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思敏
【摘 要】隨著信息與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微信公眾號被人們所熟知。新媒體逐漸取代了傳統媒體,成為人們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作為當下流行的傳播媒介,微信公眾號從企業走向民間,走進了校園,成為校內信息傳播的主體之一,使校園文化更加繁榮。筆者以西安培華學院微信公眾號“神禾戲劇工作室”為例,探討微信公眾號在校園內的發展模式,從而發揚公眾號作為文化傳播載體的作用。
【關鍵詞】微信公眾號;高校;運營模式
中圖分類號:G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4-0215-02
一、高校微信公眾號發展概況
《2019微信年度數據報告》指出,截至2019年9月,微信月活躍用戶已經達到11.51億,和2018年相比同期增長6%,是中國用戶量最大的App。在數量如此龐大的用戶面前,公眾號的發展前景相對比較廣闊。公眾號以其新穎的形式、簡單的操作模式風靡全國。近年來,幾乎所有的高校都創建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用以發布資訊、開展宣傳。
高校微信公眾號不僅包含代表學校形象的官方公眾號,也有各個二級學院運營的公眾號,以及學校社團、工作室運營的公眾號。微信公眾號操作簡單、門檻低,因此高校微信公眾號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不少的高校微信公眾號主要用于發布信息以及通知,受眾面窄,流于形式,不能夠吸引廣大學生群體的注意。
在推文發布以后,團隊缺乏有效的溝通,“粉絲”粘性低,難以持久地關注公眾號并推廣給更多的人。大部分時間,高校微信公眾號運營者只能通過后臺數據了解用戶的喜好,難以關注不同年齡層的人背后的需求,去挖掘更多的有效信息。
根據中國互聯網數據平臺顯示,截至2019年6月,10-39歲網民群體占整個網民數量的65.1%,其中20-29歲網民群體占比最高,達24.6%。通過這些數據可以得出,當下青少年是網絡的主要使用者,他們過度依賴網絡。高校大學生正處于青年向成年過渡的時期,他們傾向于碎片化閱讀,關注自己喜愛的微信公眾號。同時,也有一部分大學生創建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來表達觀點。雖然和專業的微信公眾號相比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準、公眾號的運營能力,提升了自我價值。
二、神禾戲劇工作室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實踐
2016 年 4月,西安培華學院傳媒學院神禾戲劇工作室微信公眾號(訂閱號)注冊成功。2019年4月,“神禾戲劇工作室”申請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項目名稱為“神禾戲劇工作室影視化探索——短視頻制作”,該項目順利獲得2019年陜西省“省級大學生創業訓練項目”立項。從立項之日起,截至 2020年 3月 12日,神禾戲劇工作室微信公眾號已累計推送短視頻、圖文十余條,新增用戶1325人。該項目充分激活了“神禾戲劇工作室”的實踐與運營,在內容上,堅持原創作品,從文案策劃到拍攝制作均由項目組成員獨立完成,后再以“推文+短視頻”的形式發布,這些都充分展現了西安培華學院師生的才華,提高了項目組成員的公眾號運營實踐能力,進一步提升學校人才培養的影響力與美譽度。
內容上堅持原創,深入挖掘培華師生的故事,以視頻的方式推出,用推文幫助讀者理解。如《95后“杭漂”的第二年:在詩意的城市里“不安分”地生活》閱讀量突破一千次,受到廣大師生的關注。神禾戲劇工作室微信公眾號不僅發揮傳播功能,還凸顯學校特色,將師生們的故事以獨特的視角、生動的鏡頭語言呈現給讀者,發揮了公眾號的思想價值引導功能,同時也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
《2011年校園媒體發展白皮書》指出,校園媒體組織中單一類型的占總數的76.7%。由此可見,2011年,只有23.3%的校園媒體有不同程度的融合。而在《2019中國高校校園新媒體觀察報告》中,對比2011年,融合型校園媒體占比已超過95%。因此,對于運營人員來說,融合型校園媒體需要不同專長的人員,做到高質量運營高校微信公眾號。高質量運營高校微信公眾號離不開優秀的團隊,這支隊伍需要具備專業的指導老師和專業的學生骨干。以神禾戲劇工作室微信公眾號為例,指導老師為團隊規劃方向,提升團隊的專業能力;團隊成員劃分成若干小組,以清晰的思路構建管理體系。團隊協作能力的提升能夠促進公眾號內容的穩定,保持“粉絲”粘性。
神禾戲劇工作室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者不僅關注后臺數據,而且從閱讀量、視頻播放量等方面揣摩讀者的心理,在留言板塊讓讀者暢所欲言并與之溝通。當閱讀量大幅度下降時,運營者能夠調整規劃,進行創新,了解用戶的興趣,打破交流壁壘。神禾戲劇工作室微信公眾號的讀者大多為西安培華學院的在校大學生及教職工,挖掘他們身邊的人和事更容易引起共鳴。例如:《一名擁有兩年教齡的大三女孩》一文以獨立刻苦的女大學生為榜樣,激勵在大學生活中仍感到迷茫的同學去尋找目標,幫助同學們認清自我,開拓未來。
三、項目實施的目的及意義
短視頻類節目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有著足夠多的市場和受眾。“神禾戲劇工作室影視化探索——短視頻制作”項目以神禾戲劇工作室微信公眾號為平臺進行推廣,有一定的受眾基礎,有固定的閱讀量和點擊率,并可以跟西安培華學院校園媒體公眾號和其他專業媒體工作室合作推廣,受眾群體和傳播渠道廣泛。
實施該項目的主要目的是,第一,利用短視頻的形式展現西安培華學院優秀教職工的工作、生活風貌,打造“網紅培華教職工”,提高學校的影響力和美譽度;第二,利用短視頻的形式宣傳西安培華學院優秀校友取得的成績和榮譽,激勵在校生努力進取,提升學校的口碑,展現學校的學風和校風。
通過制作的一系列短視頻,達到了一定的宣傳效果。首先,因為制作的短視頻時長一般為3-5分鐘,適應當下年輕人碎片化的閱讀習慣,保證了預期的傳播效果。其次,團隊成員有著豐富的戲劇影視理論基礎,對于短視頻的拍攝有著足夠的理論與實踐的經驗。再次,短視頻的后期制作也充分結合了學生平時所學的剪輯技巧,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步入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項目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在調查中,筆者發現,不少的高校微信公眾號運營團隊由于主導者掌握過度,加上課業繁重,導致成員積極性下降,公眾號推文質量良莠不齊。因此,“神禾戲劇工作室”開通微信公眾號上的“流量主”,平臺根據閱讀量給予提成,抽取一部分提成作為對團隊成員的獎勵,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團隊成員的自信心,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積極性。
將公眾號內容細分欄目,方便用戶尋找。根據讀者的服務需求,我們確定“神禾戲劇工作室”的定位為戲劇作品分析以及短視頻兩大類,豐富了公眾號的欄目內容。神禾戲劇工作室微信公眾號現階段的經營模式以發布原創文章及短視頻為主,主要分為師生風采和學生們自拍自導的作品兩大類。
“神禾戲劇工作室”不定期組織戲劇沙龍,讓喜愛戲劇的同學演繹經典戲劇作品,在戲劇沙龍中獲得認同。“神禾戲劇工作室”在探索的同時不斷總結經驗,成為彰顯西安培華學院軟實力的重要一環,打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壁壘,促進教學相長。
筆者及團隊將繼續運營神禾戲劇工作室微信公眾號,將實踐與理論成果相結合,不斷提高自我能力,力爭實現西安培華學院傳統媒體與學院新媒體的有效聯動,同時做到聚合傳播,促進校園媒體資源整合,完善服務信息共享的機制和渠道,讓校園新媒體的傳播效率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微信公開課.2019微信年度數據報告[R/OL].https://v.qq.com/detail/u/u8pu8q0wmq0fv8a.html.2020-1-9.
[2]劉中慧.基于用戶調查的高校新媒體運營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8.
[3]孫也程.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J].學園,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