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西方文化不斷侵蝕我國初中生的生活意識,使得初中生對于傳統文化失去興趣。在這樣的背景下,初中生無法有效意識到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品質。教師需結合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充分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積極促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關鍵詞: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滲透分析
一、 前言
在中學時期教授語文古詩詞知識,不僅是中國一種深厚的傳統文化,而且是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中學教授中國古代詩詞時,其傳統文化的滲透強調了一個漸進的螺旋過程。隨著初中生學習能力的發展變化,對具體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解決了課堂教學的困難和進展,使中學生可以穩步提升漢語文化學習,逐步樹立完善的漢語思維能力,輕松解決語言問題。調整到目標。
二、 主要意義及教育現狀
只有認識到應試教學問題,改變學習模式,才能讓學生真正投入到學習中,在這樣的基礎上才可以樹立起傳統文化思想。在很多省份已經推出傳統文化的課程,這可以讓學生學習到課本以外的知識,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到歷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我國的精神文化,這其中便滲透著傳統文化的教育。
(一)傳統文化教育的當今意義
在傳統文化中,學生可以品味到名仕古人的英雄偉績,我國的名勝古跡以及悠久的藝術文化。這會將初中生與自己和整個民族聯系在一起,讓他們在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中熏陶,領悟到中華民族的堅毅、樸實的優良品格。是否形成思想健康理念將與初中生未來的發展密切相關。在初中階段中,每個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處于發育階段,對價值觀念還未科學地建立。通過宣傳傳統文化,在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的同時,學生的愛國情懷也會大大提高。初中生將自己融入國家之中,認識古代所創造的燦爛文化,到風雨飄搖的舊中國,再到繁榮昌盛的第二大經濟體。這會使初中生對我國在每個時代渴望追求獨立、和平、幸福,努力為民族救亡和復興的先進中國人有更深刻地認識,清楚每個初中生都應具有的“初心”和“使命”。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意的各方面目標,需要教師及時的幫助學生走出各個陰影區域。
(二)教學模式老舊
雖然目前新課改在不斷推進,然而許多初中語文課堂仍然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教學方式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一種現象,新型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很好的應用在初中語文課堂當中。許多初中語文教師通過被動灌輸的方式,教育模式生搬硬套。不僅缺乏教育的靈活性,同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自身情況。學生單方面在課堂中聽講,沒有發言環節。教師過少與學生進行溝通,在課堂中總是理論性的空談。因此,學生無法充分了解語文教育的重要意義,教師也無法充分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
三、 教學特征
(一)廣泛的教育內容
中學古代詩詞教材的偉大傳統文化內容比較豐富。許多古老的詩詞中都出現對我國美麗的山脈和河流的雄偉描繪。古代詩詞是歷史傳承文化的精髓。通過深入研究古代詩詞學習,學生可以更多地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每個古老的故事都使中學生對國家的文化有深刻地了解,而國家文化長期以來是從不同的方向繼承下來的。
(二)教育的階段性
在中學,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觀。但是,初中高年級和低年級之間存在差異。他們對古代古詩詞教育的心理觀念和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具有獨特的舞臺特征。針對學生的心理變化,古詩詞教學具有階段性和秩序性。對于初中生,教師可以科學地考慮古代詩詞教育的階段,并準備一定數量的中學生閱讀、課外閱讀和當前詩詞教學古代詩詞。
(三)教育的時效性
教授古代詩詞和語言并不能總是在課堂上取得最佳效果。中學教師可以通過合理化課外實踐培訓教程來促進道德、智力和身體綜合和綜合素質的融合。學生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與同學和老師建立良好的關系,并形成正確的道德思維。讓學生通過良好的榜樣學習,并讓初中生樹立更高的抱負和理想。
四、 發展策略
(一)靈活調整教學模式
教師在課堂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時,應積極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化被動為主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中華傳統文化學習活動當中。例如,初中可以舉辦文學作品的閱讀會,引導學生去品讀傳統的文學經典。同時可以讓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進行交流溝通,分享自己閱讀過后的心得和體會。學校要設立古詩詞學習興趣小組,為喜歡古詩詞的學生提供交流探索的平臺,學校應該尊重學生的興趣,通過興趣小組充分調動學生的古詩詞學習積極性。此外,類似古詩詞朗誦比賽及古詩詞情景劇表演的校園活動,學校也應該考慮進來,中學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是渴望表現自身的,學校通過舉辦上述活動,可增加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趣味性,也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學習能力及綜合學習素養。學校要為語文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提供堅實的幫助,在物質和精神方面都給予充分地支持。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讓他們投入到傳統文化學習當中。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宣傳傳統文化思想
由于科技水平的發展,大部分的學校在課堂上都具有教學的媒體設備。因此,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相應的傳統文化教育,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然,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利用幾張簡單的圖片去講解,而是要充分地利用好整個多媒體這個平臺,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領略到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傳統文化思想教育。在教學過程可以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課堂中,讓學生自由討論自己對本節教授的文化內容了解多少,是否去過相關的名勝古跡,這些名勝的具體地址是在哪等。這樣的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提高。等到學生自由討論結束時,老師再對整個內容一一講解答案,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帶入學習內容。在學生認識完全部景點時,再依據學生的興趣對部分景點展開解說。在教學的過程中,播放相關視頻來幫助學生了解這些名勝古跡,加速對文化的記憶,促進知識更好的吸收與理解。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了解學生對這些視頻中發生事情的看法。在這個基礎上,將過去名勝中曾發生的重大事件告訴學生,從而進行傳統文化思想教育。如果學生對于本節教授的內容感興趣,也可以留給學生課堂外的作業。通過其他方式如圖書館、上網查閱資料、向家人詢問等獲取更多相關知識,漸漸的讓學生自主的加入到了整個愛國思想教育中。教學方式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具體工作不能總是停留在理論層面,要將思想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中。開展學習教育互動,根本是學習,重點是落實。必須首先重視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積極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向優秀學生學習。
(三)有效結合古詩詞
當老師主要通過詩歌的表達和詩歌的背景故事講授古代詩歌的感受時。通過閱讀古代詩歌本身,可以感覺到詩人本身的內心情感。在學習了古代詩歌之后,學生們形成了一種情感態度來認同作者。可以讓學生在閱讀詩歌后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從而提高寫作熱情。中學老師指導學生寫出自己的情感變化,并讓學生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每個人對古代詩歌的感覺都略有不同。教師應專注于古詩詞和句子,并確保學生深情地閱讀,以加深他們的閱讀印象。這樣的情感教育可以使漢語課堂更加生動,使教學效果更加突出。基于古代詩歌的核心思想,讓學生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使閱讀體驗更加逼真,簡單明了。鼓勵學生用古詩詞寫作,可以以微妙的方式提高寫作技巧。為了將傳統文化融入中學古代詩歌教學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加深對古代詩歌創作的理解,并體驗詩人的思想和情感。例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在蘇軾經歷了許多政治違規之后創作的。蘇軾的生活跌宕起伏,遇到很多困難,也有很多弊端,所以他用明月來思考自己的路,找到了家。在經歷各種挫折之后,蘇傾向于“撤退”。他想回到自然和田野,過上安靜祥和的生活,并找到自己靈魂的自由,體會詩人迎接不斷變化的世界的樂觀態度。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必須確保學生閱讀全文并感受詩人的感受。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背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精神。
(四)提升專業素養
語文教師是從事教學的專業技術人員,一個好教師的基本條件之一就是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多方面的才能。首先教師對自己所教學科的知識要成體系的全面的把握,在教學過程中要避免知識與理論的錯誤。加強自身積累,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教師要對自己所教專業融會貫通,才能從整體上系統的把握傳統文化。這樣才能深入淺出,高瞻遠矚,達到運用自如的境界。語文是我們國家的母語,所蘊含的知識豐富,語文教師所要學習和掌握的更是囊括了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更是體現教師文學修養的重要方面。這就需要語文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如此教師在講解古詩詞時得心應手,在拓展上才能準確。教師要對教材中的詩人都能做到知人論世,并要能說出這首古詩詞是詩人在什么情形下以何心情所作。要做到儲備充分,利用自身積累的文學素養進行古詩詞教學的準確拓展,幫助學生理解吸收語文知識,做好學生語文知識拓展領域的補給兵。
五、 結語
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教師必須克服語文教學困難,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分層次地推進初中古詩詞教學活動。必須在教學活動中堅持“以人為本”“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和“循序漸進”的原則,真正幫助初中生掌握傳統文化的奧秘和訣竅,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栗冬冬.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以初中古詩教學為例[J].科技風,2016(8):54.
[2]吳榮永.淺析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詩文教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3(40):88.
[3]鐘劍連.文明長久?淵源傳承: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1):91.
作者簡介:宗福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肅省卓尼縣柳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