簡稱ATD)。該項運動始創于2004年,最初由露明娜基金會資助(Lumina Foundation)。該基金會致力于確保到2025年,60%的成年人將擁有大學學位、技能證書、行業認證或其他市場認可的有價值的證書。隨著運動的全面鋪展,逐漸獲得了其他機構的資助。這項運動以提高所有學生學業完成率標榜,并恪守五項基本原則:確保領導承諾,使用循證決策確定行動的優先級,吸引并與利益相關者深入交流,實施、評估和改進干預策略,建立持續改進的文化機制。
雖然ATD運動為社區學院的良性發展增益不少,但所引發的改革涉及的學生群體卻較少,而且通常只惠及學生發展的一小部分,很難全面影響整個學院和所有學生的學習效果。于是,2009年,蓋茨基金會在ATD運動中衍生出“發展教育計劃”(Developmental Education Initiative,DEI)。在ATD取得良好結果的基礎之上,DEI進而擴大規模?!吧鐓^學院一開始便負責教授學生大學級別(college-level)的課程但是大多數學生僅僅在一門學科領域達到了學術課程入門的基本要求,對參加復雜高深的大學課程所需要的學術素養來說過于薄弱”②,以致許多新生在入學之初便被要求進行發展評估來確定是否需要參加后續的補救課程(remedial course)。社區學院的使命就是接納這些發展型學生,通過發展教育的補救使這類學生具備涉足大學課程的學術能力。但發展教育容易對學生造成經濟和心靈上的雙重打擊,有些學生的發展評估結果與臨界值相差無幾,這時再被要求參加補救課程無疑對這類學生并無多大用處,只會消磨學生繼續求學的初衷。因此,有必要縮小補救課程和大學課程之間的差距,這就為“同修課程”(co-requisite)模式的發展和廣泛采用提供了內生動力。
ATD與DEI的經驗和研究為蓋茨基金會資助的下一個全國性計劃——按設計完成(Completion by Design,CBD)固本培基。該計劃于2011年啟動,2016完成,旨在通過目標設定、數據收集和使用的改進、同伴學習以及外部支持的合力作用,促使參與計劃的學院發現在課程設計和學生咨詢等領域內改變政策與實踐的機會,以促進學業的進步和完成。參與CBD計劃的眾多大學及機構需要遵循八項基本原則:加速進入連貫、結構化的學習計劃,盡量縮減達到大學課程要求的時間,確保學生掌握獲得成功的要求,定制和情境化教學,將學生支持與指導相結合,持續監控學生進度并主動提供反饋,建立有助于學業完成與成功行為的獎勵機制,有效利用技術改善學習和方案執行。這八項原則正是CBD計劃學院靈活變革的重要指引,甚至當前指導路徑項目的核心要素與價值體現皆肇始于此。CBD計劃內的學院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境況、外部環境以及學生發展需求,基于這八項原則,確定一套最契合學院發展,能最大程度地持續性提高學業完成率和改善學習成果的改革方案。
無論是ATD運動、發展教育計劃或CBD計劃,都為重新設計和實施結構化的學術與職業道路,解決社區學院低畢業率的現實窘境以及消除“自助餐”課程模式帶來的學生發展困境,提供了全面而深刻的見解。事實表明,要想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學院需要全面、大規模地重新設計學習計劃和學生支持服務,并建立全程跟蹤觀察機制,在學生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映射出路徑意識,進而暢通社區學院與四年制機構之間的轉換橋梁。
二、指導路徑項目的實踐領域、成效及特點
在美國各州,許多社區學院和四年制大學正積極根據指導路徑改革要義,重新設計學術通道和學生支持服務項目,進而厘清實現項目完成、職業發展和繼續教育目標的路徑。美國社區學院協會聯合社區學院研究中心,通過幾年的案例反饋和專家研討,將指導路徑項目分解為四個主要實踐領域。
(一)四大實踐領域
1.為學生就業和升學繪制清晰的課程路徑。社區學院進入和完成學習計劃的路徑通常比較模糊,并且與學生未來的發展目標不太契合。尤其是轉學教育的課程及學分要求十分復雜,通往學士學位的課程信息卻難以獲取。大部分學生入學之后便被安排一系列的通識課程,表面上增加了轉學的靈活性,實則加重了學業負擔。因為通識課程要求因專業而異,最后可能還需補修額外的通識課程,以滿足學士學位的要求。盡管以職業為導向的課程結構比較清晰,但學院網站上為應屆畢業生提供職業選擇和工作機會的信息通常難以獲得或更新遲緩。
在指導路徑模式下,社區學院清楚地繪制出每一個學習項目,并在每一個項目中詳細介紹學生需要選擇的課程及其順序、關鍵課程、轉學需要的共同課程(cocurricular)以及每個項目的階段目標(milestones)。此外,“學院都會提供每個項目所針對的相關就業領域以及升學領域的詳細信息,且所有信息都可以在學院的網站上隨時訪問”③。
2.幫助學生選擇和進入合適的學習路徑。大多數學生在初次選擇學習項目時便確定下來,以便學院獲得基于項目的經濟資助,但這種沒有專業指導的選擇無疑是盲目的。雖然學院配有職業中心,專為學生未來的發展路徑進行深刻的評估和建議,但現實是大多數學生在畢業之前都不會咨詢職業中心,且職業中心的宗旨只側重于為學生選擇下學期的課程。長此以往,學生因為修讀了不感興趣的課程且花費較長時間學習數學、英語等基本學術課程,導致學院輟學率急劇上升。
在指導路徑模式下,學院要重構新生的學習經驗,以幫助學生探索未來的職業發展與可能轉入的四年制大學。學院要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項目,或從“元專業”(meta-major)中選擇細分專業進行學習,盡早幫助學生制訂完整的課程計劃。此外,學院還需提供特殊支持,以幫助學生通過其感興趣領域的數學、英語和其他基礎學科的大學水平課程,盡可能讓學生在第一學年完成所有核心入門課程的學習。社區學院與高中緊密合作,幫助學生增加對職業和高等教育的興趣,為他們在完成高中教育后無縫銜接大學水平的學習課程做好準備。
3.確保學生處于路徑之中。社區學院除了對通過層層選拔入學或者被安排進行特殊課程項目的學生保持跟蹤觀察外,對其他學生在課程項目的完成進度,以及是否偏離正常規劃的課程路徑,皆沒有系統的監管機制和解決對策。學院的學業顧問只會在學生主動咨詢的前提下發揮應有的作用,大多數學生僅靠自我頓悟來解決問題,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課程選擇和學分獲取上走了許多彎路,甚至最后的學分總和都達不到副學士學位的基本要求。那些學業準備不足的學生在無法達到所選項目的資格要求時,也無法及時得到援助,以重新規劃一條可替代、契合學生發展層面的路徑。
參與指導路徑改革運動的社區學院需要密切監視每個學生的項目完成進度,并且創設專門的數據管理平臺,對學生的項目情況和成長數據實行全面而詳細的記錄,學生隨時可以查看自己在項目路徑中的學業表現以及尚待完成的課程任務。同時,“學院配有學業表現預警系統,當學生偏離項目路徑時,指導教師和學生都會收到預警系統的及時提醒,此時學院便會采取相應的解決對策幫助‘偏軌學生回到正軌”④。諸如護理這類限制條件較為嚴格的項目,社區學院會對在這條路徑上停滯不前的學生提供幫助,將他們引導到一個更可行的路徑上來獲得職業證書。學院的課程體系安排盡可能統籌兼顧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類學生的學業及生活需要,并保證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路徑中的課程計劃。
4.確保學生正在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指導路徑改革項目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通過一段課程路徑的學習,掌握基本的學術技能和知識。有效教學模式的構建,離不開教師設定的明確的學習目標,以及學習路徑中師生雙方的及時反饋。學生為了達到項目最終的學分要求,隨意拼湊出一組較為松散的課程安排,組內課程在形式和內容上有很大差距,呈現碎片化狀態,難以達到互補的效果,最終導致學生的項目學習成果與轉學教育或就業目標大相徑庭。
基于此,社區學院教師首先對學生進入的項目路徑中的關鍵主題以及課程的組織順序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然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追蹤學生的學習成果,并反思學習評估結果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此外,為了確保學生正在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教師還重點關注與學生未來發展領域相關的協作性學習與實踐學習。
(二)項目實踐成效
越來越多的社區學院逐漸重視傳統“自助餐”課程模式帶來的發展滯后問題,開始探索高度結構化、教育連貫性的指導路徑方式,借此與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或繼續教育目標緊密聯系。目前,大多數的社區學院主要立足于元專業建設、職業探索以及強化咨詢這三個實踐領域,重新審視如何高效地指導和支持學生,并取得了不錯的實踐成效。
2014年,俄亥俄州的洛蘭縣社區學院(Lorain County Community College)開始了一項旨在提高學生成功率的倡議,包括開發和實施指導性路徑和元專業建設?!伴_發元專業便是重中之重,該學院的‘轉移和應用團隊(Transfer and Applied Team)由學院教職工、管理和行政人員組成,主要負責指導路徑和元專業的設計。通過使用當地勞動力市場信息來使元專業集群建設與當地勞動力市場需求保持一致,巧妙地將120種證書和學位類型鑲嵌在9個元專業集群。而圣哈辛托學院(San Jacinto College)將其144個學位和證書課程組織為8個元專業?!雹菝總€元專業就像一個口徑巨大的漏斗,學生經過慢慢地摸索,逐漸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特定領域,致使口徑越來越小,學習目標和技能培養體系也愈發清晰。此外,新生在入學之初便要求與學業顧問進行交流,選擇一項適合自身的元專業課程路徑或直接接觸學院安排的默認課程。顧問將在注冊期間及之后與他們的學生群體積極合作,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強化職業選擇,并確保學生處于學習路徑之中。
除此之外,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戴德社區學院(Miami Dade college)還創建了“興趣社區”(community of Interest),旨在將學生吸引到該領域,以便他們自我評估是要繼續追求更專業的學習還是轉向另一個領域。值得注意的是,佛羅里達州立法機關通過了參議院1720號法案,其中就包括發展元專業的相關法律條款,即所有在佛羅里達大學就讀的學生都必須選擇經州教育委員會批準的元專業,該專業在邁阿密戴德社區學院被稱為“興趣社區”。另外,威斯康星州東北技術學院(Northeast Wisconsin Technical College)已將其課程組織為13個“興趣領域”,且每個領域都在咨詢委員會的幫助下得到了精細的規劃,該學院還與威斯康星大學綠灣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Green Bay )建立了特許合作關系,以創建更強大的“2+2”和“1+3”轉學教育計劃。
加強咨詢體系建設一直是指導路徑項目的重要環節,不同的學院有不同的咨詢形式,以及不同的咨詢組織和角色安排,但歸根結底都是確保路徑項目具備緊密的監督和及時的信息反饋機制。例如,蘭辛社區學院(Lansing Community College)將其專業顧問置于藝術與傳播,商業、經濟和管理,計算機/工業技術,衛生和公共服務以及人文學科5個“職業社區”(career communities)中。該學院還招聘了20名“學術成功教練”(academic success coaches),其職責是讓所有學生都處于學術路徑之中,分擔職業社區中專業顧問的工作任務,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專注于職業社區的發展,并與教職員工一起改善各自職業社區中的課程體系。鑒于學生需求與顧問存量之間的巨大失衡,印度河州立學院(Indian River State College )和杰克遜學院(Jackson College)大幅度增加了顧問與學生的平均比例,有效解決了學生排隊等候時間過長甚至沒有機會見到指導顧問的窘境。這些顧問被稱作“學生成功導航員”(student success navigators),他們時刻關注路徑之中的學生成長狀況,并且與大學的信息技術部門合作,以便他們在學生的經濟援助狀況和項目進度方面取得一致而準確的報告。
(三)項目改革的特點
社區學院一直是優化高等教育結構的重要陣地,接受了美國一半以上的中學后教育畢業生。尤其是對那些長期未接受教育、受限于種族因素以及需要負擔家庭生活支出的弱勢群體來說,能夠進入社區學院學習,并在學院、社會的協同幫助下規劃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學術或職業路徑,是他們唯一且最有效的教育選擇。實踐彰顯了該項目的三個顯著特征:
一是項目路徑清晰貫通學生發展始末,學生選擇簡化。行為心理學的大量研究表明,太多復雜的選擇可能導致學生陷入優柔寡斷、拖延、自我懷疑和決策癱瘓等系列掙扎行為。相反,提供一組簡化的選擇,包括每條路徑的成本及課程設置信息,或由專家設計的“默認選項”(default option),都可幫助學生做出最優化的決策。處于路徑之中的學生若缺少專業導航,如同面對迷宮式過程(labyrinthine process)。因此,指導路徑模式下的學院廣泛構建社會伙伴關系,并貫通項目路徑始末,安排專業顧問簡化學生選擇,避免學生受困于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二是明確項目學習結果與最終目標保持一致。學院繪制的路徑項目以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協同合作為基礎,以課程、教學、評估和學習氛圍的共同框架為指導,具有很高的教育連貫性。此外,學院在入學準備、錄取、入學考試、發展教育、項目教學、學業評估以及學術支持方面嚴格審查,確保每一項工作的發展指向都與學生規劃的繼續教育或者職業生涯要求相一致。
三是引入及時反饋與學術支持機制。社區學院跟蹤學生在學習項目中的進度,諸如實習、轉學教育課程完成情況以及學生遭遇的發展瓶頸,并及時反饋給專業顧問與指導教師,以確保學生在學術或職業路徑都能取得階段性的成果。此外,專業顧問和教職員工之間的緊密合作可確保一般性建議到次優建議的平穩過渡,必要的學業預警系統也會在學生偏離軌道的第一時間內做出適當的應對機制。
三、指導路徑項目面臨的挑戰
有研究表明,社區學院的學生在成功完成轉學教育進入高等院校攻讀學士學位課程時,會遭遇所謂的“轉學沖擊”(transfer shock),即在轉入學校的第一學期獲得的學分會比轉學之前下降很多。社區學院相對于四年制大學,本身就是社會的一個巨大縮影,既要處理入學門檻低而帶來的生源差異,還要考慮種族多樣性引發的教育公平爭議以及學院亟待各種財政援助的需要等主要問題。因此,面對如此顯著的不穩定性和過度飽和狀態,指導路徑改革運動的未來發展面臨諸多挑戰。
(一)學生支持系統尚待完善
社區學院學生在完成路徑項目的漫長征途中,除了不可避免的學術障礙,還要面臨因財政資源不足加上復雜的財政援助系統而影響成功畢業的困擾。2020年5月,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曾發布報告稱,從2012年秋季開始在4年制院校攻讀學士學位的學生中,約有62%的學生6年內在同一所大學完成了該學位課程;在獲得2年學位的機構中,從2015年秋季開始申請證書或副學士學位的全日制本科學生中,有33%的人在完成這些課程所需的正常時間的150%內獲得了該證書或副學士學位。大多數學生在入學之初,便信誓旦旦地要完成學業目標,但總是半路折戟而歸。對于那些學術準備嚴重不足,或者重新返回學校學習以期掌握職業技能促進更好就業的成年人和退役軍人來說,緊密的支持必不可少。學生在財政援助方面獲得支持較少,主要因為當前的財政撥款框架和政策尚待完善,包括嚴格限制的佩爾助學金資格、咨詢強度低迷的聯邦學生貸款、不靈活的聯邦工作研究計劃規定以及急缺的基于需求的聯邦和州資助。此外,聯邦貸款咨詢系統有待更新,學生因輟學停止貸款,但未咨詢聯邦學生貸款機構,貸款信息可能會在輟學很長時間后送達到學生手中,使他們面臨更大的違約風險。學生輟學的最大原因無非是看不到學習計劃與勞動力市場中特定工作之間的聯系以及迫于家庭負擔和工作壓力,因此革新學生支持系統迫在眉睫。
(二)項目的公平性受到挑戰
相較于四年制機構和大學,社區學院招收的黑人、西班牙裔、家族第一代及低收入群體比例相對很高,而他們沒有豐富的外部資源和經濟條件幫助其在學業或就業上取得成功,只有依靠自身不懈的努力和寄希望于學院項目,不斷增加自身人力資本存量,進而獲得未來高級勞動力市場的入場券。然而,社區學院處于生源充足而可利用資源稀缺的不對等局面,在優劣項目的分配上難免會引發對教育公平的爭議。大多數有色人種和低收入群體因歷史原因和自身發展限制,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經費投入才能順利完成學業。因此,學院在分配項目時,不可避免地將次優及以上的項目分配給白人和經濟條件雄厚且很大概率上會如期完成學業的學生,從而達到為學院吸引政府財政援助和企業支持的目的。此外,學院還因為過度追求虛假的高畢業率,將項目改革中停滯不前的有色人種和低收入群體引流到另外一條更易完成,但通向的是一條低薪無價值的路徑。許多學院最初都忽視了非全日制和學術準備不足的學習需求。因此,減小兩極化的發展鴻溝并不僅僅是一紙承諾,而是整個學院的使命所在,并要與路徑項目的核心信念保持一致,讓所有學生都可以在適當的環境和支持下取得成功。
(三)學院的發展潛能亟待開發
社區學院在對接市場技能型人才需求和培養轉學教育成功者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2020年,社區學院評論機構(Community College Review)通過分析來自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的數據得出,自2012年入學以來,僅有13%的社區學院學生成功在兩年內畢業,三年之內成功畢業的學生比例也只有22%,四年之內的這一比例才達到28%,如期獲得有價值的職業證書的學生更是寥寥無幾。這不僅取決于學生自身能力因素,學院的能力限度也是一個重要因子。為了適應不同經濟背景、需求、發展能力甚至性別和種族,學院聯合教職工、專業顧問和企業員工創建了多條可供學生選擇的發展路徑,但每條路徑可承受的學生容量以及學院是否有能力管理好紛繁復雜的路徑項目還尚未明確。此外,因為高等教育體系內競爭激烈,學院是否具備完善的激勵機制來支持路徑改革以及正確處理經濟援助鏈突然中斷的潛在能力,這都是能否確保路徑通暢無阻的基本因素。社區學院面對的是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和各種背景的學生群體,學院不得不慎重審視,以確保繪制的通向勞動力市場的發展路徑是行之有效的。學生階段性的學習成果是與未來轉學目標的學位課程要求以及未來新興產業需求對接的,學院要能創建無縫銜接目標院校和輕松進入高價值、高薪勞動力市場的路徑項目。
四、啟示
五年來專注于提高社區學院學生成功率的指導路徑項目,可以說是對美國高等教育體制內部過度“自由化”的一次矯枉過正,也是對社區學院工具性的一次“再認識”。自2015年夏末啟動指導路徑項目以來,社區學院對項目挑戰的認識越發清晰,在使用數據評估和監控學生的成功和機構績效方面的成效有了顯著提高。截至2017年,全美超過250所社區學院已經開始指導路徑改革嘗試。為進一步深化第一階段的改革成果,“美國社區學院協會于2017年年底推出了‘指導路徑項目2.0版本(Pathways 2.0)”⑥。第二階段采取了完整的付費服務模式,即參與試點改革的學院需要支付三年試點指導的費用,并且提供了基于反饋和經驗改進路徑項目的機會。毫無疑問,指導路徑項目改革運動在加速美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正值時機,美國指導路徑項目這個“他山之石”不乏借鑒意義。
(一)創設高職院校多元化的入學途徑
美國社區學院之所以能承載幾百萬美國人實現夢想的希望,離不開學院寬松的入學條件和多元的入學方式。我國高職院校招生途徑相對比較單一,除了單招,大部分學生是經過高考這條路徑的,雖然2019年高職擴招100萬政策使這方面有所改觀,但學生類型仍較為集中。鑒于美國社區學院的招生經驗,我國應進一步改革高等職業教育的入學形式,除了根據高考成績錄取學生之外,還可以考慮憑高中會考成績、中等職業教育畢業成績、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中等職業教育技能比賽獲獎證書等讓表現優秀的學生免試注冊入學。同時,高職院校應制定靈活全面的激勵機制,對選擇高職教育這條路徑的學優生進行獎勵,并承諾給予充裕的發展資源和詳細的職業規劃;對那些在培養過程中奮起直追的后起之秀,學校也應該設置豐厚的獎學金,以此激發學生的拼搏意識;對成功取得證書、學位或升學教育通行證的學生,學校更該采取發展性激勵舉措。此外,招生對象也應朝多樣化發展。高職學校應制定針對退役軍人、殘疾人士、在工作中發展乏力的成年人的發展路徑,在勞動力市場需求預測方面下足功夫。
(二)繼續貫通中職、高職、普通本科院校三者之間的發展路徑
高職與本科教育最常見的聯系就是“專升本”,在高職院?;蛘咂渌麑?圃盒5膶W生,若想最后轉入對應本科院校繼續深造學習,從而獲得學士學位,就必須通過專升本考試。本科院校學生的學業素養不可否認,可面臨未知的職業生涯路徑時卻不知所措。有鑒于此,本科院校有必要讓學生在文化培養之余,根據自身的發展特點選擇合適的高職院校進行技能培養,獲得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從而增加學生發展的可能性。美國社區學院的轉學教育也是如此,在轉學之初便根據目標院校的學位課程要求制定詳細的指導路徑項目,確保學生走在正確的轉學路徑上。我國高職院校理應加強對學生的發展評估,通過加強與課程專家的聯系,繪制一條行之有效的課程路徑。同時,高職院校也應該積極加大與中職教師的協作力度,將高職文化恰當地引入中職課堂,讓中職學生提前感知高職教育的氛圍,在差異化環境中補足發展短板,有效促進中高職互通銜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已提出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探索建立職業教育個人學習賬號,實現學習成果可追溯、可查詢、可轉換。基于此,中職學生的部分學分在高職對應領域可以互認,高職與本科的學習成果也可以互認互通。高職院校應主動連接發展的兩端,做好向下與中職、向上與本科院校的銜接。
(三)訂制個性化的高職學生學習成長通道
美國指導路徑項目在暢通學生未來學術或職業發展道路上的作用顯而易見,一切改革皆基于學生發展特點,考慮學生需求,面向學生未來出路,這種價值取向契合我國一直推崇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精神。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大多基于技能養成導向,且較為枯燥缺乏創新,學生的課程安排也不可預測,難以展開正確的自我評估。不僅如此,我國高職院校的部分課程設置某種程度上是為滿足學院需求而不是學生發展需求,若任其發展,會加劇高職院校的行政化,導致所有的教學安排形同虛設。因此,我國高職院??梢月摵辖處?、本科院校、企業搭建一個面向學生發展的網絡咨詢平臺,給予其詳細的指導,且為前來咨詢的學生建立個人檔案庫,翔實記錄每次的指導過程,以方便對學生的發展進行評估、建議。高職院校也可以構建具有職教特色的“導師制度”,為有意轉入高等院校繼續攻讀學士學位的學生訂制個性化的學術方案,為準備進入職場的學生提供適合自身發展的實習機會,旨在為每個學生創建匝道,幫助學生盡快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
綜上,面對新時代發展機遇,高職院校有必要重新認識自身職責和功能,加強自身評估,立足院校優勢專業,充分挖掘發展潛力,滿足學生多元需求,按照“標準不降、模式多元、學制靈活”的原則,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適應性和實效性。
[注釋]
①③④⑥李政,徐國慶.指導路徑項目:美國社區學院的深度變革之舉[J].外國教育研究,2019,46(6):17,21,22,26.
②Bailey T.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Rethinking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developmental education in community college[J].New directions for community colleges,2009(145):3.
⑤ Waugh A.Meta-Majors:An Essential First Step on the Path to College Completion[J].Jobs for the Future,2016:9.
[參考文獻]
[1]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 AACC pathway 2.0[EB/OL].(2017-12-24)[2020-04-26].https://www.aacc.nche.edu/programs/aacc-pathways-project/aacc-pathways-2-0/.
[2]Bailey T.Equity and Guided Pathways: Which Practices Help, Which Hurt, and What We Don't Know[EB/OL].(2018-
03-12)[2020-07-04].https://ccrc.tc.columbia.edu/blog/equity-guid
ed-pathways-directors-column.html.
[3]Bailey TR.Guided pathways at community college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EB/OL].(2018-04-08)[2020-07-05]. https://myworkforceconnection.org/wp-content/uploads/2019/08/Guided_
Pathways_at_Community_Colleges_-From_Theory_to_Practice.pdf.
[4]Chen G.The Catch-22 of Community College Graduation Rates [EB/OL].(2020-06-15)[2020-07-05].https://www.communitycollegereview.com/blog/the-catch-22-of-community-college-graduation-rates.
[5]Jenkins D, Cho S W. Get with the program... and finish it: Building guided pathways to accelerate student completion[J].New directions for community colleges, 2013(164): 27-35.
[6]Jenkins D,Lahr H,Fink J.Implementing guided pathways: Early insights from the AACC Pathways colleges[EB/OL].(2017-
04-28)[2020-07-03].https://academiccommons.columbia.edu/doi/10.7916/D86D608W.
[7]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The Condition of Education 2020[R/OL].(2020-05-19)[2020-07-03].https://nces.ed.gov/pubsearch/pubsinfo.asp?pubid=20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