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讓 蔣?;?/p>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革,才能夠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在語文學習中不斷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而滿足新課標的要求,為使小學生能夠在聽、說、讀、寫等方面能夠全方位提升,語文教師需要將自己的知識充分發揮出來,符合新課標的相關要求。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35-0076-02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推進和實施,對當前我國小學語文的評價標準、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目標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針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必需要根據當前小學生的閱讀需求制定不同教學策略,同時還要在此基礎上對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和理念進行領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相應的閱讀技巧、閱讀評論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以及閱讀認知能力等。
一、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得到很大提升。良好的語文閱讀教學不僅僅是要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更是要使學生逐漸養成這種習慣,同時還要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地閱讀文章。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不斷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同時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內容。不僅如此,科學有效地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在思維模式上得到很大的提升,增強閱讀思維能力,并且在閱讀過程中對內容進行深入地分析。
(二)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在閱讀中不斷培養和鍛煉出來的,在閱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產生自己的觀念,并且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表達能力后,便能夠對今后的語文學習產生很大的幫助,閱讀的書籍以及課文越多,所積攢的知識儲量也就越多,通過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對知識進行描述。在課文以及書籍中學習各種不同的技巧以及表達方式,潛移默化的掌握和學習人物以及環境描寫的方法,對寫作也有極大的幫助。
(三)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和形成優秀的道德品格。當前小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學習時間緊迫。由于接觸外界的時間以及方式相對較少,因此只有通過閱讀才能打開對外界認知的大門,因此閱讀成為了小學生認識外界的重要渠道。通過對課本的閱讀能夠增加小學生的視野,使其了解到外面不一樣的世界,讀懂大自然的奧秘,并且體驗各種不同的道德情感,讓小學生對自己的人生起到反思的作用,從而培養出更加高尚的人格以及道德品質。
二、閱讀教學中現存的問題及弊端
(一)閱讀教學中教師依舊占據主導地位。當前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參與性不高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教師始終都是課堂上的主導者和引領者,學生嚴重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這對閱讀教學勢必產生不良的影響。當前語文課上往往都是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學生齊聲回答,在這種教學方式的引導下,課堂上語文教師很難徹底掌握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學習效果,而作為學生也難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對課文的理解,因此便對閱讀教學產生了一定的阻礙。
(二)學生缺少對閱讀的興趣。目前很多小學生對語文的閱讀并不感興趣,即便有閱讀也是機械性的閱讀,對文章中的重要內容以及要點不會去主動思考,更理解不了其中的意思。尤其是在課堂中更是如此,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在閱讀過程中缺少耐心,很容易亂讀一氣,亦或者是胡亂作答,根本沒有理解其中的內容。與此同時較少的課外閱讀時間以及閱讀量的不足都導致了小學生對閱讀興趣不高。
(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沒有給予足夠的引導。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和目標,除了要控制好小學生閱讀的數量之外,同時也還要看學生閱讀的數量,在此期間教師若是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那么勢必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因此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但就從現如今的語文閱讀教學中看,在閱讀過程中對小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做得還不夠,學生閱讀效率低下,始終提不起興趣還在于語文教師在閱讀課中只是機械地傳遞閱讀技巧、方法等。為了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同時保障學生的閱讀質量,語文教師需要對閱讀的措施和方法不斷創新并改革。
三、強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一)構建良好的閱讀氛圍。新課改的實施逐漸實現了教與學的結構統一,傳統教學中教師占據著主體地位,而在新課改的環境下則是由學生變為主體,教師扮演著引導者的身份。為了能夠進一步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語文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同時認清自身的定位。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不一樣的事物,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并且增加自己的視野。良好的閱讀環境能夠幫助學生培養閱讀的興趣,這也更利于教師的教學,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和目標。
(二)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為更加有效地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需要使小學生養成一種獨立學習并且能夠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必須要抓住小學生的行為特點,不斷培養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興趣才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當小學生有了學習以及閱讀的興趣之后,便會更加主動地投入到閱讀教學中,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閱讀期間語文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與此同時,語文教師還應當教會學生學會科學閱讀,在閱讀課文前,教師可以拋出相關的問題,使學生帶著疑問進行閱讀,在閱讀結束后找到答案。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潛移默化地幫助小學生增強回答問題的自信心,通過這樣的方式便能夠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使他們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十分有利于對學習興趣的培養。
(三)有針對性的進行閱讀教學。不同年齡段的小學生思維模式不同,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語文教師也應當因人而異,根據不同年級的小學生制定出不同的閱讀教學計劃,更是要根據基礎知識的掌握對閱讀主題進行確定。例如針對于三年級前的小學生由于剛接觸語文學習不久,因此要以激發學習興趣為主,經過教師的正確引導使其發現閱讀中的快樂。而針對于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則需要循序漸進地增加他們的閱讀量,加強對閱讀的訓練。同時與家長進行合作,可以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增加學生的見識,潛移默化的接受課本以外的知識,不斷使閱讀能力得到提升。
(四)開展閱讀競賽。為深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增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學校方面可以舉辦閱讀比賽。教師同樣可以在課堂上舉辦類似的活動讓學生參加,在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同時,也能夠鍛煉學生的探索熱情。豐富枯燥乏味的閱讀課,對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水平也有良好幫助。
(五)仔細推敲文章的詞語,增加學生對詞語的細細品味。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帶領學生仔細推敲文章中所用的詞語,分析出不同詞語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引領學生感受到每一個詞語在不同語境下所表達出的不同含義,使學生明確各個詞語的中心含義,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認識到各個詞匯在文章中所發揮出的重要作用。學生閱讀小學語文教材上的文章內容,積極研究文章詞語應用的準確性,細細品味每一個詞語在語句中所占的比重,分析出這些詞匯在文章中是否可以刪除和增加,進而增加學生對詞語的深入理解。同時,學生需要思考文章詞匯的獨創性,品味出作者應用這些詞匯所表達出的情感,研究出詞匯應用的奇妙之處,進而提高學生文章閱讀的效果和質量。
(六)深入研究語句的內容,增加學生對情感的揣摩。語句是文章構成的重要部分,也是學生需要思考的主要內容,每一個語句都應用了不同的修辭手法,表達出不同的中心含義。小學語文教師深入研究文章語句的內容,分析出語句之間存在的相關關系,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語句所表達出的中心思想,使學生自主研討語句的句式,分析出語句所應用的修辭手法,從修辭手法中感受到作者想要抒發的情感,深刻體會到語句的優美之處。同時,學生應當注意語句的標點符號,認識到標點符號是語句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每一句話后面的標點符號便能分析出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解讀出作者的所思所想,形成較高的閱讀能力。
(七)探索文章的結構,促使學生把握住文章的重點。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帶領學生探索文章的結構,分析出段落與段落之間的相互關系,引領他們明確上下文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掌握到文章的重點內容,把握到重點的文化知識。學生不斷地分析文章的結構,掌握到文章的重點內容,在閱讀時能夠做到詳略得當,領悟到文章的主旨內容,從閱讀中掌握到段落的中心思想,深刻體會到各個文章結構的組成形式,進而增加學生對文章段落的理解,強化他們的閱讀能力。
(八)拓寬閱讀的途徑,豐富學生的閱讀量。在當今時代,學生擁有更多的閱讀途徑,獲得更為豐富的閱讀材料,不斷拓寬自我的視野,形成夯實的閱讀基礎。小學語文教師積極拓展閱讀的途徑,不再將學生局限于課堂閱讀中,拓展他們的閱讀空間,使學生在生活中進行閱讀,以生活作為閱讀的場所,從生活事件中理解到人生哲理的本質內涵。同時,學生在網絡上搜索到大量與教材相關的閱讀資料,豐富對作者生平經歷的理解,從網上資料中閱讀到作者的創作意圖,明確每一篇文章的創作背景,進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強化學生對語言內容的理解與應用。
四、結束語
閱讀教學的根本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有效地進行閱讀,更是要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循序漸進的讓學生養成良好閱讀、有效閱讀以及科學閱讀的習慣和能力。在此基礎上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了解課本之外的世界拓寬視野,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肖艷.芻議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實施策略[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9(7):117.
[2]藍惠琴.芻議小學語文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9(17):52.
[3]高明麗.芻議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策略[J].語文課內外,2019(18):134.
作者簡介:
王才讓,男,甘肅省天祝人,藏族,一級教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