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相友
【內容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在當前的初中化學教學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法也變得更為多元化,像比較代表性的微課技術,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認可,為了進一步強化相關教職人員的認識,本文就初中化學教學中微課的設計及運用展開探究,希望能夠起到一些積極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初中化學? 微課? 設計? 運用? 分析
多數學生都是在初中階段才開始接觸化學學習,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把握基礎性的教學理念,不能操之過急,但是傳統的應試教學思路對于課堂的影響過深,導致學生在學習中,仍舊存在著“唯分數論”的觀念。在將微課技術滲入到初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為學生呈現出一個更為繽紛的教學環境,刺激學生的感官享受,幫助其獲得多元性的學習認識,進一步鞏固其化學學習能力。
一、初中化學教學中使用微課技術時存在的誤區
1.認識過于表面化
在對初中化學課堂進行實際的走訪調查后發現,一些教師在使用微課技術的時候,其認識比較表面化,認為這種方法對于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并無太大的幫助,所采用的思路也比較傳統,將微課內容直接灌輸給學生,對于微課技術的應用比較膚淺,未能將其和實際的教學計劃,展開有效的結合,這樣學生對于微課內容,并無全新的學習認識,久而久之,大家對于微課內容的學習態度,勢必會與教學要求出現一定的偏差。
2.學生態度不端正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要想一種教學方式取得相應的質量,首先需要讓學生具有端正的學習態度,但是在部分初中學校,因為學生對“互聯網+”的技術內容缺乏相應的了解,所以教師在演示微課技術內容的時候,一部分學生的態度不夠端正,缺乏足夠的認真,更有甚者,還有些學生趁著微課訓練時間,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教師要想從根本上完善微課教學質量,必須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強化,鞏固教學氛圍。
3.環境營造不完善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微課技術的應用,一些初中學校的領導還缺乏相應的認識,覺得這類技術娛樂性大于實用性,所以在整體教學環境的營造上,缺乏必要的深入,像一些硬件設備,還有相關課件的開發,都未能跟上相應的進度,這就導致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出現了畏首畏尾的情況,嚴重影響了教學效率;還有應試教學環境的影響,導致微課在化學課堂上的頻率大大縮減,只是流于表面化。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微課的設計和運用要點
1.多元性原則
在初中化學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在設計和運用微課內容的時候,首先要強調多元性的原則。相比較傳統教育,“互聯網+”技術的資源比較廣泛,所以教師在教學課堂上,可是試著借助微課技術,為學生就一個知識點,展開多元性的探討,尤其是化學這種知識點間具有較高粘連性的學科,教師更應該做到多元性,以此來豐富學生的學習認識,幫助他們在訓練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
2.針對性原則
化學是一門具有較強數理邏輯的學科,可能部分初中生在剛剛接觸的時候不太適應,對于這方面的問題,教師在對微課內容進行設計運用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引入針對性的教學原則,對比學生不同學習層級的情況,像學優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群體,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從根本上強化學生的學習認識,這樣既能夠保護學生的學習信心,同時也可以讓他們在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環境中,掌握相應的知識。
3.拓展性原則
化學也是一門與生活內容有著切實關聯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微課教學手段,在設計階段,根據學科知識,插入有效的拓展點,將章節中的規律、概念,和一些實際的生活聯系起來,變抽象為具體,引導學生對相關的知識內容,建立更為深刻的認識。還有,在借助微課幫助大家進行拓展的時候,教師也可以試著讓學生發揮主動性的學習地位,深化其對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認識,這樣對于其科學素養的形成也是大有裨益。
三、初中化學教學中微課的設計和運用分析
1.強化課前預習的重要性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部分學生并不具備相應的學習基礎,教師在初步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效率可能會比較低下,為了改進這種現狀,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針對課前預習的微課內容,幫助學生在課前,展開更為有效的預習訓練,這樣既能消除學生對知識的畏懼,同時還可以幫助其建立初步的學習印象。
例如在引導學生對《我們周圍的空氣》這個單元內容進行學習之前,可能部分學生對于課本里面的知識點或多或少的有些熟悉,但是關鍵性的概念和原理卻又表現的過于模糊,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不妨將教學內容,設計一份八到十分鐘的微課視頻,將要點、重點和難點展示出來。首先,針對空氣的成分,可以設計一些生活化的內容,并以列舉常識的方式,將主要的知識點展示出來,做好鋪墊;然后,可以著重對“氧氣”的內容進行展示,并拓展一些和氧氣相關的內容元素,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最后,對于“氧氣的實驗室制取和性質”,可能學生在課前缺乏相應的材料,所以教師不妨插入和實驗過程有關的視頻,讓學生對氧氣制取的整個過程,建立基礎性的印象,同時還可以深化其對氧氣性質的相關認識,對于教師后續教學課程的進展大有裨益。
2.鞏固課堂訓練的趣味性
在課堂訓練的過程中,傳統的單一性灌輸教學方法,變得越來越落伍,為響應素質教學的理念,教師在完成基礎內容的講解和分析之后,不妨借助微課內容,來增強課堂教學訓練的趣味性,將課堂的主導權,交由到學生的手中,讓他們主動的對內容展開分析,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訓練認識。
比如在對《常見的酸和堿》這個知識點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其中涉及到一些微觀反應,教師用實物很難進行有效的演示,所以不妨設計一些關于反應過程的動畫演示微課,像幾種具有代表性的酸和鹽反應:
2HCl+CaCO3=CaCl2+H2O+CO2↑
HCl+AgNO3=HNO3+AgCl↓
這些內容,利用微課中的動畫微觀演示,學生可以清楚的看到各種酸堿分子的分離、結合,氣體是如何產生、固體是如何沉淀的;再比如針對一些危險性較高的實驗,像稀釋濃硫酸的實驗,教師可以將提前錄制好的實驗視頻插入到微課中,并且可以借助一些視頻剪輯技術,將整個實驗過程中的關鍵點標識出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還有,對于課程中出現的一些具有生活性原理的知識,教師也可以試著用微課視頻演示出來,這樣不僅能提升教學的趣味性,還可以深化學生的印象。
3.完善課后鞏固的全面性
課后鞏固訓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一點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里也不例外,為了增強學生的訓練效果,教師不妨試著在課后鞏固訓練的過程中,以微課教學形式,深化相關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對自己在課堂上的盲點展開全面回顧,避免出現一些常見的學習問題,讓學生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針對課后訓練鞏固的內容,教師不妨從兩個方面進行:第一,借助一些相關的設備,將課堂教學情況錄制下來,教師可以利用剪輯軟件,將其濃縮為八到十分鐘的視頻內容,將其中的重點、難點剪輯出來,幫助學生在課后進行回顧,與此同時,在微課視頻的最后,教師可以將課后訓練作業,也一并以視頻的方式展現在大家的面前,確保學生以盲點知識出發,通過回顧,來完善各自的學習認識;第二,對于化學的拓展性教學內容,教師同樣不可忽略,像“化學與環境保護”“化學與農業生產”“化學與能源開發”等章節,不妨制作一些涉及到專業性內容的微課,不強調學生對其中深奧的知識進行理解,主要是將一些基礎性的概念、原理展示出來,讓學生借助微課,試著從生活中尋找相應的內容,這樣其學習認識會變得越來越強化,科學素養也能得到全面的鞏固。
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階段的化學教學中,對于微課教學技術,教師應該抱有開放性的認識,借助這項“互聯網+”的技術內容,打破以往灌輸教學中存在的桎梏,幫助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變成主動的探究,以此來深化學生的化學學習認識,這樣不僅僅對于初中教育事業的改革有巨大的影響,同時對于我國現階段中學生科學教學素養的培訓工作也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陸亮. 基于“學習進階”和“分層教學”的初中化學復習微課的設計與實踐——以“中考計算專題復習”為例[J]. 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8(11):52-56.
[2] 錢麗. 初中化學教學中板書的設計和思考——以五節化學評優課的板書為例[J]. 化學教與學,2018(03):71-72+75.
[3] 聶志彪. 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微課設計及運用[J]. 甘肅教育,2018(02):71.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西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