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學科是我國初中教育階段中的基礎學科,在新課改進程不斷推進的今天,初中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的素養更加重視。另外,美術教學對于學生的意義不應當只是單純地提高他們的繪畫技巧,美術課的一大任務更是要培養學生對于藝術的鑒賞能力,提高初中生的美術素養。因此,初中美術教師應當意識到語文素養對提高學生美術鑒賞綜合素質所發揮地重要作用,認真備課并且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從多方面著手提高初中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關鍵詞:語文素養;美術鑒賞;初中教育
一、 引言
新課程背景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如邏輯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尤為重要,尤其是美術鑒賞水平及綜合能力,有利于讓學生更快地適應于初中生活。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重視美術教學。因此,在美術教學中使用多元化、特色化的教學模式,有利于讓學生更快地適應于美術課程的學習,使其更深入的在自主探究、交流分析中學習到美術鑒賞的方法及技巧。另外,教師需給予學生完善的視覺體驗,利用美的感知、美的教學內容進行美術教育,促使學生形成審美價值觀。總之,教師需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美術教育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 將生活融入美術教學,增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
語文教師的教學內容脫離了生活、學習,很可能會導致語文知識地實際運用價值不高,如學生無法了解語文字詞的含義、文章思想等內容。常規教學中教師多采用理論教學為主,以加深學生對字體拼寫、讀音、含義方面的教學內容。通過展示出文章的具體構成及所使用的修辭手法,進而凸顯出文章的重心。但是,長期采用理論教學模式,可能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讓學生融入生活體驗及生活感知過程,這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不利的。因此,教師需要將生活中的故事、情境、文化傳統等內容與語文教學相結合。例如開展美術鑒賞課程,讓學生明白工筆畫、版畫、沙畫等藝術的表現方法,再圍繞這一內容開展課程設計。由此可見,教師需要創新美術教育內容,設立完善的培養方式、培養目標及培養思路,讓學生更全面、更深入地感知藝術作品的特色。通過引導學生在這種文化差異的碰撞下對作品有更客觀的認知,使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得到進一步地提升。
三、 初中美術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師對學生的美術學習沒有提出嚴格要求
美術是一門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科,對學生的人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美術卻不是一門考試科目,因此,雖然美術教學十分重要,但是在某些方面卻沒有引起師生的重視。目前影響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師對學生的美術學習沒有提出嚴格要求。美術是一門藝術,表面看學生可以任性的進行繪畫,實際上確有其嚴格的知識性與技巧性,由于沒有被列入考試內容,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思想上出現了懈怠心理,沒有按照美術教學的標準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勢必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二)理論知識與實際繪畫結合不夠緊密
美術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既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有將理論知識的教學與學生的實際操作結合起來,才能提高整體教學的有效性,這也是豐富現有美術課堂內容的重要途徑,即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沒有將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學生的實際操作結合起來。美術理論知識較為抽象,初中學生還沒有豐富的美術學習經驗,因此,教師如果單純的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勢必會影響學生有效理解理論知識。同時,學生在沒有掌握理論知識的情況下進行繪畫,也會影響整體的繪畫效果。
(三)學生欣賞優秀作品的機會較少
初中美術教師應該將美術教學與美術學科的特點結合起來,想要使學生畫出有思想的優秀作品,就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欣賞能力,進而更好地去發現美。在實際教學中,能夠陶冶初中學生情操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個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讓學生欣賞一些優秀的作品。優秀的美術作品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較大的視覺沖擊,而且能夠給學生帶來極大的享受,引導學生深思,要求學生在感受、體驗作品審美價值及特征的過程中掌握作品所涉及的藝術元素,這對于初中美術課程開展是有利的。
(四)課堂教學形式較為單一
初中美術教學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尤其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多種途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想要使學生取得更好地發展,也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美術知識點,要求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能夠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對課堂教學時間進行合理安排。然而目前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實現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方面存在不足,有些課堂教學采用單一的教學形式,不僅使所傳授的知識點過于枯燥,也不利于對某一具體知識點進行講解探析,最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 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了解美術課程的內涵特征
語文課程的培育重點就是引導學生逐漸積累傳統文化思想、詞匯,通過制定循序漸進的教學計劃,逐步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有利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美術技法及繪畫靈感。因此,教師需從以下幾方面開展教學探討:首先,教師應結合其他學科的特點,融入個性的課程內容,利用教學引導使學生積極參與。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解放學生的天性,要求學生與教師一起進行美術學習及課程探討,讓學生更快速、更全面地融入至美術鑒賞當中。其次,教師應選擇合適的交流方法及交流形式,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作品品鑒中,可要求學生從美術創作角度、技法角度、作品意境教育進行探知,讓學生更加喜愛本課程,提升對本課程的探索欲,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思維、開放型思維能力。通過逐步交換自身對作品元素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美術涵養。
五、 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初中美術欣賞課程教學中,教師應采用探究教學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思路創新美術課程的內容,具體應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美術課程的框架體系,同時采用靈活的教學思路,合理、科學的運用這些知識理論。首先,新課程教學探究中,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及分析能力,利用合理、科學的探究思維,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其次,美術課程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學生需要利用已有的美術經驗,發現生活中的文學藝術。其中,教師可利用彩陶藝術開展美術欣賞課程,引導學生分析彩陶藝術的顏色、形態、用材等形式,同時展示出風格各異的彩陶藝術,如唐三彩、童定家《再塑達摩》等作品,都是對國學、禪學內容的體現與表現。通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將個人思想、個人情感帶入至學習過程中。
六、 重視背景分析探索,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感知能力
教師應重視對美術作品的背景、作品的特點、作家的生平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利用語文的角度學習美術課程。在此過程匯總,教師應側重于對學生欣賞能力的培養,尤其是不同作品的時代元素、情感元素、創作元素都是不同的,教師應激發學生充分感受作品的內涵。其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借鑒“精讀”的方法,對作品的紋路、顏色搭配內容進行分析,結合藝術家的朝代、家庭環境以及作品搭配特點進行分析,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與認知。通過培養學生逐漸理清作品的表達藝術,再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學習到創作藝術特征。總之,教師應教會學生正確、全面的進行作品欣賞及作品品鑒,利用視覺、感覺感受作品的意境特征,有利于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欣賞齊白石的著名創作,引導學生欣賞齊白石先生手下的蝦的特點。通過講述齊白石的生平及學習經歷,有利于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認知到齊白石先生喜歡創作動物的原因。
七、 初中美術欣賞課中情感教育的滲透
初中美術欣賞課程開展中,教師應側重于培養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情感,尤其是需要結合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美術作品之間的關系,同時全面的向學生展示出青銅器藝術、園林建筑藝術、古代雕塑藝術、壁畫藝術等形式。通過向學生介紹各藝術的特征及歷史發展情況,讓學生逐漸感受到藝術作品的特色及魅力,使學生認知到愛國教育的重要性及作用。另外,由于不同文化藝術所涉及的領域是不同的,比如藝術創作與社會學、心理學、舞蹈息息相關,比如青花瓷藝術具有較深的文化底蘊及文化特色,需要學生在分析陶藝作品中的線條紋路、顏色搭配情況感受到作品的雅韻特征。此外,工筆畫藝術所闡釋的藝術價值就是“天人合一”的意境。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介紹不同古代藝術所創造的意境,如阿房宮、頤和園等建筑,都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又如黃鶴樓、岳陽樓等建筑,也有《岳陽樓記》《黃鶴樓記》進行作品意境的表現,有利于讓學生利用不同的藝術元素作品及風格特點,了解到中國詩歌元素的特色及價值。總之,教師應利用不同的美術作品、建筑元素展示出各異的藝術作品,同時讓學生利用互聯網挖掘出這些作品藝術及地方特色的內容及內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鑒賞能力。通過加深學生對作品的情感,使學生與藝術內容發生意識、思維的共鳴,進而全面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及品鑒能力。由此,教師應多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不同價值、不同風格的藝術特征,讓學生在創新探索中不斷進行學習與感知。
八、 結語
總之,教師應培養學生逐漸形成完善的思維意識,將語文教育與美術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在感受美術作品的同時進行溝通、交流分析,從而培養學生的溝通、思維、學習能力。想在初中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逐漸培養,這個過程也許是漫長的,但是教師應該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培養其創新能力,從而激發中學生對美術知識和創新能力的興趣,優化教學資源,同時開展多樣化教學模式,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愛上美術課程,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并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成為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其肖.初中美術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2(20).
[2]沙燕文.初中美術創新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6(3).
[3]王國波.初中美術教學創新能力培養分析[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3).
[4]韓雨.初中美術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J].都市家教月刊,2012(2).
作者簡介:任惠,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