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剛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越來越需要大量的人才,這就要求班主任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引導初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初中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提升初中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傳統文化;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34-0028-01
班級管理制度的有效實施離不開傳統文化無形的熏陶和感染,本文對法家、儒家、道家的思想展開研究和探討,結合目前學校教育的管理制度和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對傳統的文化加以借鑒,提出切實可行的班級管理方案,在制度的實施中堅持以人為本,同時發揮教師和干部的引導作用,通過班級的活動增強每個學生的班級凝聚力,無形中完成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保證學校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1.傳統文化智慧在班級管理中的體現
所謂的傳統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經過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長期交往而積累和沉淀的物質和精神總和。傳統文化的范圍非常的廣泛,涉及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以法治國,以儒治世,以德治人”是對歷史文化的最好闡釋和總結,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國家的管理、企業的管理、班級的管理都有積極地引導意義。
1.1 基于法家“法制天下”的思想原則。
學校的教育不僅僅是文化知識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思想和人格的塑造,青少年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叛逆的性格,各種價值判斷還沒有完全形成,如果沒有規則的限制,學生就很容易因為跟風而誤入歧途,在班級的學習和活動中沒有目標和集體榮譽感。在對學生的教育和班級的管理中,僅僅依靠說教的形式不容易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時候就需要一定的制度對學生的言行舉止加以約束管制,不僅要制定班級的管理制度,還要有相應的獎勵、懲罰制度來促進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實,保證班級的各項工作能有序的開展。
1.2 基于儒家“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儒家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孔子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強調人的作用,結合任何人生探討“仁”的根本問題,孔子重視“仁義”教育,認為“仁”是人類的類屬本性,認為人的本性都是仁慈善良的,儒家思想強調注重人性、崇尚理性,堅持仁義良知的說法,對現代化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孔子認為道德理念的下滑會直接造成社會生產和發展的失衡,只有進行道德的復蘇,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才能引導社會走上正軌,帶領國家走上繁榮富強之路。同樣,將“以人為本”的理念應用到班級管理過程中,對學生的人性進行開發,在日常班級管理過程中給予學生以人文關懷。將學生作為班級管理的重心,借助班級內部的各項資源對其進行管理,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生長環境,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尊重和理解等,以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和發展。
1.3 基于道家“以德治人”的管理理念。
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能造成壞的結果。因此,看待事物要用辯證的思維去分析,所謂的“以德治人”是指依靠柔性去打動人、感染人、熏陶人、塑造人,對現代化的管理有著理論上的指導,做到剛柔并濟,“剛”具有無形的殺傷力,在制度的執行中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給管理造成不可逆轉的局面。學生屬于青少年一代,在很多事物上的認知并不明確,容易受到壞思想的感染,同時處于叛逆期的學生脾氣比較“剛”,這時候就更需要用“柔”來感染和熏陶,采用適當的方式加以引導,在班級制度的監督上,要堅持柔性的處理原則,教師和班干部要以身作則來規范自己,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對于學生不好的行為表現,盡量通過交談和引導的方式去規范,切忌以剛制剛,在無形中完善班級的管理制度。
2.傳統文化智慧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2.1 重視建設班級風采。
良好的班風對初中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對初中生的生活和學習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加強班風建設,為學生創建良好的班風,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下學習。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可以設計有關表揚的班報,把班級中學習成績好、學習習慣好、綜合素質高的學生寫在班報上,給學生更多的鼓勵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同時為其他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提升學習氛圍,進而形成良好的班級風采,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下進行學習。
2.2 通過集體活動提升凝聚力。
在班級內部的管理中多多少少會出現一些爭執,但在班級中學生作為一個個體來看的情況下,班級內部所有成員就會團結一致,勁往一處使,一致對外。因此,學校可以多開展一些校園內部的比賽,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提升班級的凝聚力。近年來,學校開展的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活動比較多,通過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一方面讓學生熟悉歷史,強化了學生的文化修養,另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增強學生的班級榮譽感。例如,在學校可以開展和傳統文化相關的文藝活動,民族舞蹈、國畫比賽、國學經典朗誦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在比賽前期,教師可以讓學生主動搜集相關的文化知識,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增強自身能的民族榮譽感;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在勞逸結合的情況下,展現自己的文藝特色和才華,為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做準備。
2.3 加強對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學生是青少年一代,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很多還沒有完全形成,在集體生活中很容易受到外來思想的感染,影響到自己的主觀判斷,如果不及時加以引導,很容易誤入歧途,帶來不可逆轉的后果。在學生的思想教育上,教師要善于運用儒家思想的傳統文化,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班級實踐活動是班級理想教育的終極目標,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建設,可以增強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形成凝聚力,確保學生找到歸屬感。組織學生到孤兒院或養老院進行公益性質的活動,幫助別人的同時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鼓勵學生互幫互助,讓學生間建立深厚的友誼,為以后走上社會處理人際關系打好基礎;教師和家長要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行為舉止影響學生,給他們做好榜樣。在家庭的教育中,要重視家長對孩子的道德培養,教師可以通過定期開展家長會的形式,強化家長的加理念,引起家長對學生道德培養的重視,通過家校協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讓教育更利于現代學生的身心的健康成長。
班級的管理不能一直因循守舊,要綜合現代學生特點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善于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通過先進傳統文化的影響,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自覺地遵守班級的管理制度,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現代化人才。
參考文獻:
[1] 趙坤.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落實班級管理[J].科技風,2019(25):223.
[2] 郭貴卯.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班級管理的思考[J].甘肅教育,2019(16):51.
[3] 張連云.基于傳統文化的初中班級管理[J].文教資料,2019(13):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