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洪 林銀英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中對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突破閱讀教學關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本文基于農村學校的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從“興趣培養”“學習方法”以及“難點突破”三方面進行了闡述,力求能探討出適合山區學生的閱讀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他們在學習中感受閱讀的快樂,在快樂中收獲知識,從而有效地提高閱讀能力。
【關鍵詞】農村學校;小學低年級;興趣培養;語文閱讀
《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對小學生提出了以下的要求: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有良好的語文閱讀興趣,能閱讀程度適合的文章并能理解主要內容;能在閱讀中體會文中的的思想感情、感悟表達方法;注重積累語言材料。在新的課堂教學改革中,我們的教材也發生了改變,教科書新增了大量的閱讀素材,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的閱讀教學面臨了全新的挑戰。俗話說:“得閱讀者得天下”,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就要在閱讀方面下功夫。小學階段是整個義務教育的奠基階段,低年級的教學更為關鍵,要想突破閱讀教學關,我們必須要從低年級抓起。
在珠三角等地區的大、中城市以及各地區的縣城,家庭對學生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投人均優于我們山區的,大部分家長們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對學生的閱讀學習方面的興趣培養和訓練,而在農村山區,由于種種原因,大部分的學生沒有接觸過閱讀且專注力較弱、學習接受能力較低。小學低年級是閱讀教學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的首要任務是要培養學生們的興趣和識字能力,從詞句、朗讀、背誦的訓練人手,逐步培養和訓練他們的語言學習、詞語積累及字詞運用的能力。那么,針對農村山區的學生,應如何進行閱讀教學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幾方面進行嘗試:
一、培養閱讀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興趣是我們學習的動力所在,對于小學生來說,只要有了興趣,就會自發地參與到各項的學習活動中;只要有了興趣,就會有更大的進取心,學生們的學習才會變得主動的和熱烈。反之,如果沒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習在學生們的眼中就會變為了一種沉重負擔,課堂的參與度低、氣氛沉悶、缺乏生氣,學習變得枯燥無味。
1.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通過“聽一聽”“讀一讀”“講一講”“議一議”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們了解我國悠久的傳統文化歷史,鼓勵學生們堂上多說,在說話中讓他們體會學習語文的意義和目的,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作為教師,我們想法設法去引導,讓學生們在活動中自發地感悟,在感悟中學習,將以前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真正變為成為學習的主人。
2.改變課堂的授課方法,善于運用多媒體去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讓課堂活起來。如,在教學占詩時,可以通過配樂詩朗誦來進行,也可以用古定翎于唱方法讓孩子在歌唱中感受古詩的優美和魅力;教學童話時,可通過投影儀或PPT課件看圖聽故事、講故事的方式,也可以通過播放童話動畫視頻來進行教學,還可以當堂繪制簡筆圖畫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們動起來,從而提高了對課文的理解能力。
3.創設多樣化的活動,讓學生們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在快樂中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組織古詩新唱后詩歌朗誦比賽、開展故事演講、進行課本劇和舞臺劇表演,參與兒童詩創作比賽等,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收獲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另外,我們可以利用班級的圖書角提供一些適合他們年齡段的課外讀物讓學生們課間閱讀或帶回家借閱,又或者讓有條件的學生利用智能手機多看一看童話故事、寓言動畫等拓展知識面,我們還要多鼓勵學生回家將聽到的故事講給爺爺奶奶等家人聽,讓學生們在閱讀和說話中提升自己,激發學習的動力。
二、教會學習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農村山區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不要把 “讀”看作一種陪襯,一種形式,一種擺設,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指導學生如何去“讀”,通過不同模式的“讀”來培養學生們的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在活動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
1.標注多讀,在讀中感知課文。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分為認識的字和學會的字,要求小學生能根據課后生字表要求分清學會的字和認識的字并初步掌握查字典注釋法理解生字詞的意義。在指導低年級學生初讀課文時,我們要注意引導他們對文中不懂的地方進行標注并嘗試說一說有哪些感受深刻的語句,要把課文句子讀正確、讀流利,要學會在讀中識字。朗讀課文時,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等活動形式,如,范讀、集體讀、配音樂讀、自由讀、邊讀邊畫、對讀、引讀、抽生讀等,老師做好巡回指導點評工作,讓學生們在熟讀中感知課文的內涵,在個人展示、小組PK競爭等靈活多變環節中始終保持學習的積極性。
2.重點精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在精讀課文時,懂得如何借助畫圈點注來理解課文重點句子是學生必須掌握的自主學習技巧之一,作為科任教師,我們要放手讓學生試一試,不能以“包干”的形式直接告知孩子要圈點哪里,應以問題導入,做好啟發和提示,如,“這一自然段里哪一句是你最深刻、最感興趣的,你認為哪一句寫的最好”,教師要多創造機會讓學生從小學低年級起就參與探究,相信他們能在精讀重點句中理解課文的主旨。
3.反復朗讀,在讀中積累語言。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而人生的最佳記憶力的時期恰好是低年級階段,我們要抓好這一時機,引導學生多讀,朗讀的形式可用范讀、輪讀、引讀、個別讀、分組讀、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特別是課文的重點詞句,我們要引導學生在讀通順、讀準確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結構、構思以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抓住重點詞句深刻地理課文深層的含義,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正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所言:“語文不該只用心和眼來學習,需在心與眼之外。”除此外,我們還要適時地創設誦讀的清境,讓學生帶有感情地去朗讀,讀出作者內心的真實情感,熟讀成誦更是積累語言和學習表達的一種方法。
三、突破學習難點,飛躍新的臺階
1.加強建立學生記憶的條理性。要想幫助學生建立起一個記憶的網絡,明確記憶材料中的內在邏輯聯系,最主要的就是幫助學生找到文章的線索,理清文章的層次結構。
2.幫助學生建立記憶的“支撐點”。在課文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尋找重點詞語、中心句等方式抓住記憶的支撐點來背誦文段或全篇。
小學低年級正處于學科學習的啟蒙階段,如果能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個性差異、課內外活動設計等方探究出適合低年級學生實際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定能充分調動學生們的閱讀興趣,使他們能主動、積極地去閱讀,從而培養良好的閱讀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蔡明媚.試論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20(20):82-83.
[2]崔振紅.基于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導向的閱讀課堂教學——淺談低年級閱讀教學實踐課[J].基礎教育論壇,2020(08):44-45.
[3]張秀琴.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9(10):143.
[4]唐范紅.牽手繪本,閱讀悅美——基于小學低年級語文繪本閱讀的教學策略[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6(05):30-31.
[5]魏金麗.小學低年段海量閱讀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3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