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紫茵
【摘要】本文以經典誦讀為班級創建特色,在發揚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挖掘傳承文化教育的真諦,讓學生通過誦讀經典的閱讀方式,養成良好的習慣,立德修身,促進健康人格發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特色班級
近幾年,經典誦讀已然成為傳播和倡導中華經典文化的重要途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傳承與繼承,既體現中華民族文明精神的所在,亦是讓后人站在先賢的肩膀上看得更遠的重要思維基礎。縱觀近些年來我國小學教育的發展,以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為主題的思想教育已經滲透在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主要的傳承方式是經典誦讀。不斷地誦讀經典,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深遠影響。本文通過特色班級的建設策略闡述經典誦讀的重要性。
一、創建原則與實施原則
(一)創建原則
1.科學性原則:通過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傳承中華民族的魂與根,以達到修身養性、熱愛民族的育人效果。
2.整體性原則:強調課文是范例,積累靠經典,技巧在課內,容量在課外。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誦讀活動中,積累大量經典語匯,提高言語品質,為終身學習打下堅持的基礎。
3.活動性與自主性原則:結合學校德育要求,開展相關經典誦讀特色活動,鼓勵學生自主發展。
(二)實施原則
1.全面性原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要落實到每名學生,育人為先,打造一個團結友愛、奮發向上、朝氣蓬勃的集體分為。另外通過傳統文化的學習增強學生的凝聚力、生命力、創造力,讓學生綻放光彩,班級和諧發展。
2.整體性原則:要形成一個系統的體系,且要體現在班級工作的每個角落。遵循由淺人深、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這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長期發展的過程。
3.發展性原則:以發展為目標,既讓學生修身養性,又能在日積月累中累積語言積淀,不斷提高語言水平,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經典文化融合到環境創設中
(一)注重人與自然環境的融合
環境的布置應用到學校或者班級的環境建設中,既可以賦予古色無味的班級基礎建設,將育人手段變成經典古籍、古人思想與現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的育人環境,不僅可以讓學生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增加興趣和愛好的培養。對于傳統文化與環境設施的建設,在特色課程與活動的編排上。因此,在開設特色的圖書角活動、主題班會等等,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自然環境的人文特色,從而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喜愛。
(二)開創特色經典誦讀開創特色
例如,開展經典誦讀文藝演出、經典朗誦大闖關、故事競賽、經典朗讀月活動等等。以不同的經典閱讀方式去學生去感受、去參與、去體驗。以獨特而創新的方式進行活動,堅持理念與探究的方式,從而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與意圖。
三、案例與建議
(一)班級物質文化建設
1.日常班級管理建設
(1)針對于日常班級管理建設方面,通過設定固定位置作為班務公開欄,用于張貼學校通知、時間課表、值日表、學生守則等內容。
(2)為了加強學生安全意識,建立安全制度公示。
(3)教室應留出位置記錄學生的出勤情況,主要包括時間、應到人數、實到人數和缺席原因等內容。
(4)建立輪換制度,學生分組定期更換和創辦學校規定范圍的主題班級黑板報,可以提高學生創作能力,彰顯特色。
2.傳統文化氛圍建設
(二)班級特色文化活動
1.日常活動建設
(1)常規誦讀成習慣
開展“晨誦和晚誦的演講活動”,內容圍繞中國傳統文化,積極向上,具有激勵作用的演講有利于良好的班風的形成。我校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每日堅持誦讀,已形成常態。
(2)完善學生的誦讀成長檔案
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包含學生誦讀情況的記錄、參與活動的情況、學生的誦讀視頻集等。
2.特色活動建設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在傳統的教育中融入特色文化,是感受、體驗的教育方式,也對課堂教學方式及教師專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方式上,應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以思想發散性的方式培養學生創建不同的特色文化活動。
(1)開展以誦讀教育為主題的班隊活動
每學期,班級都要舉行以誦讀特色為主題的活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加深對傳統經典的理解和認識。在活動中,學生通過講故事、談體會、比朗誦等各種形式,或糾正不良的朗讀方式,或弘揚愛讀樂讀經典的典型事例,或學習古代文人墨客的勵志小故事。
(2)特色經典誦讀活動亮童心
我們利用古詩、成語、歇后語、《笠翁對韻》、名聯、諺語、《增廣賢文》《論語》等經典內容,開展精彩紛呈的經典誦讀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一年級有古詩闖關活動、《笠翁對韻》背誦活動;二年級有四字詞語大比拼,誦菊讀書會——我是小小朗讀者活動;三年級有趣味歇后語知識競賽,名聯背誦活動,傳統文化知多少活動;四年級有古韻悠長頌中華活動等。這樣既豐富學生的學科學習生活,又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3)打造階段式誦讀模式
班級的特色朗讀按照階段式進行開展,大體上按照年級分為六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主題都是不同的,具體如下:
(4)班釗}融入經典特色誦讀內容
在打造班級特色文化的建設將班訓融人到經典朗讀內容當中,以“誦讀經典、傳承文明”為主題,不僅對班級的教師環境進行了統一的部署,還對于傳承文化的氛圍以“書香”的形象打造班級的文化建設。
3.實踐活動建設
抓住重大節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例如,中秋節、元宵節、端午節等都會有相應的主題活動,師生、家長們圍坐一起,進行傳統文化的學習。我校每周的“戶外誦讀”活動,包含了“經典詩文、成語、對子、農事諺語、歇后語、古文”等諸多內容。利用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國慶節等節日,開展“我把誦讀送給您”主題教育活動。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研學活動、家庭勞動活動、社區獻愛心活動、志愿者下鄉助學活動,學生們將從經典詩文中學到的仁義、勤奮、求實、誠信、友善等優秀道德品質踐行到每家每戶,以自己所學影響身邊的人,以自己所學回饋身邊的人,人人爭當美德少年。
4.多元化文化建設
為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讓經典誦讀貫穿所有學科。班級誦讀特色融入各門學科,在各學科的課堂常規中,融入經典內容的元素,使學生樂學、善思、文明、堅韌。除此之外,挖掘經典書籍中的優秀文化,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教育相結合,將傳統文化教育、美德教育貫穿在班級力方面面的育人課程之中。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誦讀中華優秀文化經典是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徑,經典的語言是優美的言語典范,經典的思想是民族的魂,經典的誦讀途徑亦是多元化的。通過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研究,傳承文化藝術精神,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發揮學生在課堂活動教育的重要作用,將經典誦讀融入班級建設中,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知識體系的有效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