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莉


【摘 ?要】目的: 研究呼吸與危重癥ICU收治的重癥肺炎患者接受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干預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擇在我院呼吸與危重癥ICU進行治療的86例重癥肺炎患者,通過隨機分組的方式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每組43例。對照組實施完全腸外營養支持干預;觀察組實施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干預。比較兩組干預前后免疫功能和營養狀態相關指標水平、不良預后發生情況、對營養支持干預模式的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研究對象干預前后免疫功能和營養狀態相關指標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對照組;不良預后發生僅2例,少于對照組的9例;對營養支持干預模式的滿意度達到%,高于對照組的%。組間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ICU收治的重癥肺炎患者接受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干預,可以大幅度改善免疫功能和營養狀態,減少不良預后情況的發生,使患者的滿意度水平提高。
【關鍵詞】ICU;重癥肺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免疫功能;營養狀態;預后
【中圖分類號】R47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110-02
重癥肺炎好發老年人好發的一種嚴重肺部感染性呼吸系統疾病[1]。本文研究ICU收治的重癥肺炎患者接受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干預的臨床價值。匯報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呼吸與危重癥ICU進行治療的86例重癥肺炎患者,通過隨機分組的方式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每組43例。對照組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肺炎發病時間1-9天,平均2.7±0.8天;患者年齡45-85歲,平均58.8±6.1歲;觀察組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肺炎發病時間1-9天,平均2.5±0.6天;患者年齡45-80歲,平均58.5±6.3歲。數據組間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完全腸外營養支持干預,通過中心靜脈持續24小時輸注全營養混合液,包括氨基酸、糖、微量元素、維生素、脂肪乳劑、電解質等有效成分,胰島素和糖的比例按照1:4的關系配比,并根據血糖進行調整,總支持時間不少于十天。觀察組實施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干預,以鼻胃管或鼻空腸管形式實施24小時持續腸內營養液勻速滴注;并糖尿病者可以選用瑞代,無糖尿病選用瑞先;進食時頭部抬高30°左右,如果營養液溫度較低可在加溫處理之后進食;第1天提供所需能量的40%,之后每天逐漸增加20%,第4天開始給予全量,其中不足的部分通過靜脈途徑進行補充。
1.3觀察指標
(1)干預前后免疫功能和營養狀態相關指標水平;(2)不良預后發生情況;(3)對營養支持干預模式的滿意度。
1.4滿意度評價標準
在患者出院當天采用100分為滿分的不記名打分問卷,對滿意度進行調查。≥80分滿意,<80分且≥60分基本滿意,<60分不滿意[2]。
1.5數據處理
P<0.05有顯著統計學意義,后者以( ±s)的形式予以表示,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進行X2檢驗和t檢驗,以SPSS18.0軟件處理所得相關數據。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免疫功能和營養狀態相關指標水平
兩組營養支持干預后白蛋白、血紅蛋白、IgA、IgG均高于干預前,組內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組間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組間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 不良預后發生情況
觀察組發生僅2例(4.7%),少于對照組的9例(20.9%),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滿意度
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重癥肺炎的發病機制相對較為復雜,多數情況下是由于基礎疾病較多、營養不良、微生物感染、營養不良等相關因素的影響而最終導致發病,其發病率和病死率水平相對較高。本次研究說明,ICU收治的重癥肺炎患者接受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干預,可以大幅度改善免疫功能和營養狀態,減少不良預后情況的發生,使患者的滿意度水平提高。
參考文獻
[1] 曾儒欣. 布拉氏酵母菌聯合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對重癥腦卒中患者營養狀況及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5,27(7):805-808.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中國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 2016 年版) [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6,39(4):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